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说《大宋提刑官》和《神探狄仁杰》这两部童年古装探案剧吧。
就内容来说,《大宋提刑官》是偏现实的剧,《神探狄仁杰》是爽剧。
我们两部剧放在历史中看一下。《大宋提刑官》明显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它戳破了封建社会的本质,而《神探狄仁杰》更多的是在讲一个“明主忠臣良将”的故事。
《大宋提刑官》这一部剧的视角更广。先说说《大宋提刑官》,小时候看不懂,宋慈为什么要辞官,长大后再回来看,只有唏嘘。宋慈并不是不懂得人情世故的人,他想圆滑也可以很圆滑,他也很懂得变通。
再来说说剧中的另一位角色:刁光斗。可以说,刁光斗这个角色,就是宋慈的一面镜子,镜子中是黑化的宋慈。宋慈和刁光斗都是懂得封建社会的本质的,宋慈是理想主义者,打算孤身在黑暗的封建体制中拼一把,正是这点,宋慈所做的事情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才更加显现出其悲壮;而刁光斗是现实主义者,他实际上是在利用封建体制的本质为自己牟利。以二人的才华,对方所做的事情,互相都是可以做到的,选择如何去做,完全凭着那颗初心。
有一个宋慈,就会有无数个刁光斗。在剧中,宋慈在与吴淼水这种人的斗争中都十分费力,刁光斗比吴淼水强大了不知道多少,虽然刁光斗最后身死,但宋慈更是一败涂地,对于宋慈这种人来说,摧毁他的精神比摧毁他的肉体更能使他感到痛苦。刁光斗的出现是必然的,封建社会最大的地主就是皇帝,而刁光斗们正是为皇帝敛财的工具,就算一个刁光斗没了,还会有千千万万个刁光斗被皇帝扶植起来。宋慈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才决定辞官归隐,也明白大宋江山不会长久。当然宋慈这样的人也是被皇帝需要的,毕竟皇帝也需要江山稳固。
再来说说《神探狄仁杰》,在上文中说过,这是传统的“明主忠臣良将”,这部剧中,这三个元素缺一不可,缺了一个都无法让观众体验到“爽”。
我觉得《神探狄仁杰》中的狄仁杰应该和历史上的狄仁杰的性格是相似的,而宋慈更像是被创作出来戳破封建统治本质的一根针。狄仁杰为官清正,为人圆滑懂得变通,对百姓极好而又对贪官污吏极为痛恨。他足智多谋,能为保李唐神器与不同人物做各种周旋,与此同时他又心思缜密,能屡破奇案,可以说他是一个完美的臣子。
再说说李元芳,武功高强,嫉恶如仇,侠肝义胆,同样是没有缺点的将军。
最后是武则天,这个武则天和历史上的武则天应该也比较贴近,武则天虽然杀人如麻,但却也是一心为国为民,痛恨贪官污吏。这三者组合,才会有《神探狄仁杰》的故事。试想如果狄仁杰处于宋慈的年代,他无论如何圆滑,官做得如何大,都无法达到他在原本时代所能做成的事情。唯物史观告诉我们,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时势。狄仁杰再厉害,可以斗倒十个,百个刁光斗,可是南宋皇帝需要刁光斗这样的人为他敛财,皇帝虽然是封建社会最大的地主,但他也需要刁光斗这样的人维护其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以十个百个刁光斗倒下,千个万个刁光斗站起来。
武则天就是狄仁杰的保护伞,就是狄仁杰的后台,正是武则天想要让吏治清明的心,才让狄仁杰有能力去做那么多事情。而武则天实际上也不是决定性因素,这个问题若是要探讨的话,要说很久,我才疏学浅,就不在这里多说了。
两人倒是也有共同点,两人都问心无愧。不要说什么小孩子才分对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大人做事可以圆滑,但是必须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不是要所有人都像宋慈一样撞南墙。而是不能把是非不分,善恶不明当作成熟。我们心中必须有一杆秤,不去称量别人,而是去称量自己所作的事情。
不能把是非不分,善恶不明当作成熟。
不能把是非不分,善恶不明当作成熟。
不能把是非不分,善恶不明当作成熟。
上述评价是把电视剧带入了原本的历史,单纯就电视剧本身来说,如果是单纯消磨时间,我会选择《神探狄仁杰》,《大宋提刑官》的内容实在是太令人窒息了,而且不得不承认,《大宋提刑官》的剧情有些拖沓。
其实我很喜欢《宰相刘罗锅》,又是爽剧,又戳破了封建社会的本质。主题曲里有一句话我很喜欢:“嬉笑怒骂路不平,背弯人不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