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米吧 关注:130贴子:810
  • 13回复贴,共1

致广大米商一封信!!!!!请您耐心阅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各位米业同仁你们好:
希望您认真看完之后,能真正的感受到我们的肺腑之言
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您的企业!为了中国米业!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写了一本惊世骇俗的书——《谁来养活中国》。书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和数据,指出,由于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导致环境恶化,耕地缩减,而中国的人口却在不断增加,到2015年,中国每年的粮食进口量几乎与全球的粮食出口总量相当。由此推断,中国的粮食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中国的发展进程,而且还将引发世界粮食危机。 
    此书一出,立即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粮食问题的全球大辩论,某些“中国威胁论”的制造者似乎也找到了一些谎言的借口。而中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和农业专家则认为:中国虽然存在着耕地缩减和人口增加的大问题,但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农业科技的进步、粮食产量的提高,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能够养活自己。 
    谁是谁非,历史自会验证。但中国如何用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总数22%的人口,确实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而且随着人口的增加,这个比差还有扩大的可能。 
    这是一个足以让世人警醒的问题,我们国内也有过一段时期的讨论。但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中国目前到处是仓库暴满,到处是“卖粮难”的呼声,根本不存在“谁来养活”的问题。一些大米企业的反响倒是较为强烈,但多数人不是对“谁来养活中国”的关注,更多的是对当前大米市场的埋怨和牢骚。他们认为,目前的大米市场低迷不振,都是这几年稻谷连续丰收的结果,中国哪里还是粮食短缺?都快是粮满为患了!外国人简直是胡扯。 
    对于被温饱问题困扰得太久的中国来说,粮食稍稍过剩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然而,问题不在于此,而是为什么仅仅丰收了几年,稻谷的库存量稍稍增加了一点点,我们的大米经营就变得如此的惨淡?现在国内95%以上的产品都是供大于求,这里虽然有一个大环境造成的需求预期心理不足的问题,消费者惜购,但你是大米产品,大环境再不好,也不致于吝惜得不吃饭,全国年消费大米1.17亿吨这个总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大米市场根本就不存在疲软萎缩的问题。 
    制约大米销售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米品牌建设则是十分易见的问题。 
    粮食市场放开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经过十多年的摔打和磨炼,大米有幸成为目前粮食市场上商品化程度最高的粮食制品。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连一个小学生都能随口说出一大串名牌的今天,大米竟然没有出现一个能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甚至连一些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口碑品牌也在“奔小康”的进程中逐渐消亡淡化。 
    品牌建设是衡量企业经营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也是衡量整个产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记。没有品牌就不能形成产业规模,没有产业规模就不能带动整个产业进步,就不能很好地抵御市场风险。 
    目前,大米企业陷进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我们是不是应该认认真真思考一下大米的品牌问题了?
一、品牌现状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稻谷生产国,1998年稻谷总产量为1.93亿吨,约占世界总量的34.4%。中国又是全球最大的大米消费国,年消费大米达1.17亿吨,人均98公斤。大米养活了60%以上的中国人口,大米的丰歉盈缺直接关系到亿万人口的温饱冷暖。可以这么说,没有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没有水稻单产连续突破,中国根本就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解决十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因此,大米被我们尊为“国粮”,“省长米袋子负责制”成了中国政治的一大特色。 



1楼2009-09-21 01:45回复

        这些,都足以让我们掂量出大米在我们生活中的份量。但走进粮店,我们能够看到的多数是没有任何标识只有老板才知道何处而来的散装大米,即使有牌子也是像“东北大米”、“太湖大米”、“安徽大米”这样的产地品牌,或者是“优质大米”这样什么也不是的牌子。本来,产地品牌能够代表地产大米的一些特色,但这些年来的假冒伪劣产品已经把这些产地品牌消磨得个性全无。更令人可笑的是,一些米袋子上还在延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大米”的牌子。稍有进步一点的,米袋子上有了一个注册商标,但这个注册商标做得很小,放在一个不重要的边角上,而突出位置却是醒目的产地品牌或者是“优质大米”、“中国大米”几个大字,等于什么品牌也没有。一些促销和宣传,更多的是采用降价抛售,至于一些品牌宣传策略、组合销售策略,那些都是书上写的一些“花招”…… 
        泰国也是亚洲重要的稻米生产地,但它的年产量只有2100万吨,只占世界总量的3.7%,甚至不及年产量计2500万吨的中国湖南省。然而,它的“泰国香米”却是名扬四海,甚至占据了中国高档米市场的半壁江山,价格也是中国大米的二至三倍。 
        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二、无品牌的“效应” 
         1.“国有粮企”竟然被“三轮车队”冲击得落花流水 
        中国的大米主要消费区域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经济条件决定了中国的大米市场要比其它粮食产品市场来得活跃和成熟。让人稍感宽慰的是,粮食市场放开搞活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虽然没有出现令人信服的大米品牌,但大米有幸成为目前粮食市场上商品化程度最高的粮食制品。这似乎说明,大米经营者的日子应该比其它粮商要好过得多,即使是在目前整个粮食市场低迷不振的情况下。但事实上却是截然相反,从1996年开始,90%以上的国有米厂和私有米业部门几乎是连年亏损。分析原因,几乎100%的米商都认为是米价太低,无利可赚当然亏损。再分析为什么米价会这么低,几乎也是一致地认为:那是被走街串巷的“三轮车贩米队”影响的,甚至有关部门也认为“三轮车贩米队”是造成米市低迷的罪魁祸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条就是“正本清源”、“归口管理”、“杜绝私商”、“澄清市场”。
        “三轮车贩米队”由进城的一些农民组成,他们把自家产的或者从家乡收来的大米,用三轮车运到居民区进行贩卖。他们的经营特点有三个:一是低价,二是低质,三是方便。在这三个特点里,只有方便顾客对开拓市场有所帮助,其它两个根本就不是什么经营特色,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市场的长远发展。但就是这三个特点却把我们的米市整得一片凄惶。 
        品牌是能够鲜明反映产品个性特色的符号标记。没有品牌,就无法建立产品信誉,无法体现产品特色,无法树立经营特色,就没有理由让顾客对你放心对你忠诚,所以就战胜不了价格比你灵活、服务比你周全的“三轮车队”,即使家大业大又能怎样? 
         2.中国至今没有一个规模米企 
        中国年销大米1.17亿吨,产值近3000亿元,但我们至今还没有听说,中国在什么地方有一个真正意义上规模的大米企业。 
        中国的食用油市场,曾经也是一个无品牌的市场,是大铁桶散装毛油(未经提炼的油)的天下。1995年,广东出现了一个“金龙鱼”,一时间,食用油市场形成了一股“金龙鱼”旋风。 
        “金龙鱼”的成功向我们昭示了一个早就被验证过的道理:没有品牌,就形不成规模效益,就没有规模优势,就不能很好地抵抗市场风险,就不能带动消费水平的提高,就不能推动产业进步。 
    


    2楼2009-09-21 01:45
    回复
      2025-05-22 18:39:38
      广告

          我们的大米产业,何时才有像“金龙鱼”这样如雷贯耳的企业? 
          3.谷贱伤农,价高民怨 
          中国粮食市场放开以后,中国农业一直没有彻底走出“谷贱伤农,价高民怨”的怪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粮食市场缺乏一个完善规范的运行机制,而这个机制的完善有赖于我们粮食企业经营水平和品牌意识的提高。只有经营水平的提高,才能带动整个行业的进步,进而实现行业自律和规范,最终形成一个行业自律、政府调控、市场调节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有效地规避市场风险,避免粮食生产的大起大落。 
      三、无品牌的原因 
           1.观念落后 
           中国是一个大国,吃饭的人多。中国人穷怕了、饿怕了,粮食这根弦一刻也不敢放松。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粮食的一切问题都是由政府包打包办,可是计划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面对市场经济,以及信息时代绝对不会给你机会放松,市场经济犹如丛林法则,优胜劣汰,放松经营思想,不去主动找渠道打造自己的品牌,不思进取,就意味着你已经被这个圈子所淘汰,每一个批发市场都是,走了一批米商,又来了一批,接着再走…….接着又来……。
          我们的个别米商根本就不考虑如何经营。只知道有个摊位, 能卖就卖,卖不了回家种地!我们的小农思想被宠成了一个不思进取的坏孩子。在商品经济如潮的今天,很多人的经营意识。品牌意识,销售渠道意识,还停留在小学生的水平上。对待经营,还摆着一副爱咋咋地的架子;只能在粮食批发市场等待被别人选择选择,为什么我们不能主动出击,主动找到市场的缺口?为什么其他的商户每天成千计的出货,而你却以百计算???并不是你的大米不好,也不是你的渠道不完善,是你没有做起自己的品牌堡垒,渠道非常狭窄!所以销量才不能如你所愿。
          对待产品包装,似乎有了一些进步,可是对于信息时代,对于您的品牌,您的销售渠道,等最新的市场理念却处于启蒙阶段。消极的思想是极不可取的,应该是积极相商的。通过品牌能够很好地使产品定位,使经营定位,通过品牌能够建立一种稳固的产销联系。但一些米商的头脑中根本就没有品牌意识,更多的是“大米人人吃,愁产不愁销”的陈旧观念。 
           2.管理落后 
           大米企业与“农”字有关,企业人员也多数来自农业一线,管理知识一般都是边干边学,自我积累,缺少系统性和科学性。另外,多数大米企业靠近原料生产地区,处地比较偏僻,信息比较闭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先进管理思想的传播和接收。所以,大米企业的管理存在着一个认识问题和环境问题。 
           大米企业与其它工业企业不同,它不仅有诸如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着一个对原料进行质量管理、品种管理、收储管理等外部管理问题。而问题就复杂在对原粮的管理上,因为原粮管理的对象是素质不一的种植农户,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利益整体,企业的质量管理等一些措施也就很难贯彻落实。而工业原料却没有这么复杂,因为多数工业产品的质量都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原料企业本身也有一定水准的质量管理体系。这样,大米企业的管理又有一个难度的问题。 
           管理上的落后和管理上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米品牌的建立和推广。 
           3.渠道不健全 
           大米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人们一般选择就近购买。所以,销售网点的覆盖面直接影响市场占有率的提高。销售渠道的建设是拓展大米市场营造大米品牌的关键。 
      


      3楼2009-09-21 01:45
      回复
        • 125.34.215.*
        可否留下真实姓名及联系方式


        7楼2010-01-13 19:36
        回复
          楼主的观点犀利独到,一针见血,令我受益匪浅啊。
          希望以后能有共同探讨的机会。
          行业新人,多多指教。


          IP属地:四川8楼2010-03-19 15:09
          回复
            回复:8楼
            希望此文对所有米业同仁有所启迪!
            建立品牌堡垒 将企业做大做强并多元化发展 采取有效方式归规避行业风险  
            利用现有的市场网络 信息 细分市场 找出产品所受注群体   打差异化
            食为天 粮为本   中国的大米市场   只要肯找   就有出口  
            蛋糕并不是一个人吃才是硬道理     
            自律是根本   共赢才是王道
            


            9楼2010-03-21 19:21
            回复
              • 60.163.12.*


              10楼2010-05-26 10:39
              回复
                你们说的真好,
                我只是一个对本地大米很感兴趣的女生,
                看了你们的意见很是启发,希望以后能多多看见你们的建议和意见,
                能把我的梦想实现!!!


                13楼2011-05-12 00:19
                回复
                  2025-05-22 18:33:38
                  广告
                  希望你能常来,与米业同仁共同探讨,学习!


                  15楼2012-02-22 11:11
                  回复
                    好饭不怕晚


                    17楼2012-03-09 12:24
                    回复
                      出售!五常有机稻花香大米保直,假一陪十


                      21楼2014-09-26 14: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