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康吧 关注:335贴子:3,560
  • 0回复贴,共1

【石康】中国作家的写作(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相信,每个人知道的那一点事儿,特别是他们的思想,随便写上一小段文章也就写完了——若是出个题目,叫做《我的世界观》,叫中国作家们作一作文,那么估计他们平均每人写上几百字也就没什么可写的了,若是我替他们把那些诸如“人生是痛苦的,社会是黑暗的,生活是残酷的”之类人所共知的母题套话先写完,并且规定说,他们不许再写一遍,那么我相信,他们能写下的东西几乎就没有了——你可知在他们笔下能否具有创见?
结论是,作家最好去读。
一个可能具备创见的作家则必须去读,作家并不以分析见长,他们一般很少具有拿得出手的观点,但他们又要去写,那么他们写什么呢?
答案是一些千篇一律的故事。
是的,是故事。
我们对于故事的观念,是五百年欧美作者的观念,有关故事的观念与形式,并没有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我们的作家所能拥有的信息,与五百年的作家基本雷同,而我们天天在谈的人性,一直在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而且似乎全世界并没有一种普遍的人性,我们必须承认,现代人的人性已与五百年前人的人性有所不同,全因人类对于环境与自身的理解都发生了变化,人类自身也发生了变化。
并不是因为我们拥有很好的想象力,使我们的故事得以旧酒新瓶,得以延续,反倒是社会的变化催促我们不得不谈一些我们眼前发生的新的事情。
我们的作家总想绕过写作中最基本的一关,那就是个人智力,事实上,若没有后天对于智力的艰苦训练,我们只好在八卦写作中进行,那些八卦是一些很好的街头段子,一些零碎的口头文学,一些陈旧的观念,而我们却无法通过口头文学为社会提供深刻而长远的启示。
在中国作家笔下,人物总是低智力的,因作者便是低智力的,作家笔下的人物也多半是穷困无知的,因在中国,只有穷困无知的人才去从事写作,那么你会猜想,中国小说中定会展示出丰富多彩的穷人生活,答案仍是错的,中国小说中的穷人被写得犹如圣人,他们理直气壮地出生,上学,结婚,生子,失去工作,死去,他们就像必须如此一样,其实除死以外,每一件事情上都是可以选择的。
在中国小说中,人物极少有别人难以理解的私人爱好,若是男人,必爱很多女人,特别是漂亮女人,若是女人,必爱男人,特别是对女人好的有权有势男人或后裔,中国人一般不去欣赏别人才能或才智,而是与别人去攀比,即使没得可比也要硬比,如此,我们发现我们小说中的人物可比的就剩下一两件儿了,那是权势与富贵,我们的作家一般会为一个人从无权势到有权势再到无权势而感叹,我们也为那些从来就没有过权势的人而感叹,除此之外,我们就难看到更多的内容了。
然而我们谁都知道,权势与富贵是非常表面化的,人们的内心与思想才是丰富的,人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专业知识也是丰富的,然而这些知识似乎并不让作家们感兴趣,全因作家本身在上面几个方面都是贫乏的,他们不可能依此进行创作。
结果很不幸,作家们因无新东西向社会提供,无法触动读者们的内心,他们渐渐成为一些社会的多余人,社会对他们的创作缺乏兴趣,最终,作为一种对社会讲话的职业,作家们得不到关注,渐渐地随波逐流,自生自灭。
文字来源:石康博客


1楼2009-09-29 11:3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