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标
泉州城雕 "飞天迎宾",高25.8米,底部直径30米,绿地环绕着圆形水池。"飞天迎宾"形状极似"南音"中的乐器--洞箫,顶部的"妙音鸟"取意于泉州开元寺的飞天乐伎,形象地代表着文化名城泉州悠久、灿烂、辉煌的历史;而底部环绕着欢畅的彩色喷泉,展现了古城英姿焕发、生机盎然。
泉州市花 五代时,节度使留从效为了扩建泉州城廓,曾环城遍植刺桐。后来,刺桐高大泉州市市花-刺桐繁茂、花红似火,成为泉州一大特征而名闻中外。因此,刺桐花被定为泉州市花。寓意;红红火火,吉祥富贵。
《闽产录异》:“刺桐产泉州。官廨、书院处处植之。”
刺桐,落叶乔木,树皮灰色、有皮刺。原产热带亚洲,我国南方栽培。其花木高大,枝叶繁茂,夏初开花,殷红似火。可作庭园观赏树,或作行道树。
唐·曹松《送陈樵书归泉州》诗中有“帝都须早入,莫被刺桐迷”。
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于1292年初从泉州启航离开中国。归后在其《马可·波罗行记》中,亦以刺桐称泉州。
现代杰出诗人、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1962年游泉州,写了一首《咏泉州》诗。该诗镌碑立于开元寺:
“刺桐花谢刺桐城,法界桑莲接大瀛。
石塔双擎天浩浩,香炉独剩铁铮铮。
亚非自古多兄弟,唐宋以来有会盟。
收复台澎今又届,乘风破浪待群英。”
[编辑本段]荣誉称号
泉州市:
全国著名侨乡
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
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
全国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
国际花园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城市投资硬环境四十优”之一
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全国文化模范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六连冠”
全国卫生先进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
最佳中国魅力城市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
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
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中国品牌经济城市
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
全国十大市民最满意城市之一
全国十大和谐城市之一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城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
泉州城雕 "飞天迎宾",高25.8米,底部直径30米,绿地环绕着圆形水池。"飞天迎宾"形状极似"南音"中的乐器--洞箫,顶部的"妙音鸟"取意于泉州开元寺的飞天乐伎,形象地代表着文化名城泉州悠久、灿烂、辉煌的历史;而底部环绕着欢畅的彩色喷泉,展现了古城英姿焕发、生机盎然。
泉州市花 五代时,节度使留从效为了扩建泉州城廓,曾环城遍植刺桐。后来,刺桐高大泉州市市花-刺桐繁茂、花红似火,成为泉州一大特征而名闻中外。因此,刺桐花被定为泉州市花。寓意;红红火火,吉祥富贵。
《闽产录异》:“刺桐产泉州。官廨、书院处处植之。”
刺桐,落叶乔木,树皮灰色、有皮刺。原产热带亚洲,我国南方栽培。其花木高大,枝叶繁茂,夏初开花,殷红似火。可作庭园观赏树,或作行道树。
唐·曹松《送陈樵书归泉州》诗中有“帝都须早入,莫被刺桐迷”。
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于1292年初从泉州启航离开中国。归后在其《马可·波罗行记》中,亦以刺桐称泉州。
现代杰出诗人、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1962年游泉州,写了一首《咏泉州》诗。该诗镌碑立于开元寺:
“刺桐花谢刺桐城,法界桑莲接大瀛。
石塔双擎天浩浩,香炉独剩铁铮铮。
亚非自古多兄弟,唐宋以来有会盟。
收复台澎今又届,乘风破浪待群英。”
[编辑本段]荣誉称号
泉州市:
全国著名侨乡
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
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
全国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
国际花园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城市投资硬环境四十优”之一
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全国文化模范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六连冠”
全国卫生先进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
最佳中国魅力城市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
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
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中国品牌经济城市
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
全国十大市民最满意城市之一
全国十大和谐城市之一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城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