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葭吧 关注:104贴子:6,373
  • 3回复贴,共1

【葭人有约】马葭,祝你们西藏之行一路平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们在这等你们胜利归来~


1楼2009-09-27 23:07回复
    看了你刚写的博客,我们的心情也变得沉重,不再轻松。
    原来这次寻常的爱心行动,更是一次艰难的医疗救助。
    自然条件的恶劣,对你们来说就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医疗设备的简陋和药品的匮乏,也是你们手术过程前后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


    2楼2009-09-27 23:37
    回复
      2025-05-29 02:49:46
      广告
      2009-09-26 | 因为……所以。  如果你问喜欢登山的人为什么要去西藏,他们往往会用一句名言来回答:“因为山在那里。” 
      最近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你们要去阿里?我也想借用这个答案:“因为那些孩子在那里。”
      那些孩子,其实有些人已经不是孩子。50多名阿里地区的唇腭裂患者,其中一位老人家已经65岁了,这也意味着唇腭裂折磨了他六十五年。
      “嫣然”和西藏并不陌生,去年11月,“天使之旅”西藏站在拉萨启动时,亚鹏和王菲带着嫣然天使基金医疗队飞赴拉萨,给那里的孩子们带去一丝希望。无论这份关爱对那里的孩子来说是浓厚还是微薄,总算是尽了我们的一份心力。
      从那时到现在,藏区已有115名唇腭裂患者获得了救助。去年在拉萨,得知阿里等偏远地区仍有不少贫困患者无法前往拉萨接受治疗时,(对很多阿里的患者来说,去一趟拉萨的费用都足以让他们望而止步),亚鹏当即承诺:“明年,阿里见!”
      2009年9月29日,我们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而去。
      种种关于阿里的记录,让我们临行前的心情并不轻松。
      阿里是西藏平均海拔最高的城市,昼夜温差达到30多度。据1971-2000年资料统计,阿里10月平均温度为0.3度,最高温度为16.5度,最低温度为零下17度。白天能穿长袖T恤,晚上必须裹上厚厚的防寒羽绒服。
      海拔从拉萨的3700上升到5900米,这意味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永远处于与珠峰大本营同样的高度。强烈的高原反应通常在4200米以上就发生了,头痛、唇裂、肺水肿、脑水肿……种种高原并发症都在4200米之后的高度等着我们。
      从拉萨去阿里的路既破又烂,陷车轮抛锚不算困难,翻车出事故是家常便饭。
      水和电都是奢侈品,一个星期洗次热水澡应该是幸福生活,因为一年不洗澡几年不洗澡也并不罕见。
      缺氧,是每个上高原的人最大的敌人,仅仅相当于北京富氧区68%的氧气含量,足以让每个人提前退出这次行动。
      生活条件和恶劣环境还有望靠我们个人的坚持和意志去克服。但前天和医疗队这次赴藏的医生们一起开的预备会议让我们忧心忡忡,在会上和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的一次电话连线,几乎没有听到好消息:
      全麻,做不了,也没做过。
      手术台,只有两张。
      消毒,是传统蒸锅式的,无法现代化消毒。
      做唇腭裂手术的药品,基本没有。
      就连做口腔手术的缝合线、敷料都没有。
      有经验的器械护士、手术医生助手,也没有。
      ……
      因为我的工作经历,我知道,这些没有,意味着这次医疗救助将变得无比的艰难。
      药品、器械如何妥善的运上去?我们会不会遗漏了什么?
      医疗队医生,会不会在手术过程中有突发高原反应而无法继续手术?
      在保证救助患者的同时,如何保护好医生?
      虽然医院已经做好了保电工作,可会不会依然在术中遭遇停水停电?
      此次赴藏的每个人,身体到底能经得起这种恶劣环境考验?
      整个“旅程”中,我们如何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 
      如何应对未知的,一个又一个可能突发的状况?
      ……
      在北京生活的人很难体会平均海拔5300米的高原上,人们生活的艰辛。
      对于医院的缺医少药,或许也在我们的预料之中,毕竟,对那里的医院来说,救命,或许比唇部的整形更重要。
      而这,或许也就是我们再度赴藏的意义。
      其实我也知道,仅凭“嫣然天使”,即使这次带去足够多的医疗装备,即使这次医疗队赴阿里的救助行动是建国以来历时最长、海拔最高、医生数量最多的一次慈善救助行动。可它,依旧改变不了什么。
      可我还是相信,有爱就有未来。
      毕竟,在那里,有51个翘首企盼天使翅膀挥动的老人和小孩。
      他们来自阿里地区的各个角落,有些人,唇腭裂已经伴随了他们几十年。有些人,若不是我们的这次医疗行动,从未走出自己生活多年的乡间。
      把更多的爱传出去,让更多的人露出笑脸,或许这份纯粹简单的动力,也就是我们甘愿承受雪虐风饕,向着那未知的地方出发的原因。
      生命,一定会因关爱而精彩。
      旅程,一定会因关爱而难忘。


      3楼2009-09-27 23:45
      回复
        2009-09-26 | 因为……所以。  如果你问喜欢登山的人为什么要去西藏,他们往往会用一句名言来回答:“因为山在那里。” 
        最近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你们要去阿里?我也想借用这个答案:“因为那些孩子在那里。”
        那些孩子,其实有些人已经不是孩子。50多名阿里地区的唇腭裂患者,其中一位老人家已经65岁了,这也意味着唇腭裂折磨了他六十五年。
        “嫣然”和西藏并不陌生,去年11月,“天使之旅”西藏站在拉萨启动时,亚鹏和王菲带着嫣然天使基金医疗队飞赴拉萨,给那里的孩子们带去一丝希望。无论这份关爱对那里的孩子来说是浓厚还是微薄,总算是尽了我们的一份心力。
        从那时到现在,藏区已有115名唇腭裂患者获得了救助。去年在拉萨,得知阿里等偏远地区仍有不少贫困患者无法前往拉萨接受治疗时,(对很多阿里的患者来说,去一趟拉萨的费用都足以让他们望而止步),亚鹏当即承诺:“明年,阿里见!”
        2009年9月29日,我们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而去。
        种种关于阿里的记录,让我们临行前的心情并不轻松。
        阿里是西藏平均海拔最高的城市,昼夜温差达到30多度。据1971-2000年资料统计,阿里10月平均温度为0.3度,最高温度为16.5度,最低温度为零下17度。白天能穿长袖T恤,晚上必须裹上厚厚的防寒羽绒服。
        海拔从拉萨的3700上升到5900米,这意味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永远处于与珠峰大本营同样的高度。强烈的高原反应通常在4200米以上就发生了,头痛、唇裂、肺水肿、脑水肿……种种高原并发症都在4200米之后的高度等着我们。
        从拉萨去阿里的路既破又烂,陷车轮抛锚不算困难,翻车出事故是家常便饭。
        水和电都是奢侈品,一个星期洗次热水澡应该是幸福生活,因为一年不洗澡几年不洗澡也并不罕见。
        缺氧,是每个上高原的人最大的敌人,仅仅相当于北京富氧区68%的氧气含量,足以让每个人提前退出这次行动。
        生活条件和恶劣环境还有望靠我们个人的坚持和意志去克服。但前天和医疗队这次赴藏的医生们一起开的预备会议让我们忧心忡忡,在会上和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的一次电话连线,几乎没有听到好消息:
        全麻,做不了,也没做过。
        手术台,只有两张。
        消毒,是传统蒸锅式的,无法现代化消毒。
        做唇腭裂手术的药品,基本没有。
        就连做口腔手术的缝合线、敷料都没有。
        有经验的器械护士、手术医生助手,也没有。
        ……
        因为我的工作经历,我知道,这些没有,意味着这次医疗救助将变得无比的艰难。
        药品、器械如何妥善的运上去?我们会不会遗漏了什么?
        医疗队医生,会不会在手术过程中有突发高原反应而无法继续手术?
        在保证救助患者的同时,如何保护好医生?
        虽然医院已经做好了保电工作,可会不会依然在术中遭遇停水停电?
        此次赴藏的每个人,身体到底能经得起这种恶劣环境考验?
        整个“旅程”中,我们如何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 
        如何应对未知的,一个又一个可能突发的状况?
        ……
        在北京生活的人很难体会平均海拔5300米的高原上,人们生活的艰辛。
        对于医院的缺医少药,或许也在我们的预料之中,毕竟,对那里的医院来说,救命,或许比唇部的整形更重要。
        而这,或许也就是我们再度赴藏的意义。
        其实我也知道,仅凭“嫣然天使”,即使这次带去足够多的医疗装备,即使这次医疗队赴阿里的救助行动是建国以来历时最长、海拔最高、医生数量最多的一次慈善救助行动。可它,依旧改变不了什么。
        可我还是相信,有爱就有未来。
        毕竟,在那里,有51个翘首企盼天使翅膀挥动的老人和小孩。
        他们来自阿里地区的各个角落,有些人,唇腭裂已经伴随了他们几十年。有些人,若不是我们的这次医疗行动,从未走出自己生活多年的乡间。
        把更多的爱传出去,让更多的人露出笑脸,或许这份纯粹简单的动力,也就是我们甘愿承受雪虐风饕,向着那未知的地方出发的原因。
        生命,一定会因关爱而精彩。
        旅程,一定会因关爱而难忘。


        4楼2009-09-27 23: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