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6 19:20阅读:13
挤呀油儿
(慧明)
70后童年的冬天才是真正的冬天,格外的冷。
专家说天气冷是全球变暖的缘故,专家的道理总是超乎想象,常人难以捉摸的,但寒风凛冽、天寒地冻、寒风刺骨、数九寒天等形容天气寒冷的词语,那时的我们体会的非常透彻。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树挂,花开寒夜悄无声的窗花,萧萧吹我衣的寒风,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大雪,无不诠释着冬的严寒。
为了深入贯彻上级“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精神,我们小学教室的窗户上冬天也会钉上塑料布,但未能彻底阻挡寒冷的脚步。学校向来提倡节约,也不会生炉的,所以冻手、冻脚、冻耳朵、冻脸蛋的特别多。有的手指头冻得粗了一圈,还裂了口;有的脚指头、脚后跟冻得一块块硬疙瘩;有的尽管冬至吃了饺子,也没防住耳朵被冻得结痂;有的脸蛋冻得起了疮,像贴上一个圆圆的小油饼。白天还好,晚上在被窝里暖和了身子之后,这些被冻的地方便会奇痒无比。怎么办?挠呗,擓呗。但是很快就进入了越挠越痒,越痒越挠的死循环,挠的上了瘾,还不敢很挠,挠破了皮后果会更惨。就这样,每天晚上都会重复昨天的故事,直到春暖花开,天气变暖。再想上演挠痒的故事,只能等到又一个冬天的来临。
教室里透风撒气,冷得像冰窖。上一堂课,孩子们冻得哧溜哧溜吸鼻涕,鼻头全是红的,像那个叫匹诺曹的木偶。脚也冻麻了,木了,没了知觉。有的老师会让我们在开课前或讲课间隙,让大家统一搓搓手、跺跺脚,暖和一下。在那个通讯靠吼,取暖靠抖的年代,下了课,还有一种取暖的方式叫挤呀油儿。
挤呀油儿活动大都是男孩子的事情,女孩子大都三五成群的踢毽子,跳绳,跳皮筋。也有相互扛膀子的,念念有词“扛,扛,扛膀子,您娘该俺二两红瓤子(音,棉花)……”男孩子会泄洪般呼噜噜涌向墙边,一个挨一个,贴在墙壁上,咬牙、弓腿拼命向中间挤,高喊着号子“挤,挤,挤呀油儿,挤死呀油儿烧烧吃”。人越聚越多,队伍越拉越长。几分钟,就挤得通身烘热,头上津津冒出汗来,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上课铃响,一个个又依依不舍散了,回到课堂继续上课。
挤呀油儿这项取暖运动,老师们也是认可的,觉得活动取暖无伤大雅,也就听之任之了。一群孩子贴在墙上,挤过来拥过去,喊着号子,挤掉了帽子,像炸了窝的马蜂般一团乱糟糟。在玩儿“挤呀油儿”的时候,那些身强力壮的,总会占据优势,总会占据中间的有利位置,所以总会被挤在中间,享受着最美妙的温暖与乐趣;那些身单力薄的,很则很快就会被挤出去,让那些紧挨着他们的人取代了自己的位置,被挤出去的他们,则只能到队伍的头上重新排队了,即使是这样,他们也没有什么挫败感,还是一如既往、兴高采烈的玩儿着。也有身体单薄被挤到墙角喊“救命”的,老师会把他们解救出来。有时挤倒一片,身上滚得像土驴子,有时把衣裳都挤破了,回家便会遭到家长的呵斥。好像喝斥并没有减少挤呀油儿的次数,记玩不记打的孩子,什么都敢忘记。
没有人关心是谁发明了挤呀油儿这项运动,但无论什么体质什么性格的孩子,都踊跃加入,便渐渐形成一个规模庞大、操作简洁、不可或缺的运动项目了。起先,是挤在一起取暖,后来逐步演变成双方的对抗,比争输赢,看哪一方能把对方挤退或挤倒。赢的一方趾高气扬,输掉的一方当然不服,相约下次再战。
就是这样一种廉价的“挤呀油儿”游戏,带给我们的何止是现如今羽绒服、山羊绒所能带来的温度!就是这样一种简单的“挤呀油儿”游戏,带给我们的何止是现如今电脑、平板、手机所能带来的快乐!“挤呀油儿”曾经陪伴了我们童年无数的日月,快乐的笑声久久回荡我们的内心深处,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想起,依然像一坛老酒,醇厚而绵长……
2018年3月19日晚
挤呀油儿
(慧明)
70后童年的冬天才是真正的冬天,格外的冷。
专家说天气冷是全球变暖的缘故,专家的道理总是超乎想象,常人难以捉摸的,但寒风凛冽、天寒地冻、寒风刺骨、数九寒天等形容天气寒冷的词语,那时的我们体会的非常透彻。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树挂,花开寒夜悄无声的窗花,萧萧吹我衣的寒风,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大雪,无不诠释着冬的严寒。
为了深入贯彻上级“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精神,我们小学教室的窗户上冬天也会钉上塑料布,但未能彻底阻挡寒冷的脚步。学校向来提倡节约,也不会生炉的,所以冻手、冻脚、冻耳朵、冻脸蛋的特别多。有的手指头冻得粗了一圈,还裂了口;有的脚指头、脚后跟冻得一块块硬疙瘩;有的尽管冬至吃了饺子,也没防住耳朵被冻得结痂;有的脸蛋冻得起了疮,像贴上一个圆圆的小油饼。白天还好,晚上在被窝里暖和了身子之后,这些被冻的地方便会奇痒无比。怎么办?挠呗,擓呗。但是很快就进入了越挠越痒,越痒越挠的死循环,挠的上了瘾,还不敢很挠,挠破了皮后果会更惨。就这样,每天晚上都会重复昨天的故事,直到春暖花开,天气变暖。再想上演挠痒的故事,只能等到又一个冬天的来临。
教室里透风撒气,冷得像冰窖。上一堂课,孩子们冻得哧溜哧溜吸鼻涕,鼻头全是红的,像那个叫匹诺曹的木偶。脚也冻麻了,木了,没了知觉。有的老师会让我们在开课前或讲课间隙,让大家统一搓搓手、跺跺脚,暖和一下。在那个通讯靠吼,取暖靠抖的年代,下了课,还有一种取暖的方式叫挤呀油儿。
挤呀油儿活动大都是男孩子的事情,女孩子大都三五成群的踢毽子,跳绳,跳皮筋。也有相互扛膀子的,念念有词“扛,扛,扛膀子,您娘该俺二两红瓤子(音,棉花)……”男孩子会泄洪般呼噜噜涌向墙边,一个挨一个,贴在墙壁上,咬牙、弓腿拼命向中间挤,高喊着号子“挤,挤,挤呀油儿,挤死呀油儿烧烧吃”。人越聚越多,队伍越拉越长。几分钟,就挤得通身烘热,头上津津冒出汗来,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上课铃响,一个个又依依不舍散了,回到课堂继续上课。
挤呀油儿这项取暖运动,老师们也是认可的,觉得活动取暖无伤大雅,也就听之任之了。一群孩子贴在墙上,挤过来拥过去,喊着号子,挤掉了帽子,像炸了窝的马蜂般一团乱糟糟。在玩儿“挤呀油儿”的时候,那些身强力壮的,总会占据优势,总会占据中间的有利位置,所以总会被挤在中间,享受着最美妙的温暖与乐趣;那些身单力薄的,很则很快就会被挤出去,让那些紧挨着他们的人取代了自己的位置,被挤出去的他们,则只能到队伍的头上重新排队了,即使是这样,他们也没有什么挫败感,还是一如既往、兴高采烈的玩儿着。也有身体单薄被挤到墙角喊“救命”的,老师会把他们解救出来。有时挤倒一片,身上滚得像土驴子,有时把衣裳都挤破了,回家便会遭到家长的呵斥。好像喝斥并没有减少挤呀油儿的次数,记玩不记打的孩子,什么都敢忘记。
没有人关心是谁发明了挤呀油儿这项运动,但无论什么体质什么性格的孩子,都踊跃加入,便渐渐形成一个规模庞大、操作简洁、不可或缺的运动项目了。起先,是挤在一起取暖,后来逐步演变成双方的对抗,比争输赢,看哪一方能把对方挤退或挤倒。赢的一方趾高气扬,输掉的一方当然不服,相约下次再战。
就是这样一种廉价的“挤呀油儿”游戏,带给我们的何止是现如今羽绒服、山羊绒所能带来的温度!就是这样一种简单的“挤呀油儿”游戏,带给我们的何止是现如今电脑、平板、手机所能带来的快乐!“挤呀油儿”曾经陪伴了我们童年无数的日月,快乐的笑声久久回荡我们的内心深处,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想起,依然像一坛老酒,醇厚而绵长……
2018年3月19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