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442,233贴子:16,703,138
  • 147回复贴,共1

寻一位以长文来通讯的哲学友人@私信我我有点怀念前即时通讯时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寻一位以长文来通讯的哲学友人@私信我
我有点怀念前即时通讯时代的哲学界了,那时候他们之间是以寄信的方式来通讯的,他们写的内容都会很丰富。对一个思想观点,从背景引入,到论证,再到结论,尽管未必证毕,也基本上面面俱到了。他们还会留下大量的信件,整理回顾的时候也非常方便。
反观现在的即时通讯,特别是在群聊里面,很多人在没有理解别人的思想观点的情况下就开始胡乱批评。对自己的论述也没有认真审视,就发出来。这些自己都没有认真对待的言论(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都会很快被忘记,要想查询起来也十分艰难。尽管辩论也应该激烈一点才好,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多人辩论会变成哄闹,那种零散的沟通方式真的不利于相互促进。
我现在只是一个哲学菜鸟,但是也希望能找到一位哲学友人,愿意同我一起自由而有序地交流心中思想,共同进步。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个主题,当有分歧的时候也可以辩论,但是要有序,遵循辩论的基本准则。人向往自由,也应该自由而有序。
没有绝对的真理,所以我希望我们之间可以讨论任何话题。但是用语言把真理给表述出来,好像就都是那种条件的形式。语言形式的真理都有条件(如果……那么……),所以不管讨论还是辩论,只要有序就行。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1-13 18:46回复
    我们可以共读一本哲学书籍,然后就书中内容讨论或辩论😁😁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1-13 19:00
    回复
      也可以想到什么(灵感),就立即写下来,并试着论证,然后发给彼此。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1-13 19:34
      收起回复
        闲聊的时候可以用微信或QQ, 认真探讨哲学问题的时候用电子邮箱,做个现代笔友。就是在讨论哲学的时候,论证和阐述尽量充分一些,推荐用电子邮箱进行交流沟通,这样也能有一种留下一封封信件的感觉,而不是雁过无痕,不是说过的话都忘记。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1-13 20:13
        回复
          认知失恋
          男女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情感的依恋,一旦中断,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情感及心理问题,譬如心态崩溃的,不思饮食而致消瘦,甚至有终生不婚不恋,以及自杀自残的现象,可以理解失恋是一种心病的范畴,他非正常的人生状态,也可以列为是一种心理病态,那应该是用心药来医治。
          那么宋代之前,尤其是先秦时代有自由恋爱的现象出现啊,也就是两情相悦,这也可以从诗经,诸文学作品上面可以找到。宋代之后程朱理学的发展,此学融入到儒学之中,对男女的交往只影响不再有自由恋爱的说法,类似于失恋的状态,是青年男女丧偶,闺中的大家小姐单相思,思念一个人而承受不了打击发展成病态,中医对此的也是养心宁神,疏肝理气作医疗,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也没有什么好的心理引导,基本是靠有人劝慰一番,然后自己扛过去。古代的东西我也不是很懂,只是拿出来就说一说
          失恋到底失的是什么?咱们按照哲学理论+情感理论共同来探讨。哲学理论有助于了解问题的深度,情感理论有助于了解问题的本质。虽说哲学情感都是来源于生活,有生活的同源性。但是失恋还属于情感问题,加起来分析只是让更失恋问题透彻一些。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1-13 20:27
          收起回复
            闲扯下什么是恋爱?你与某位帅哥/美女在青春萌动时产生彼此相爱相悦感觉,这是很美的状态,它超出了金钱和物质,此时不再有任何东西可以与其交换,包括亲情,达到自我情感状态的满足。
            那么失恋失去的是什么?简单☞我失去了她;较深一点☞我失去了她给我美好感觉状态。深度☞我失去了眼前这位美眉/帅哥给我从前、未来都不会再有的自我在情感世界里满足感内心再也不曾有的超越愉悦。
            深度来分析一下你在失恋的状态,失去的到底是谁?如果眼前这位美眉或帅哥,是宋朝人或者他是未来时空的人,不曾来到你眼前,未有与你产生情感情结,你们没有产生情感的条件,你会恋上他/她吗?不会的,那就不会与她失恋。你爱的只是眼前这个人,如果你一开始只是与张姓姑娘恋爱,只会与张姓姑娘产生情感,跟其她人是没关系的,所以,你的恋是有条件的,只限眼前这个人,换成哪个人第一个闯入你世界的都是一样,你执恋的只是一段时间性的情怀,不会在童年,童年期,你还会抢她们的糖果吧?那么中年以后人的情感将要流逝,人的情感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消耗,就鲜有再去执着的去爱,真爱只有一次,那就是第一次之恋,之后再无恋。
            你失去的也可以说是现在的自我状态。你所失恋别人也体会不到,最多会产生同理心
            有人会说我失去了他/她,我就会难受,会死的,我想说的是:死不了,他还是他/她,也许过得好好的呢,只是再也不会在你眼前或未来在你的人生中出现过,与你也没什么关系的,是的,这是年少的一种情怀,还是有内心自私的表现,自我对情感的占有欲。不是让大家做的无求无欲啊。
            知道问题的根结就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失恋会让人有限的情感,大量的损失,从长远的角度看还是要把剩余的情感聚拢在一起对应下一次恋情,这也是婚姻的角度考虑,不能让真正的伴侣守着一个空心人是吧?这也是补救策略,不让情感损失太大。
            人的情感真的是有限的,不能去为了过多而无谓消耗,曾经的他或她不会再出现你的世界里,与你以后没什么关系了,即使在未来婚姻情感里面,你觉得不如曾经的那个人,但是孰轻孰重你理性状态下还是分得清的。曾经的已经逝去,最多只会留下美好的回忆。标准情感的归宿是婚姻,谁才是你值得爱和付出的人?谁才是你值得对她付出情感伴侣?你是否还有心思来爱她/他?在出校门之前凡事分个对错是非清楚,可以理解的。出了校门之后更多的是一种权衡,是非的界限已经模糊, 情感问题也在其内;不然会吃亏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1-13 20:28
            收起回复
              大哲学家的一个客观性质:大哲学家有他的标准的一个特征,成为后人的榜样(而非权威)。大哲学家希望后人能像自己一样独立思考,激励他人独立思考,而非希望成为世人的绝对权威。——《
              大哲学家》


              IP属地:湖北8楼2020-01-14 03:10
              收起回复
                唉!我也想这样。
                只是发现哲学问题没法用固定语言说清楚。
                说一句,后面有一万句被遗漏。说的越多,遗漏的越多。谁能解决了这个问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1-14 22:00
                收起回复
                  回你11楼,对于你的表述,我有个疑问,请问你为什么一定要觉得有用呢?是什么让你一直追求“用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1-14 22:02
                  收起回复
                    元宵节快乐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2-08 21:12
                    回复
                      超越美国,反对美国霸权主义
                      克美斗士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2-09 16:38
                      回复
                        知道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0-02-10 09:08
                        回复
                          发散思维带来心理浮躁的泛滥。
                          做学问变成了概念定义权之争。
                          悖论变成了强迫症患者的日常。
                          二元对立变成了阶级斗争的工具。
                          单线性思维变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偏执。
                          排斥性模式变成了相互拆台。
                          这几句话你看了没?我说这些,是说哲学吧目前学西哲的人的现状。你不常来,不了解这里的状况,我说给你知道。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0-02-10 11:51
                          收起回复
                            另外,不想参与跟你的辩论,一是因为我没有义务和责任给你讲我自己的学习经验;二是我自己不懂的地方也很多,怕被打脸;三是我本来就讨厌西哲理论的复杂和僵化,那是极为烧脑的文字游戏,我精力不够,玩不起。
                            你来找朋友,找到了投机的就好好玩,我不陪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0-02-10 12:01
                            回复
                              一切争辩开始之前,都应该先明确各方对于关键概念的认定是否一样,要不然,你说东,我说西,但是用的却是同一个词语。特别是对于抽象名词。在辩论到分歧点时,也要不时怀疑是否双方已经误会了彼此(概念认定是否相同)。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0-02-10 12:1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