我拿出信纸信封,她在小园桌上写信,“爸爸妈妈见字如面:近几天家里一切都好吧?”
“我和连奎16号下午到家,一家人都喜欢我,特别是连奎的三哥,放弃了春节老婆孩子一家人在兰州的团聚,一个人专程从兰州为我们赶回来了。我婆婆是一个慈祥知情理的老人,说拿我当闺女待。”
“我婆婆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充满了亲情,我能看出来,那是她发自内心对我的疼爱,我会和婆婆处好婆媳关系的。”
“山东的好多风土人情,饮食习惯和咱东北不一样,这边屋里不生火。做饭单独一个屋,做饭的锅灶没有烟筒。主食煎饼,我吃煎饼嚼的有点费力,我慢慢的会适应的。这里不太泠,河水已经开化了,大地里多数都是冬小麦。总之一切都好,望爸爸妈妈放心。”
“爸爸妈妈,您二老要保重身体。我会经常的给家里写信的,今天就写到这里吧,女儿小霞(草)1983年2月20号。”
从她往家写第一封信开始,到往后三十年的岁月里,她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