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吧 关注:63,899贴子:421,112

回复:【随笔】二十岁的梦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发现我才二十多就有些年龄恐惧了,害怕有些人和事一去不回,幻想着自己还是个小学生,自己明天醒来,还可以坐在小学的教室里和小伙伴一起读书。
莫名其妙的emo。


IP属地:日本241楼2023-02-24 12:47
收起回复
    今天去了一次深圳,觉得去了那么大的一座城市,属实是不容易。
    本来周末也是要上班的,可同事说要不然去放松一下,就拉着我去了南山万象天地,看了场开心麻花的话剧。
    开场的时候,主持人开玩笑,说有没有从外地来的,比如说光明,我和同事相视一笑。
    剧院旁边有一个小区,叫做大冲城市花园,我搜了下房价,按照我现在的收入,那里的房子我可能得不吃不喝干一百年才能买得起。
    散场的时候已经是十点半了,我和同事打车回了光明,花了半个多小时。
    光明是挺好的,离深圳挺近。
    可是我还想离深圳更远一点。


    IP属地:日本242楼2023-02-25 23:42
    收起回复
      离开临床太久,竟然开始害怕血腥味了。


      IP属地:日本243楼2023-02-27 10:28
      收起回复
        讲个笑话,太好笑了,打工人真的会成为精神资本家。
        今天中午有个同事干了一中午没午休,刚刚在休息,玩游戏,有个“精神资本家”过来,说了句:“上班时间不要玩游戏。”
        这位“精神资本家”工资刚刚被降了不少,也不是什么上级,资历也不老,就是年纪大一点。每次聚餐都要大家都吃完的时候加菜,有时干活干一半会丢给我们,自己周末不来上班还和领导请假:“我周末不来上班了。”
        这种气氛真不好啊,一个虚假的既得利益者,实际上的被压迫者,为了蝇头小利,成为了秩序的维护者。
        悲哀啊。


        IP属地:日本244楼2023-04-19 15:27
        收起回复
          想写一写深圳,怕被深圳人追杀。对深圳这座城市,我有特殊的情感,我对它本身的城建、文化什么的没什么好感,我甚至更喜欢那种小城市的烟火气。可是这里的人和事让我成长了很多很多,这又让我不得不对这座城市抱有一定的感情。
          算了,等离开深圳之后再写吧。


          IP属地:日本245楼2023-05-06 15:03
          收起回复
            不知道有没有还在看我这篇随笔的,写一个武昌旅行指南吧,内容大多数是美食。本人长居武昌,对于汉口和汉阳不太熟悉,所以不敢随便推荐。
            我大武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首义之地,绝对是您旅行的必选之地。武昌美食南北融合,应该可以满足大部分客官的口味。
            1、黄鹤楼司门口户部巷:这个地方实在是不推荐来,武汉本地人都不会来的地方,但是无奈知名度太高,你去一次武汉,别人问你,去没去户部巷,去没去黄鹤楼,你要是没有去过,对方大多会露出遗憾的表情,你要是去了,对方也许仍会来一句:“骗外地人的地方,去那里干什么。”总之这个地方就像是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不过这附近的粮道街或许还值得一去,我是那附近么肆烤肉的常客。
            往南走还有辛亥革命博物馆,我经常路过,但从没有进去过,或许那个地方还值得一看。
            另外那里离长江也很近,可以看看长江的江桥什么的。不过看长江还是更推荐汉口江滩。
            2、街道口:这个必须重点推荐,武大南二门出来就是街道口,街道口的银泰创意城也被武大学生们戏称为“信息学部第四食堂”。银泰里面的吃的我主要推荐火瀑椒麻火锅以及汉江山自助烤肉,哦,对了,附近有两家烤鱼也是我经常去的地方,探鱼和鱼酷。
            3、武汉大学:评价一下武大的各个食堂吧,我也不知道没有校园卡的话可不可以在里面吃饭。首先排雷桂园,这个是真难吃,又咸又油。武大曾经让学生投票,选出需要整改的食堂,桂园食堂紧随一临食堂之后,位居第二。然后排雷田园食堂,菜品和其他食堂差不多,但是那里的米饭真的是难吃的可以。
            梅园、工二、信四、杏园都是我推荐的食堂,工二可能没那么干净,但是很多档口风味独特,值得一试,剩下三个食堂中规中矩,推荐杏园二楼的奶茶,是真的好喝,奶味足而且不甜,杏园的热干面在整个武汉也是中等偏上水平。
            4、楚河汉街水果湖东湖:从武大的文澜门出来就是东湖了,东湖是我觉得非常值得一看的地方。
            继续推美食,楚河汉街的赤牧、曼谷五巷、阿卡洋风韩餐,还有一家烧鸟店,叫什么我忘了,但是味道很不错,我经常一个人晚上在那里小酌。
            5、江北:我对汉口汉阳是真的不熟,汉口江滩可以去一去,在附近转一转,还有江汉路,也可以转一转,强推一家串串,叫做淑芬掌中宝。黄陂区的盘龙城我一直想去,没机会,还有木兰草原,也一直想去来着,有没有人替我去了之后,给我讲讲那些地方怎么样。
            虽然写了这么多美食,但是我发现我在武汉吃的最多的还是热干面、麦当劳和汉堡王。热干面随便选一家都好吃,5块钱一碗,能到下午一两点都不觉得饿。在武汉大街上,能看到有人边走边吃,那是武汉的特色。之前武汉公交车上没有禁止吃东西的时候,公交车上不乏过早的人。在湖北话中,过早就是吃早餐的意思。
            欢迎来到大武汉。


            IP属地:日本246楼2023-05-14 14:28
            收起回复
              半年白干了,真好。
              我现在已经分不清临床更累还是基础更累了。
              争取明年四月份去东京吧。


              IP属地:日本来自iPhone客户端247楼2023-05-17 13:27
              收起回复
                想来聊一聊黄梅戏,先搬一下自己前几年写的帖子,做一个预热,感觉自己会写很多很多东西。越长大越喜欢各种各样的戏曲。
                从黄梅戏《天仙配》看《欢天喜地七仙女》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这是十分经典的唱段,想必大家都曾听过。这是七公主和董永在赎身回家路上一起唱的,唱出来二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此时两人刚刚恢复自由身,七公主又刚刚怀孕,仿佛一切都是幸福美满的。
                可不幸偏偏就在此时发生了,七公主私下凡间被玉帝发现了,玉帝派天兵天将捉七公主回天。“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喜剧,最终成了劳燕分飞的悲剧。
                再看《欢天喜地七仙女》这部剧,在我个人看来,这个名字起得特别好,尤其是“欢天喜地”四个字。首先,这部剧改变了《天仙配》的悲剧结局,让结局变得十分“欢喜”;其次,这部剧把主角从七仙女一人扩展到了所有仙女,所有仙女都是“欢喜”的;最后,本剧以诙谐幽默的方式演绎了整个故事,让大家看过之后,也是“欢喜”的。
                七仙女各有各的性格,老大成熟稳重,老二冷静理性,老三性情中人,老四古灵精怪,老五花容月貌,老六文采斐然,老七心地善良。电视剧短短38集,就将七位仙女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实属不易。
                再看《天仙配》,虽然里面也交代了姐妹情深,但由于主角是七仙女,所以并未刻画剩下几位仙女的性格。
                可以说,《欢天喜地七仙女》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天仙配》的一个改良,突出欢天喜地这个概念,编剧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描写了其他几位仙女的故事,并给了所有仙女一个“欢天喜地”的结局,在大结局中,王母娘娘甚至改掉了天条,相信改掉天条之后,能让更多的神仙有“欢天喜地”的结局。


                IP属地:日本248楼2023-07-14 21:14
                收起回复
                  我来咬文嚼字一下。
                  这部剧的内容一言难尽,你可以亲自去看一下。
                  大家觉得这是中性描述还是贬义。
                  我个人认为是中性,单纯说的就是事情不太好描述,让她亲自去看一下。如果是贬义,会在“一言难尽”后面加上语气词,而且也不会让别人亲自去看一下。如果是贬义,我会说成这样:这部剧的内容真是一言难尽啊。


                  IP属地:日本249楼2023-07-16 22:26
                  收起回复
                    来说说《大宋提刑官》和《神探狄仁杰》这两部童年古装探案剧吧。
                    就内容来说,《大宋提刑官》是偏现实的剧,《神探狄仁杰》是爽剧。
                    我们两部剧放在历史中看一下。《大宋提刑官》明显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它戳破了封建社会的本质,而《神探狄仁杰》更多的是在讲一个“明主忠臣良将”的故事。
                    《大宋提刑官》这一部剧的视角更广。先说说《大宋提刑官》,小时候看不懂,宋慈为什么要辞官,长大后再回来看,只有唏嘘。宋慈并不是不懂得人情世故的人,他想圆滑也可以很圆滑,他也很懂得变通。
                    再来说说剧中的另一位角色:刁光斗。可以说,刁光斗这个角色,就是宋慈的一面镜子,镜子中是黑化的宋慈。宋慈和刁光斗都是懂得封建社会的本质的,宋慈是理想主义者,打算孤身在黑暗的封建体制中拼一把,正是这点,宋慈所做的事情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才更加显现出其悲壮;而刁光斗是现实主义者,他实际上是在利用封建体制的本质为自己牟利。以二人的才华,对方所做的事情,互相都是可以做到的,选择如何去做,完全凭着那颗初心。
                    有一个宋慈,就会有无数个刁光斗。在剧中,宋慈在与吴淼水这种人的斗争中都十分费力,刁光斗比吴淼水强大了不知道多少,虽然刁光斗最后身死,但宋慈更是一败涂地,对于宋慈这种人来说,摧毁他的精神比摧毁他的肉体更能使他感到痛苦。刁光斗的出现是必然的,封建社会最大的地主就是皇帝,而刁光斗们正是为皇帝敛财的工具,就算一个刁光斗没了,还会有千千万万个刁光斗被皇帝扶植起来。宋慈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才决定辞官归隐,也明白大宋江山不会长久。当然宋慈这样的人也是被皇帝需要的,毕竟皇帝也需要江山稳固。
                    再来说说《神探狄仁杰》,在上文中说过,这是传统的“明主忠臣良将”,这部剧中,这三个元素缺一不可,缺了一个都无法让观众体验到“爽”。
                    我觉得《神探狄仁杰》中的狄仁杰应该和历史上的狄仁杰的性格是相似的,而宋慈更像是被创作出来戳破封建统治本质的一根针。狄仁杰为官清正,为人圆滑懂得变通,对百姓极好而又对贪官污吏极为痛恨。他足智多谋,能为保李唐神器与不同人物做各种周旋,与此同时他又心思缜密,能屡破奇案,可以说他是一个完美的臣子。
                    再说说李元芳,武功高强,嫉恶如仇,侠肝义胆,同样是没有缺点的将军。
                    最后是武则天,这个武则天和历史上的武则天应该也比较贴近,武则天虽然杀人如麻,但却也是一心为国为民,痛恨贪官污吏。这三者组合,才会有《神探狄仁杰》的故事。试想如果狄仁杰处于宋慈的年代,他无论如何圆滑,官做得如何大,都无法达到他在原本时代所能做成的事情。唯物史观告诉我们,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时势。狄仁杰再厉害,可以斗倒十个,百个刁光斗,可是南宋皇帝需要刁光斗这样的人为他敛财,皇帝虽然是封建社会最大的地主,但他也需要刁光斗这样的人维护其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以十个百个刁光斗倒下,千个万个刁光斗站起来。
                    武则天就是狄仁杰的保护伞,就是狄仁杰的后台,正是武则天想要让吏治清明的心,才让狄仁杰有能力去做那么多事情。而武则天实际上也不是决定性因素,这个问题若是要探讨的话,要说很久,我才疏学浅,就不在这里多说了。
                    两人倒是也有共同点,两人都问心无愧。不要说什么小孩子才分对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大人做事可以圆滑,但是必须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不是要所有人都像宋慈一样撞南墙。而是不能把是非不分,善恶不明当作成熟。我们心中必须有一杆秤,不去称量别人,而是去称量自己所作的事情。
                    不能把是非不分,善恶不明当作成熟。
                    不能把是非不分,善恶不明当作成熟。
                    不能把是非不分,善恶不明当作成熟。
                    上述评价是把电视剧带入了原本的历史,单纯就电视剧本身来说,如果是单纯消磨时间,我会选择《神探狄仁杰》,《大宋提刑官》的内容实在是太令人窒息了,而且不得不承认,《大宋提刑官》的剧情有些拖沓。
                    其实我很喜欢《宰相刘罗锅》,又是爽剧,又戳破了封建社会的本质。主题曲里有一句话我很喜欢:“嬉笑怒骂路不平,背弯人不弓。”


                    IP属地:日本250楼2023-08-05 00:12
                    收起回复
                      粉圈是戏曲的一大毒瘤,演员乐在其中,粉丝不听戏,只追人,受伤的只有戏迷。


                      IP属地:日本252楼2023-09-19 16:49
                      收起回复
                        才发现去年就要来说说黄梅戏,结果拖了一整年也没说,我现在来说说吧。
                        我对于黄梅戏的喜爱源于儿时。放学之后,陪着姥姥姥爷看电视,二老对黄梅戏情有独钟,一是喜欢《女驸马》,二是喜欢《天仙配》。小小的我,坐在姥爷旁边,怀着满满地好奇心,指着电视问东问西。
                        “最后女驸马得救了吗?”
                        “李兆廷被救出来了吗?”
                        “七仙女最后怎么样了?”
                        “回到天上之后就再也看不到董永了吗?”
                        那时的日子仿佛永远也过不完,《女驸马》和《天仙配》看了一遍又一遍。小小的脑袋里胡思乱想。
                        “冯素珍长得好好看。”
                        “演公主的演员化妆化的真浓。”
                        “董永怎么办啊。”
                        再后来慢慢地长大了,听戏的习惯也保留了下来。
                        我看戏最原始的快乐,就是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


                        IP属地:日本253楼2024-09-08 22:38
                        收起回复
                          后来对于戏曲的喜爱,源于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姥姥姥爷是中学语文教师,诗词古文不离口,中华汉字的音韵平仄之美尽显其中,我渐渐地被吸引了。从欣赏韵律平仄,到体会文人骚客的悲欢。
                          我最喜欢的一出戏是粤剧的《帝女花》,从情爱到家国天下。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粤剧的唱词里面包含了丰富地传统文化知识,可见剧作家的传统文化功底之深厚。我最喜欢的剧作家是唐涤生,听他的戏,如读一本文学巨著,听完之后酣畅淋漓,觉得十分过瘾。
                          当时在深圳的时候,就算是来回路程五个小时,我也要去看粤剧。


                          IP属地:日本254楼2024-09-08 23: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