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6 21:47阅读:13
榆钱儿
(慧明)
老家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榆树,另一棵也是榆树。
“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春风劲吹,草木萌动,榆钱儿探出枯褐色毛绒绒的小脑袋,沐春风、饮春雨、享春光,枝头悄然生长,不几日便挨挨挤挤一嘟噜一嘟噜的挂满枝头,暖风里张扬摇曳。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幼年记忆中,房前屋后,沟沿河边,村庄周围,满是柳树、榆树。柳树材质轻软,多作板椽之用;榆树木质坚韧,多为房梁之材。不像现在,到处都是南树北移的绿化苗木,花花绿绿,装扮而不实用。
“紫陌东风飞度笑,榆钱串串谁缀满?”榆钱儿也叫榆荚,榆树的种子,圆形,边缘薄,中间厚,酷似古代钱币而得名榆钱儿,因它谐音“余钱”,也许房前屋后院子里种榆树也有讨吉利的意思吧。几场春雨筛过, 鲜嫩的榆钱儿站立枝头,散发出诱人的清香,令人口舌生津,垂涎欲滴,恨不得马上捋一把塞进嘴里。
“阳春三月麦苗鲜,童子携筐摘榆钱”。小时候,榆钱儿不仅是农村孩子们的佳肴,更是众多大人们的应季美味。趁榆钱儿鲜嫩,孩子们放学回家后,立即将书包里的东西全部倾倒出来,拎上空书包便去捋榆钱儿。爬树比较溜的,三下五除二地爬上树,先采几把放在嘴里,树下的孩子便艳羡地乱嚷,快扔几枝下来,树上的孩子做够几个鬼脸后,便折些结满榆钱儿的树枝扔下来,树下的孩子便在哄抢中解了馋。树上的孩子将书包一个带子套在脖里,边捋边放书包,直到捋满书包,才恋恋不舍地溜下树来。还有的在树下用木棍、瓦块往下打,或两人合伙,一个搭上另一个人的肩,由上边的人往下撸。更多的是大人们爬上树,用绳子系上篮子,捋满后一篮子一篮子的运下来,邻里分食。也有年龄大的或不能爬树的,就用一根长长的竿子,上头绑把镰刀,勾榆钱儿。采摘下来的榆钱儿,会被做成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
榆钱儿是大自然赐予的一道美味。榆钱的吃法很多,蒸着吃、作馅吃、做窝窝饼子,还能熬粥伴疙瘩汤。欧阳修曾吃罢榆钱粥,因回味无穷,而留下“杯盘粉粥春光冷,池馆榆钱夜雨新”的佳句。我印象最深的是用榆钱儿做窝窝、饼子吃。母亲将榆钱儿淘洗干净,拌上适量的玉米面,撒上些许盐、花椒面儿,做成窝窝头放锅里蒸,有时还在锅周围贴一圈的榆钱儿饼子,锵下后有一层金黄的嘎巴,特别的香。有时也把榆钱儿和上些白面,放点盐进去,直接放锅里摊熟,取出放凉,调上蒜泥,相当美味。
我始终思恋榆钱儿窝窝、饼子的味道,那是天下最好的美食。每当母亲掀锅开饭,便迫不及待地当拿起烫手的榆钱窝窝、饼子,左手倒右手,右手倒左手,不停地吹着气,以尽快享用美味。母亲去世后,这种美味离我渐行渐远。
榆钱儿,不仅仅是大自然赐予人们的一道美食,更是上世纪60年代初困难时期家家户户的救命符儿,上两代人对此有切身的感悟。在食不果腹的艰难岁月,榆树钱儿养育了家乡父老,给饥饿的人们带来了生的希望。无论花甲老人,还是不惑之年的70后,亦或而立之年的青年,都对榆钱儿有着特殊感情。困难时期吃榆钱是为了糊口,小时吃榆钱是好玩,现在吃榆钱,是为了回忆儿时的味道。尽管今天我们不再为吃穿犯愁,吃榆钱只是为吃稀罕,调换口味,但更重要的是为回味那逝去的光阴,寻觅榆钱儿蕴含的浓浓乡愁!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榆钱儿可食用的日子很短,大概也就十来天的光景。鲜嫩翠绿的榆钱儿,随着逐步成熟变为微黄、枯黄、浅白。“风吹榆钱落如雨”,“ 扑簌簌满地堕榆钱”,风吹过处,那白色的圆片儿如蝴蝶般地飘飞,榆钱落尽,榆叶长出。清代词人王鹏运“抛尽榆钱,依然难买春光驻。”感慨春光易逝,红颜易老啊。“南园花树春光暖,红香径里榆钱满。”田间、街道背风的地方会堆积很多的榆钱儿,很快就能扫一大篮子,母亲两掌合拢,一把把地揉捻榆钱儿,然后轻巧地吹去榆钱皮儿,剩下饱满的榆钱仁儿,放在锅里放盐干炒,咸香可口,像芝麻盐。
榆树的生命力很强,不用人工繁殖培育,榆钱儿飘落的地方,不多久便会长出许多幼苗,数年之后可长成棵棵大树。据说,上世纪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人们不仅吃光了榆钱、榆叶,就连榆树皮扒下吃了。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电线杆子要水泥”,榆树剥掉皮就会死掉,这是一场怎样的大劫难啊,可榆树竟然没有绝种而顽强地生存下来,奇迹。上世纪80年代初,榆树又经历了一次史无前例的虫灾,遮天蔽日肆无忌惮地噬咬着榆树叶子,留下光秃秃枝丫,而且这种虫子奇臭无比,没有天敌吃它,榆树遭受了毁灭性的天灾,很多榆树被折磨致死,后来听我们的资深林业站长说,这种虫子叫榆兰金花虫,是专门危害榆树的食叶害虫,对榆树的危害性甚大。我家院子里的榆树也未能幸免于难,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榆树叶子没了,这种虫子也消失了,我家的树头枯死的榆树又孽生了新的枝丫,又长成了新的树头,现在长的几搂粗了。
榆树,确实是一种好的树种,虽然没有白杨挺拔,垂柳阿娜,桃李芬芳,朴实无华却无私奉献着自己的全部。古、现代中医,都记述了榆钱儿有清热安神、利尿杀虫、止咳化痰、消食健胃等功效。生活越来越好,与榆钱的距离越来越大,现在的很多较高档饭店里,都有榆钱做成的食品,像街头叫卖的榆钱,一样尝不出儿时的味道。
东风暧了万物,心情远了尘嚣,万难忘记的是我们渐行渐远的青春。又是榆钱飘香时,明天,回老家捋榆钱儿去,品尝、重温一下春天味道。
吾谁与归??
2018年3月31日晚






榆钱儿
(慧明)
老家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榆树,另一棵也是榆树。
“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春风劲吹,草木萌动,榆钱儿探出枯褐色毛绒绒的小脑袋,沐春风、饮春雨、享春光,枝头悄然生长,不几日便挨挨挤挤一嘟噜一嘟噜的挂满枝头,暖风里张扬摇曳。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幼年记忆中,房前屋后,沟沿河边,村庄周围,满是柳树、榆树。柳树材质轻软,多作板椽之用;榆树木质坚韧,多为房梁之材。不像现在,到处都是南树北移的绿化苗木,花花绿绿,装扮而不实用。
“紫陌东风飞度笑,榆钱串串谁缀满?”榆钱儿也叫榆荚,榆树的种子,圆形,边缘薄,中间厚,酷似古代钱币而得名榆钱儿,因它谐音“余钱”,也许房前屋后院子里种榆树也有讨吉利的意思吧。几场春雨筛过, 鲜嫩的榆钱儿站立枝头,散发出诱人的清香,令人口舌生津,垂涎欲滴,恨不得马上捋一把塞进嘴里。
“阳春三月麦苗鲜,童子携筐摘榆钱”。小时候,榆钱儿不仅是农村孩子们的佳肴,更是众多大人们的应季美味。趁榆钱儿鲜嫩,孩子们放学回家后,立即将书包里的东西全部倾倒出来,拎上空书包便去捋榆钱儿。爬树比较溜的,三下五除二地爬上树,先采几把放在嘴里,树下的孩子便艳羡地乱嚷,快扔几枝下来,树上的孩子做够几个鬼脸后,便折些结满榆钱儿的树枝扔下来,树下的孩子便在哄抢中解了馋。树上的孩子将书包一个带子套在脖里,边捋边放书包,直到捋满书包,才恋恋不舍地溜下树来。还有的在树下用木棍、瓦块往下打,或两人合伙,一个搭上另一个人的肩,由上边的人往下撸。更多的是大人们爬上树,用绳子系上篮子,捋满后一篮子一篮子的运下来,邻里分食。也有年龄大的或不能爬树的,就用一根长长的竿子,上头绑把镰刀,勾榆钱儿。采摘下来的榆钱儿,会被做成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
榆钱儿是大自然赐予的一道美味。榆钱的吃法很多,蒸着吃、作馅吃、做窝窝饼子,还能熬粥伴疙瘩汤。欧阳修曾吃罢榆钱粥,因回味无穷,而留下“杯盘粉粥春光冷,池馆榆钱夜雨新”的佳句。我印象最深的是用榆钱儿做窝窝、饼子吃。母亲将榆钱儿淘洗干净,拌上适量的玉米面,撒上些许盐、花椒面儿,做成窝窝头放锅里蒸,有时还在锅周围贴一圈的榆钱儿饼子,锵下后有一层金黄的嘎巴,特别的香。有时也把榆钱儿和上些白面,放点盐进去,直接放锅里摊熟,取出放凉,调上蒜泥,相当美味。
我始终思恋榆钱儿窝窝、饼子的味道,那是天下最好的美食。每当母亲掀锅开饭,便迫不及待地当拿起烫手的榆钱窝窝、饼子,左手倒右手,右手倒左手,不停地吹着气,以尽快享用美味。母亲去世后,这种美味离我渐行渐远。
榆钱儿,不仅仅是大自然赐予人们的一道美食,更是上世纪60年代初困难时期家家户户的救命符儿,上两代人对此有切身的感悟。在食不果腹的艰难岁月,榆树钱儿养育了家乡父老,给饥饿的人们带来了生的希望。无论花甲老人,还是不惑之年的70后,亦或而立之年的青年,都对榆钱儿有着特殊感情。困难时期吃榆钱是为了糊口,小时吃榆钱是好玩,现在吃榆钱,是为了回忆儿时的味道。尽管今天我们不再为吃穿犯愁,吃榆钱只是为吃稀罕,调换口味,但更重要的是为回味那逝去的光阴,寻觅榆钱儿蕴含的浓浓乡愁!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榆钱儿可食用的日子很短,大概也就十来天的光景。鲜嫩翠绿的榆钱儿,随着逐步成熟变为微黄、枯黄、浅白。“风吹榆钱落如雨”,“ 扑簌簌满地堕榆钱”,风吹过处,那白色的圆片儿如蝴蝶般地飘飞,榆钱落尽,榆叶长出。清代词人王鹏运“抛尽榆钱,依然难买春光驻。”感慨春光易逝,红颜易老啊。“南园花树春光暖,红香径里榆钱满。”田间、街道背风的地方会堆积很多的榆钱儿,很快就能扫一大篮子,母亲两掌合拢,一把把地揉捻榆钱儿,然后轻巧地吹去榆钱皮儿,剩下饱满的榆钱仁儿,放在锅里放盐干炒,咸香可口,像芝麻盐。
榆树的生命力很强,不用人工繁殖培育,榆钱儿飘落的地方,不多久便会长出许多幼苗,数年之后可长成棵棵大树。据说,上世纪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人们不仅吃光了榆钱、榆叶,就连榆树皮扒下吃了。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电线杆子要水泥”,榆树剥掉皮就会死掉,这是一场怎样的大劫难啊,可榆树竟然没有绝种而顽强地生存下来,奇迹。上世纪80年代初,榆树又经历了一次史无前例的虫灾,遮天蔽日肆无忌惮地噬咬着榆树叶子,留下光秃秃枝丫,而且这种虫子奇臭无比,没有天敌吃它,榆树遭受了毁灭性的天灾,很多榆树被折磨致死,后来听我们的资深林业站长说,这种虫子叫榆兰金花虫,是专门危害榆树的食叶害虫,对榆树的危害性甚大。我家院子里的榆树也未能幸免于难,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榆树叶子没了,这种虫子也消失了,我家的树头枯死的榆树又孽生了新的枝丫,又长成了新的树头,现在长的几搂粗了。
榆树,确实是一种好的树种,虽然没有白杨挺拔,垂柳阿娜,桃李芬芳,朴实无华却无私奉献着自己的全部。古、现代中医,都记述了榆钱儿有清热安神、利尿杀虫、止咳化痰、消食健胃等功效。生活越来越好,与榆钱的距离越来越大,现在的很多较高档饭店里,都有榆钱做成的食品,像街头叫卖的榆钱,一样尝不出儿时的味道。
东风暧了万物,心情远了尘嚣,万难忘记的是我们渐行渐远的青春。又是榆钱飘香时,明天,回老家捋榆钱儿去,品尝、重温一下春天味道。
吾谁与归??
2018年3月31日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