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家名人之老子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箍的宗教。创立于东汉顺帝时期。在文化传统上,道教承传了华夏古代的传统礼乐文明;在一理论上,道教直接吸收并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在实践上,道教继承了先秦时期士,神仙的修炼经验和成果。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概括起来有:道教宇宙观,道教人生观,道教哲学,道教神学,道功道术,斋醮仪范,医学养生,阴阳风水,命相预测,道场法事,道教武术,道教音乐等十二个方面。因此说,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座宝库。而建立,发扬,完善这座宝库的是一代又一代圣贤先哲,仙真高道。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老子所著《道德经》,亦称《老子五千文》,简称《老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作。是东周时期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子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一本叫《道德经》的著作,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道德经》以其高度凝炼的语句和深邃的思想性,给后世带来了深刻影响。我们所熟知的上善若水、大器晚成、玄之又玄等数百条成语都出自《道德经》。那么,今天我们讨论一个问题,李耳为什么又叫老子呢?一个原因是因为李耳的成就,大家都知道,‘子’这个字在古代是一种敬称,是对某方面大家的一种敬畏的称号。比如孔子、孙子、韩非子、孟子等,在那个时期被称为诸子百家,在学术理论上有所建树,自成一家的人都冠之以“子”。老子作为一代先哲大圣,其思想泽被深远,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受人敬仰,自然也当得起一个“子”。老子的本体论学说,奠定了中国古代一元本体论哲学的理论基础。在老子之前,中国古代哲学家在论及世界本原时,包括“八卦”说、“五行”说、“阴阳”说等,尚处于多元本体论阶段。其中,而老子创造出以“道”为万物本原的本体论哲学体系。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学说,对中国和世界建立辩证思维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以“知常”为标志的认知理论,对后世确立追求真理的价值取向影响至深。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对完善传统治道观贡献巨大。
李耳为何被称“老子”? 老子幼年时一边读书一边放牛,自学成才后当了个管理藏书的史官,上朝时没有资格坐下。因为这个官职很小,所以只好靠着柱子做记录,所以老子又称“柱下史”。到司马迁写《史记》,老子姓名已有李耳、老莱子、太史儋三种说法。关于老子名字的来历,有一个传说,他的母亲“玉女”,一天在一棵李树下,对着太阳凝思良久。太阳渐渐变小,突然从天上坠落,化为流星,如五色珠飞到她的嘴里,玉女吞了下去,于是她就怀孕了。八十年后忽然她觉得右腋裂开了,生下一个男婴。男婴生下来以后行了九步,像一个很成熟的幼儿。生下来他的父母一看,不仅耳朵大,而且好奇怪,他的眉毛是白的,他已经有胡须,也是白的,你看看生出来的儿子,眉毛是白的,还有胡须是白的。这么一个婴儿就显得这么老(成熟),母亲惊叫声:“啊!我的老子呀!"其实她的本意是“我的儿子呀"。所以称之为“老子"。这当然是一种传说,到也不是一点来历都没有,它的来历就来源于古代的创生说。《史记正义》当中,他就有浪漫的说法,李母怀胎八十一栽,逍遥李树下,割左腋而生,很浪漫。老子的妈妈怀胎了,怀得好大很大,怀胎了多少,八十一年。这个婴儿在他的腹中八十一年,那天快要生了,他妈妈就来到李树下,八十一年的孩子怎么生法呢?她就割开自己的左腋,小孩子哇哇地生下来,你看看这不叫老子吗?因为他这个长相特征,所以老子成了他的外号,渐渐的比真名李耳更要顺口。从《庄子》、《吕氏春秋》、等一系列典籍来看,战国时期认为老子就是老聃,皆持肯定的态度,不存在任何怀疑。可是到了汉朝老子的姓名出现不同说法,其中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见解最有代表性。其中记录老子为姓李氏,关于老子为什么姓李。《史记索隐》是这样说的,按:葛玄曰“李氏女所生因母姓也。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这里把他的姓氏,名字和职务说得清清楚楚,唐代最为尊崇道教,又因皇室姓李,故攀附李耳为其先祖,形成较大影响。著名学者高亨先生在《老子正诂前记》等文中认为老子姓老。证据四条:第一,先秦典籍如《庄子》对孔子墨子等皆举其姓,独于老子则称“老聃”,而不称李耽。第二古并无李姓。第三古人姓氏多本字,借同音字为之。“老”变为“李”是通过假借字形成的。第四古韵‘老’属幽部,‘李’属之部,这二部的音相近,古或不分。高亨通过《老子》引大量语句,证明幽、之两部音韵通谐。“惟其音同,故由老而变为里李。”
为何称老子为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又称“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乃是道教教主。太上老君本是天界的一个神仙,具有非凡的神通,可以不生不灭,任意穿梭于时空之间。老子一生都在践行他后世做留下的思想,不追名逐利,在周朝的一个图书馆里,皓首穷经,潜心做学问,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生活于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一本叫《道德经》的著作,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但有关老子本人的记载留下得不多,这就给后人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想像空间,有人把他神化,有人认为他就是太上老君,有关老子的传说不胜枚举,种种的遐想赋予了老子太多的神秘色彩,那么老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老子作为道教的开山鼻祖,被尊称为太上老君,这位神话般的人物,具有和其他圣人不一样的名字,老子,他不同于常人的称谓也许只有在神话传说中才能解释得清。老子《道德经》所阐述的道的精要人们未必全部理解。因为其成就巨大,其思想被道教发扬广大,被道教奉为始祖,所以后来又被冠以很多名号,比如:金阙帝君,广寿子,广成子等。在道教中,老子死后位列三清,身份地位高高在上。因为道家是修仙成神的,信奉长生不老,自身就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和神话传说,而神鬼之说也是源于道教,所以老子在死后被封为神,是理所当然的。
我中华民族圣贤代出,凡属圣贤,均俱有“法天则地”、“民胞物与”的伟大胸怀,希望“天清地宁”、“民安物阜”,以至于天人合一,复还于朴实无华及至高无上的境界。老子指导孔子,启迪孔子智慧,孔子因而得以集儒门之大成,完成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之道;并将“清静无为”及“得道飞升”之道,下传后圣尹喜、王少阳等仙真,为后人奠定了修炼文化,使人得知“修道”及“长生”之门,用以返本归真,超凡证圣,以脱生死 轮回之 苦。使人们知道人通过修炼可以成神,更加坚定信道修道证道之心,遵循天理,追寻大道。各朝的皇家对老子的追崇祭祀也一直不曾间断,曾有汉桓帝刘志、魏文帝曹丕、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后梁太祖朱晃、宋真宗赵恒、宋徽宗赵佶八位帝君亲临河南鹿邑朝拜。
有一天,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从老子家出来后,孔子评价老子说:“老子好比飞龙,高深莫测。”老子见到周朝衰败,便辞官不做,决定西行出关,当他到了函谷关时,碰到了关令尹喜。周朝大夫尹喜,少时即喜好古籍,善观天文,自幼能知前古而见未来。一日仰观乾象,见东方有紫气相连,知有圣人当度关而西,于是请任函谷关令。在关上他叮嘱守关士卒:“数日之内将有大圣人路经此关,汝等见有形貌脱俗之人要立即禀报。”同时派人洒扫道路,夹道焚香,以迎圣人。尹喜闻报有位白发老翁道骨仙貌,驾青牛之车欲出关,立即赶来迎接,在牛车数丈前跪拜道:“关令尹喜叩见圣人!”老子说:“吾乃一介布衣,行此非常之礼,不知有何见教?”尹喜再拜稽首道:“吾早得神明示象,已在此恭候多日。今观大圣,神姿迥绝,边吏何足挂齿?诚望圣人赐教。”老子说:“子何所见而知?”尹喜说:“去冬十月,天圣星西行过昴,今月之初,和风立至,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西行度关;紫气浩荡,长达三万里,知来者至圣至尊绝非一般之神;紫气之前有青牛星相牵,圣人必乘青牛之车来也。伏望指点修行之道。尹喜感恩不尽。”老子笑道:“善哉!子既知吾,吾亦已知子矣。子有神通之见,当得度世也。”尹喜再拜道:“敢问大圣姓字,可得闻乎?”老子说:“吾姓字渺渺,从劫至此,非可尽说。今姓李,字伯阳,号老聃。”尹喜听说是老子,焚香叩头,恭敬地拜其为师。尹喜辞官随老子沿秦岭终南山西行去开化西域,昼行夜宿,一日来至一处,见此地祥云缭绕,龙飞凤舞,百卉芬芳,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老子称赞此处乃天下福地,说道:“道,可道,非常道,……。”洋洋洒洒五千言,皆是老子关于道德以及对宇宙、人生、社会等方面的见解,由尹喜记录,世谓之《道德经》。尹喜按照老子的教导虔心修行,并弘扬道家学说,后来修成大道,被称为无上真人,又称尹真人。另外,老子出关中的“紫气东来”也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基因,将“紫气”当作吉祥、祥瑞的象征,人们也把“紫气东来”这些字写在大门上等等。
题老子出关图(清·郑用鉴)
华发萧萧两鬓皤,青牛何事此经过。昆崙西去黄流远,函谷东来紫气多。
文字五千存道德,云山万里向沙河。当初不是逢关尹,仙迹无闻奈尔何。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箍的宗教。创立于东汉顺帝时期。在文化传统上,道教承传了华夏古代的传统礼乐文明;在一理论上,道教直接吸收并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在实践上,道教继承了先秦时期士,神仙的修炼经验和成果。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概括起来有:道教宇宙观,道教人生观,道教哲学,道教神学,道功道术,斋醮仪范,医学养生,阴阳风水,命相预测,道场法事,道教武术,道教音乐等十二个方面。因此说,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座宝库。而建立,发扬,完善这座宝库的是一代又一代圣贤先哲,仙真高道。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老子所著《道德经》,亦称《老子五千文》,简称《老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作。是东周时期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子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一本叫《道德经》的著作,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道德经》以其高度凝炼的语句和深邃的思想性,给后世带来了深刻影响。我们所熟知的上善若水、大器晚成、玄之又玄等数百条成语都出自《道德经》。那么,今天我们讨论一个问题,李耳为什么又叫老子呢?一个原因是因为李耳的成就,大家都知道,‘子’这个字在古代是一种敬称,是对某方面大家的一种敬畏的称号。比如孔子、孙子、韩非子、孟子等,在那个时期被称为诸子百家,在学术理论上有所建树,自成一家的人都冠之以“子”。老子作为一代先哲大圣,其思想泽被深远,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受人敬仰,自然也当得起一个“子”。老子的本体论学说,奠定了中国古代一元本体论哲学的理论基础。在老子之前,中国古代哲学家在论及世界本原时,包括“八卦”说、“五行”说、“阴阳”说等,尚处于多元本体论阶段。其中,而老子创造出以“道”为万物本原的本体论哲学体系。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学说,对中国和世界建立辩证思维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以“知常”为标志的认知理论,对后世确立追求真理的价值取向影响至深。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对完善传统治道观贡献巨大。
李耳为何被称“老子”? 老子幼年时一边读书一边放牛,自学成才后当了个管理藏书的史官,上朝时没有资格坐下。因为这个官职很小,所以只好靠着柱子做记录,所以老子又称“柱下史”。到司马迁写《史记》,老子姓名已有李耳、老莱子、太史儋三种说法。关于老子名字的来历,有一个传说,他的母亲“玉女”,一天在一棵李树下,对着太阳凝思良久。太阳渐渐变小,突然从天上坠落,化为流星,如五色珠飞到她的嘴里,玉女吞了下去,于是她就怀孕了。八十年后忽然她觉得右腋裂开了,生下一个男婴。男婴生下来以后行了九步,像一个很成熟的幼儿。生下来他的父母一看,不仅耳朵大,而且好奇怪,他的眉毛是白的,他已经有胡须,也是白的,你看看生出来的儿子,眉毛是白的,还有胡须是白的。这么一个婴儿就显得这么老(成熟),母亲惊叫声:“啊!我的老子呀!"其实她的本意是“我的儿子呀"。所以称之为“老子"。这当然是一种传说,到也不是一点来历都没有,它的来历就来源于古代的创生说。《史记正义》当中,他就有浪漫的说法,李母怀胎八十一栽,逍遥李树下,割左腋而生,很浪漫。老子的妈妈怀胎了,怀得好大很大,怀胎了多少,八十一年。这个婴儿在他的腹中八十一年,那天快要生了,他妈妈就来到李树下,八十一年的孩子怎么生法呢?她就割开自己的左腋,小孩子哇哇地生下来,你看看这不叫老子吗?因为他这个长相特征,所以老子成了他的外号,渐渐的比真名李耳更要顺口。从《庄子》、《吕氏春秋》、等一系列典籍来看,战国时期认为老子就是老聃,皆持肯定的态度,不存在任何怀疑。可是到了汉朝老子的姓名出现不同说法,其中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见解最有代表性。其中记录老子为姓李氏,关于老子为什么姓李。《史记索隐》是这样说的,按:葛玄曰“李氏女所生因母姓也。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这里把他的姓氏,名字和职务说得清清楚楚,唐代最为尊崇道教,又因皇室姓李,故攀附李耳为其先祖,形成较大影响。著名学者高亨先生在《老子正诂前记》等文中认为老子姓老。证据四条:第一,先秦典籍如《庄子》对孔子墨子等皆举其姓,独于老子则称“老聃”,而不称李耽。第二古并无李姓。第三古人姓氏多本字,借同音字为之。“老”变为“李”是通过假借字形成的。第四古韵‘老’属幽部,‘李’属之部,这二部的音相近,古或不分。高亨通过《老子》引大量语句,证明幽、之两部音韵通谐。“惟其音同,故由老而变为里李。”
为何称老子为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又称“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乃是道教教主。太上老君本是天界的一个神仙,具有非凡的神通,可以不生不灭,任意穿梭于时空之间。老子一生都在践行他后世做留下的思想,不追名逐利,在周朝的一个图书馆里,皓首穷经,潜心做学问,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生活于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一本叫《道德经》的著作,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但有关老子本人的记载留下得不多,这就给后人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想像空间,有人把他神化,有人认为他就是太上老君,有关老子的传说不胜枚举,种种的遐想赋予了老子太多的神秘色彩,那么老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老子作为道教的开山鼻祖,被尊称为太上老君,这位神话般的人物,具有和其他圣人不一样的名字,老子,他不同于常人的称谓也许只有在神话传说中才能解释得清。老子《道德经》所阐述的道的精要人们未必全部理解。因为其成就巨大,其思想被道教发扬广大,被道教奉为始祖,所以后来又被冠以很多名号,比如:金阙帝君,广寿子,广成子等。在道教中,老子死后位列三清,身份地位高高在上。因为道家是修仙成神的,信奉长生不老,自身就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和神话传说,而神鬼之说也是源于道教,所以老子在死后被封为神,是理所当然的。
我中华民族圣贤代出,凡属圣贤,均俱有“法天则地”、“民胞物与”的伟大胸怀,希望“天清地宁”、“民安物阜”,以至于天人合一,复还于朴实无华及至高无上的境界。老子指导孔子,启迪孔子智慧,孔子因而得以集儒门之大成,完成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之道;并将“清静无为”及“得道飞升”之道,下传后圣尹喜、王少阳等仙真,为后人奠定了修炼文化,使人得知“修道”及“长生”之门,用以返本归真,超凡证圣,以脱生死 轮回之 苦。使人们知道人通过修炼可以成神,更加坚定信道修道证道之心,遵循天理,追寻大道。各朝的皇家对老子的追崇祭祀也一直不曾间断,曾有汉桓帝刘志、魏文帝曹丕、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后梁太祖朱晃、宋真宗赵恒、宋徽宗赵佶八位帝君亲临河南鹿邑朝拜。
有一天,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从老子家出来后,孔子评价老子说:“老子好比飞龙,高深莫测。”老子见到周朝衰败,便辞官不做,决定西行出关,当他到了函谷关时,碰到了关令尹喜。周朝大夫尹喜,少时即喜好古籍,善观天文,自幼能知前古而见未来。一日仰观乾象,见东方有紫气相连,知有圣人当度关而西,于是请任函谷关令。在关上他叮嘱守关士卒:“数日之内将有大圣人路经此关,汝等见有形貌脱俗之人要立即禀报。”同时派人洒扫道路,夹道焚香,以迎圣人。尹喜闻报有位白发老翁道骨仙貌,驾青牛之车欲出关,立即赶来迎接,在牛车数丈前跪拜道:“关令尹喜叩见圣人!”老子说:“吾乃一介布衣,行此非常之礼,不知有何见教?”尹喜再拜稽首道:“吾早得神明示象,已在此恭候多日。今观大圣,神姿迥绝,边吏何足挂齿?诚望圣人赐教。”老子说:“子何所见而知?”尹喜说:“去冬十月,天圣星西行过昴,今月之初,和风立至,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西行度关;紫气浩荡,长达三万里,知来者至圣至尊绝非一般之神;紫气之前有青牛星相牵,圣人必乘青牛之车来也。伏望指点修行之道。尹喜感恩不尽。”老子笑道:“善哉!子既知吾,吾亦已知子矣。子有神通之见,当得度世也。”尹喜再拜道:“敢问大圣姓字,可得闻乎?”老子说:“吾姓字渺渺,从劫至此,非可尽说。今姓李,字伯阳,号老聃。”尹喜听说是老子,焚香叩头,恭敬地拜其为师。尹喜辞官随老子沿秦岭终南山西行去开化西域,昼行夜宿,一日来至一处,见此地祥云缭绕,龙飞凤舞,百卉芬芳,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老子称赞此处乃天下福地,说道:“道,可道,非常道,……。”洋洋洒洒五千言,皆是老子关于道德以及对宇宙、人生、社会等方面的见解,由尹喜记录,世谓之《道德经》。尹喜按照老子的教导虔心修行,并弘扬道家学说,后来修成大道,被称为无上真人,又称尹真人。另外,老子出关中的“紫气东来”也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基因,将“紫气”当作吉祥、祥瑞的象征,人们也把“紫气东来”这些字写在大门上等等。
题老子出关图(清·郑用鉴)
华发萧萧两鬓皤,青牛何事此经过。昆崙西去黄流远,函谷东来紫气多。
文字五千存道德,云山万里向沙河。当初不是逢关尹,仙迹无闻奈尔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