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吧 关注:53,395贴子:172,600

还原真正的大明风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明风华》即将收官,若以剧中演员演技而论,无论是老戏骨王学圻(饰朱棣)、梁冠华(饰朱高炽),还是年轻一代的朱亚文(饰朱瞻基)、俞灏明(饰汉王),张艺兴(饰朱祁镇)等人,所表现出的人物形象也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尤其是北京保卫战时,面对瓦剌大军,汤唯(饰孙若微)透露出的大明王朝的骨气、血性、豁达都让人动容,感慨。
但这部剧若以张挺导演自谓的历史正剧而言,其实是存在着大量的不考究、不尊重历史的部分的,特别是对于朱棣、朱高炽、朱瞻基、张太后都给人一种名褒实贬的感觉,希望大家以史为镜,知史明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1-22 18:11回复
    朱棣作为靖难之役的发动者,对于建文遗臣进行了清洗。其中作为事情源起,景清是携带匕首意欲行刺被杀,并且朱棣进行了残酷的瓜蔓抄,景清实则无后。对于北伐而言,朱棣一生中五次北伐,而在《大明风华》中朱棣第五次北伐时,朱棣为马哈木领导的瓦剌、阿鲁台、兀良哈三部打败,最终郁郁而终。
    事实上,在朱棣领导的第五次北伐中,作战目标为蒙古鞑靼部,至于马哈木也早已经先于朱棣七年病逝,而鞑靼部首领阿鲁台在听闻朱棣大军进入蒙古后,立刻率军逃遁。于是在朱棣进击无果后,下令班师回朝。“秋七月庚辰,勒石于清水源之崖。戊子,遣吕震以旋师谕太子,诏告天下”。最后在行至榆木川时,大渐(病危),七月十八日病亡。《大明风华》中所谓的大败而亡,自然也就是无稽之谈。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1-22 18:13
    收起回复
      永乐十二年(1414年)夏,驻跸忽兰忽失温。三部越境前来攻打,明成祖麾下的安远侯柳升、武安侯郑亨等先尝之,而亲率铁骑前去迎击,大破敌军,斩杀蒙古王子十余人,部众数千级。然后率军追杀,越过两座高山,至土剌河。马哈木等脱身逃走,于是明军班师。
      永乐十四年(1416年),瓦剌与阿鲁台大战,马哈木败走。过了不久,马哈木就死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1-22 18:15
      回复
        朱高炽登基
        还是在榆木川,《大明风华》中朱棣已感时日无多,便召见杨士奇,下诏汉王承祚。作为太子府属官出身的杨士奇与朱瞻基矫诏,通过由朱瞻基前往京师报信,欺瞒汉王、赵王,从而达到了朱高炽登基的目的。这里呢,朱棣临死前召见的是随侍大学士杨荣,至于册立谁,也是十分明确的。
        “遗诏传位皇太子,丧礼一如高皇帝遗制。辛卯,崩,年六十有五”。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1-22 18:16
        收起回复
          这里可能有人说《明史》清人所作,事实上在第五次北伐时,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都已就藩,虽然不臣之心明显,但在杨荣等人以“秘不发丧,熔锡为椑以敛”将朱棣尸体用锡器融化的棺材收敛后,又快马加鞭赶回京城。最终,朱高炽顺利承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1-22 18:16
          回复
            《大明风华》中,朱瞻基因为朱高煦造反将其擒获之后,选择幽禁,最终因为勾连外敌而被朱瞻基下令做成了“瓦罐鸡”,相对聪慧的三叔朱高燧,本还以为能够靠通风报信获得好结局,最后也为幽禁而终。此后沉浸于杀叔的悲痛之中,朱瞻基便成了“蟋蟀皇帝”模样,最终38岁盛年而崩。
            历史上的朱瞻基,对于三番五次造反的二叔朱高煦,在一次探视中被朱高煦绊倒,遂将他扣入大缸之中,周围命人烧柴,活活闷死,这里并无二样。但在赵王朱高燧上,作为同流者,朱瞻基则仅仅在收常山中护卫后,便无问责。宣德六年朱高燧去世。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1-22 18:17
            回复
              为政上,朱瞻基一样有着任用贤臣杨士奇、杨荣、杨 溥、夏原吉、蹇义辅政,更兼仁政爱民。对于“蟋蟀皇帝”的名号,也不过是诋毁之言,在他的众多喜好中,他的书画成绩斐然。"点墨写生,遂与宣和(宋徽宗)争胜"是也。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1-22 18:18
              回复
                作为出身并不高贵的皇后,张氏决然不是《大明风华》中太子妃的八卦,不是为太皇太后时的纵容胞弟张克俭劫掠、纵容朱祁镇出征,在无法辖制孙太后时的无能。
                如果说要在《大明风华》中,真正确立一个真女主,她当之无愧。在朱高炽有被废立之忧时,她的襄助才让公公朱棣,不忍废黜,甚至有“将来朱家之事,全系此女”的话语。在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后,受朱瞻基遗诏,由她听政。面对流言要册立襄王,她并不徇私(襄王是她儿子),而是直接面宣朱祁镇为新君。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1-22 18:19
                回复
                  即便是手握大权,她对自己人却并不重用,更不允许外戚干政。也正是因为她信用"三杨"、张辅、胡濙等五大臣辅政 ,也使得正统初年延续了仁宣之治的风气。在后宫,对于无过而废的胡善祥,她也十分照顾。可以说,她是大明王朝不可多得的一代贤后。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1-22 18:20
                  回复
                    而同样胡氏以贤闻名,永乐十五年选为皇太孙妃。洪熙年间,封为皇太子妃。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即位,立为皇后。胡善祥虽贵为皇后,为人忠厚善良、天性贞一、举止庄重,无媚顺之态。她没有生育子嗣,只有两个女儿,顺德公主和永清公主,并不得宠。宣宗最宠爱的女人孝恭孙皇后,当时为孙贵妃,诞下长子。宣德三年春,宣宗以胡皇后无子多病的理由,命令胡皇后上表辞去皇后之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1-22 18:21
                    收起回复
                      《大明风华》中,朱祁镇与王振推心置腹,甚至于同床而眠。张艺兴也将朱祁镇的蠢演绎得十分逼真。但对于历史上的朱祁镇而言,他绝对不只是蠢,更是既蠢又坏。
                      蠢,蠢在他对王振言听计从;但坏却体现在,他在夺门之变后对待朱祁钰、于谦等人的态度上,将北京保卫战中挽狂澜于即倒的民族英雄于谦杀害,单纯的一句“谦实有功”只是掩盖他僭越儿子朱见深之位的目的。对朱祁钰,褫夺帝号,赐恶谥,对于朱祁钰之死他也有着说不清楚的关系。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1-22 18:23
                      收起回复
                        事实上,真正的大明风华当是湮灭在人性与轮回之中,成祖朱棣对于汉民族、对于大明王朝风骨,摆脱几百年来弱宋羁绊,五次北伐逐胡虏于漠北所塑造的巍巍汉风;正是虽然在位时日不久,洪熙帝朱高炽身上体现的仁德闪耀的仁君风骨;是宣德帝朱瞻基继父辈风骨的传承;是在封建社会之中,虽然女性地位低下,却如张氏一般的贤明、如汉马氏、宋高后之遗风;更是是瓦剌骑兵押着朱祁镇兵临北京城下,如于谦一般扶大厦于将倾,督战九门逐元骑出居庸关外的民族英雄,也正是这些才造就了真正的大明风华。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1-22 18:29
                        收起回复
                          洪武,永乐年间的明军,代表着明朝军力巅峰。
                          ~~
                          以攻为守,主动出塞挑战以野战闻名的蒙古铁骑。并深入大漠,长途奔袭蒙古人的要害,这种让人热血沸腾的经典战役,也只有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出塞挑战匈奴能媲美。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1-22 19:11
                          收起回复
                            其他的也都不说,单凭抹黑胡皇后一事我就不想看也不理论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1-22 19:37
                            收起回复
                              我看张挺就是一满苟,这么多历史都是反着的,却说这是历史正剧。就算编也不能偏离历史框架吧?主角光环太重了,尤其是体现在孙若微身上,我就想问问历史上孙若微这么牛逼吗?你把张妍的历史地位全送给孙若微了吗?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1-23 09:3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