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吧 关注:19,725贴子:117,731
  • 0回复贴,共1

来说说信用平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环评圈关注最多的肯定是信用平台,各个编制单位和各编制人员陆续注册。注册数量的持续增加势不可挡。突然想起写些什么,也算个纪念吧1、平台把编制单位、编制人员、项目信息统一到一个平台,哪些单位的业务在哪里,哪些人是项目负责人和编制人员,编制了哪些项目,一目了然,这就是传说中的大数据,还是公开的大数据吧。2、导出项目的“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情况表”,需要编制单位在平台填写项目信息,项目负责人和编制人员分别在平台确认,然后编制单位再确认导出,这一系列操作,需要各方在各自的账号上操作。这就是传说中的区块链吧,各个节点各自操作留痕,一处信息变动,其他信息也要跟着变动。相信很少有单位各类账号归为一个人管理(专业卖证单位除外),和之前的直接填写打印盖章相比,减少造假和虚假,没有商量。各位攻城狮和编制单位以后再也没有理由说是别人造假冤枉自己了。3、既然平台掌握了各位编制人员和单位信息,包括社保,营业执照等各类真实信息,请各级环保部门受理项目时,简化资料,别再让提供营业执照,社保、证书、证明、声明等各种证明材料了。一张有水印的“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情况表”足以证明一切。4、“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情况表”(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信息)都需要单位填写操作。个人觉得不合理,首先,单位负责这块的人估计要哭了吧,尤其是业务量大的单位。其次,最了解项目的应该是项目负责人,填写项目信息也最顺手。个人觉得应该由项目负责人填写,最后由单位审核同意后,由项目负责人导出“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情况表”。5、大数据和区块链就这样不知不觉渗透过来,提醒那些到处挂证的攻城狮和单位,不怕死的,等着被科技出卖吧。这不?论坛已经有人发现有单位有两个工程师,20个编写人员,7天,44个项目;再加上项目范围跨越了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IP属地:云南1楼2020-01-15 16:0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