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问图图:数量关系到底有没有不用算的简便算法?当然有!但是这都建立在我们读懂题目的前提下进行的。
数量关系里面有一种技巧叫做:和差倍数关系,用其做题的正确率也很高。其中,和差即加减关系,倍数即乘除关系,合理利用这两种关系对于同学们的解题会有很大的帮助,当然,速度也很快。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例题
【例1】某商品定价为进价的1.5倍,售价为定价的8折,每件商品获利24元,该商品定价为( )A.180B.160C.144D.120
【答案】A
【解析】对于这种问题,通过读题,“定价为进价的1.5倍”,最后让我们求定价,首先我们可以确定定价是进价的1.5倍,这时候我们第一思维并不是去列式子,而是应该观察选项,看看有没有哪两个选项呈1.5倍的关系,发现,A和D为1.5倍的关系,换句话也就是说,AD里面有一个为进价,有一个为定价,因为让我们求的是定价,大一点,即倍数关系,因此,答案选择A。通过这个例子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我们认真审题,并且去揣测出题者的意图,我们反其道二为之,就可以很快的得到答案。其实在考试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都可以利用这种方法。
【例2】已知A、B两地相距60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若甲的速度是乙的1.5倍,则甲的速度是( )?A. 80千米/小时B. 90千米/小时C. 100千米/小时D. 120千米/小时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与上一题类似,题中告诉我们“甲的速度是乙的1.5倍”,最后求得是甲的速度,我们发现选项之间AD是1.5倍的关系,故A和D里面有一个为甲的速度,有一个为乙的速度,由于求的是甲的速度,所以要大一点,即倍数关系,因此选择D
通过以上几个例题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有些题目根本不需要去做,只要我们有一双慧眼,认真去剖析题目观察选项,即可很快的做出答案,这才是我们做行测应该具备的能力。
今天,图图老湿还给童鞋们总结了数量关系常用的三种秒杀技巧,带领大家一起攻克难题!
1.赋值法
题目中某个具体量的值具有任意性,并且这个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取值不影响最终结果时,我们可以利用“赋值法”进行简化计算。这里考生一定要注意,取赋值时应根据题目的实际需要,选取最有利快速计算的数值。
(一)题目特征
1.题干中出现“任意”字眼,如“若干”、“一定量”等;
2.题目中出现相对关系,没有或者很少涉及具体数值。如“比例关系变化”“积为定——A=B×C”“和为定”等;7
3.从题型上看,赋值法多应用于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经济利润问题、几何问题和溶液问题等题型。
(二)使用技巧
1.若题目中给定一个量,那么,赋值不变量,一般来说都是给定量的公倍数,当然,最小公倍数最优于计算,但是有些同学不能一眼看出,赋值时再求最小公倍数就加大了计算量,所以公倍数即可;
2.若题目中未给定量,一般来说会成比例变化,按照变化比例赋值,例如“下降了一半”,那赋值2,下降一半即为1;
3.若题目中未给定量,很多时候需要赋值两次。
【举个例子】2010年某种货物的进口价格是15元/公斤,2011年该货物的进口量增加了一半,进口金额增加了20%。问2011年该货物的进口价格是多少元/公斤?
A. 10 B. 12
C. 18 D. 24
【解析】该题涉及的数据出现比例关系,设2010年的进口量为1公斤,则进口金额为15×1=15元。2011年该货物的进口量增加了一半,则现为1.5公斤;进口金额增加了20%,则现为15×(1+20%)=18元,则进口价格为18÷1.5=12元/公斤。选择B。
2.代入排除法
代入排除法的方法是:将选项作为一个常量或者作为题目的一个条件,代入到题干的数量关系中,通过验算,计算出这个选项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如果符合,即为正确答案,如果不符合,再代入下一个选项去做尝试,直至找到正确答案。
【举个例子】某市园林部门计划对市区内30处绿化带进行补栽,每处绿化带补栽方案可从甲、乙两种方案中任选其中一方案进行。甲方案补栽阔叶树80株,针叶树40株:乙方案补栽阔叶树50株,针叶树90株。现有阔叶树苗2070株,针叶树苗1800株,为最大限度利用这批树苗,甲、乙两种方案应各选( )
A.甲方案19个、乙方案11个
B.甲方案20个、乙方案10个
C.甲方案17个、乙方案13个
D.甲方案18个,乙方案12个
【解析】这道题从题干入手很难快速解题,因此选用代入排除法,即从选项入手。
A项代入,19×80+11×50=2070,19×40+11×90=1750,阔叶树正好栽完,针叶树还剩50株。B项代入,20×80+10×50=2100,阔叶树不够,直接排除。
C项代入,17×80+13×50=2010,阔叶树还剩60株,不如A项方案,排除。
D项代入,18×80+12×50=2040,18×40+12×90=1800,阔叶树正还剩30株,针叶树全部栽完,优于A项方案。
因此这道题最后选择D选项。
【图图说】这道题求的是“最大限度利用的方案”,因此,直接计算方案相当复杂。故此时可以考虑选择代入排除法来解题。这道题另外一个难点在于计算,题干所提供的数字都比较大,涉及到乘法和加法的运算,因此计算量比较大,同学计算时一定要细心。
3.数字特性
数字特性法是指不直接求得最终结果,而只需要考虑最终计算结果的某种"数字特性",从而达到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
(一)奇偶运算基本法则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推论:1.任意两个数的和如果是奇数,那么差也是奇数;如果和是偶数,那么差也是偶数。
2.任意两个数的和或差是奇数,则两数奇偶相反;和或差是偶数,则两数奇偶相同。
(二)整除判定基本法则
1.能被2、4、8、5、25、125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2(或5)整除的数,末一位数字能被2(或5)整除
能被4(或 25)整除的数,末两位数字能被4(或 25)整除
能被8(或125)整除的数,末三位数字能被8(或125)整除
一个数被2(或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一位数字被2(或5)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4(或 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两位数字被4(或 25)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三位数字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
2.能被3、9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3(或9)整除的数,各位数字和能被3(或9)整除。
一个数被3(或9)除得的余数,就是其各位相加后被3(或9)除得的余数。
3.能被11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11整除的数,奇数位的和与偶数位的和之差,能被11整除。
(三)倍数关系核心判定特征
如果a∶b=m∶n(m,n互质),则a是m 的倍数;b是n的倍数。
如果x= y(m,n互质),则x是m的倍数;y是n的倍数。
如果a∶b=m∶n(m,n互质),则a±b 应该是m±n的倍数。
【举个例子】在招考公务员中,A、B两岗位共有32个男生、18个女生报考。已知报考A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5:3,报考B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2:1,报考A岗位的女生数是( )。
A.15 B.16
C.12 D.10
【解析】报考A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5:3,所以报考A岗位的女生人数是3的倍数,排除选项B和选项D;代入A,可以发现不符合题意,所以选择C。
数量关系里面有一种技巧叫做:和差倍数关系,用其做题的正确率也很高。其中,和差即加减关系,倍数即乘除关系,合理利用这两种关系对于同学们的解题会有很大的帮助,当然,速度也很快。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例题
【例1】某商品定价为进价的1.5倍,售价为定价的8折,每件商品获利24元,该商品定价为( )A.180B.160C.144D.120
【答案】A
【解析】对于这种问题,通过读题,“定价为进价的1.5倍”,最后让我们求定价,首先我们可以确定定价是进价的1.5倍,这时候我们第一思维并不是去列式子,而是应该观察选项,看看有没有哪两个选项呈1.5倍的关系,发现,A和D为1.5倍的关系,换句话也就是说,AD里面有一个为进价,有一个为定价,因为让我们求的是定价,大一点,即倍数关系,因此,答案选择A。通过这个例子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我们认真审题,并且去揣测出题者的意图,我们反其道二为之,就可以很快的得到答案。其实在考试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都可以利用这种方法。
【例2】已知A、B两地相距60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若甲的速度是乙的1.5倍,则甲的速度是( )?A. 80千米/小时B. 90千米/小时C. 100千米/小时D. 120千米/小时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与上一题类似,题中告诉我们“甲的速度是乙的1.5倍”,最后求得是甲的速度,我们发现选项之间AD是1.5倍的关系,故A和D里面有一个为甲的速度,有一个为乙的速度,由于求的是甲的速度,所以要大一点,即倍数关系,因此选择D
通过以上几个例题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有些题目根本不需要去做,只要我们有一双慧眼,认真去剖析题目观察选项,即可很快的做出答案,这才是我们做行测应该具备的能力。
今天,图图老湿还给童鞋们总结了数量关系常用的三种秒杀技巧,带领大家一起攻克难题!
1.赋值法
题目中某个具体量的值具有任意性,并且这个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取值不影响最终结果时,我们可以利用“赋值法”进行简化计算。这里考生一定要注意,取赋值时应根据题目的实际需要,选取最有利快速计算的数值。
(一)题目特征
1.题干中出现“任意”字眼,如“若干”、“一定量”等;
2.题目中出现相对关系,没有或者很少涉及具体数值。如“比例关系变化”“积为定——A=B×C”“和为定”等;7
3.从题型上看,赋值法多应用于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经济利润问题、几何问题和溶液问题等题型。
(二)使用技巧
1.若题目中给定一个量,那么,赋值不变量,一般来说都是给定量的公倍数,当然,最小公倍数最优于计算,但是有些同学不能一眼看出,赋值时再求最小公倍数就加大了计算量,所以公倍数即可;
2.若题目中未给定量,一般来说会成比例变化,按照变化比例赋值,例如“下降了一半”,那赋值2,下降一半即为1;
3.若题目中未给定量,很多时候需要赋值两次。
【举个例子】2010年某种货物的进口价格是15元/公斤,2011年该货物的进口量增加了一半,进口金额增加了20%。问2011年该货物的进口价格是多少元/公斤?
A. 10 B. 12
C. 18 D. 24
【解析】该题涉及的数据出现比例关系,设2010年的进口量为1公斤,则进口金额为15×1=15元。2011年该货物的进口量增加了一半,则现为1.5公斤;进口金额增加了20%,则现为15×(1+20%)=18元,则进口价格为18÷1.5=12元/公斤。选择B。
2.代入排除法
代入排除法的方法是:将选项作为一个常量或者作为题目的一个条件,代入到题干的数量关系中,通过验算,计算出这个选项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如果符合,即为正确答案,如果不符合,再代入下一个选项去做尝试,直至找到正确答案。
【举个例子】某市园林部门计划对市区内30处绿化带进行补栽,每处绿化带补栽方案可从甲、乙两种方案中任选其中一方案进行。甲方案补栽阔叶树80株,针叶树40株:乙方案补栽阔叶树50株,针叶树90株。现有阔叶树苗2070株,针叶树苗1800株,为最大限度利用这批树苗,甲、乙两种方案应各选( )
A.甲方案19个、乙方案11个
B.甲方案20个、乙方案10个
C.甲方案17个、乙方案13个
D.甲方案18个,乙方案12个
【解析】这道题从题干入手很难快速解题,因此选用代入排除法,即从选项入手。
A项代入,19×80+11×50=2070,19×40+11×90=1750,阔叶树正好栽完,针叶树还剩50株。B项代入,20×80+10×50=2100,阔叶树不够,直接排除。
C项代入,17×80+13×50=2010,阔叶树还剩60株,不如A项方案,排除。
D项代入,18×80+12×50=2040,18×40+12×90=1800,阔叶树正还剩30株,针叶树全部栽完,优于A项方案。
因此这道题最后选择D选项。
【图图说】这道题求的是“最大限度利用的方案”,因此,直接计算方案相当复杂。故此时可以考虑选择代入排除法来解题。这道题另外一个难点在于计算,题干所提供的数字都比较大,涉及到乘法和加法的运算,因此计算量比较大,同学计算时一定要细心。
3.数字特性
数字特性法是指不直接求得最终结果,而只需要考虑最终计算结果的某种"数字特性",从而达到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
(一)奇偶运算基本法则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推论:1.任意两个数的和如果是奇数,那么差也是奇数;如果和是偶数,那么差也是偶数。
2.任意两个数的和或差是奇数,则两数奇偶相反;和或差是偶数,则两数奇偶相同。
(二)整除判定基本法则
1.能被2、4、8、5、25、125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2(或5)整除的数,末一位数字能被2(或5)整除
能被4(或 25)整除的数,末两位数字能被4(或 25)整除
能被8(或125)整除的数,末三位数字能被8(或125)整除
一个数被2(或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一位数字被2(或5)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4(或 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两位数字被4(或 25)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三位数字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
2.能被3、9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3(或9)整除的数,各位数字和能被3(或9)整除。
一个数被3(或9)除得的余数,就是其各位相加后被3(或9)除得的余数。
3.能被11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11整除的数,奇数位的和与偶数位的和之差,能被11整除。
(三)倍数关系核心判定特征
如果a∶b=m∶n(m,n互质),则a是m 的倍数;b是n的倍数。
如果x= y(m,n互质),则x是m的倍数;y是n的倍数。
如果a∶b=m∶n(m,n互质),则a±b 应该是m±n的倍数。
【举个例子】在招考公务员中,A、B两岗位共有32个男生、18个女生报考。已知报考A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5:3,报考B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2:1,报考A岗位的女生数是( )。
A.15 B.16
C.12 D.10
【解析】报考A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5:3,所以报考A岗位的女生人数是3的倍数,排除选项B和选项D;代入A,可以发现不符合题意,所以选择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