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6 19:26阅读:21
打杠子
(慧明)
茅草分布广,知晓度高,但它的芽各地名称不一,茅草芽、菰菰荻、茅谷、茅针、大杠等等,我们小时候管它叫杠子(音)。所谓的“杠子”,就是茅草初生叶芽后处于花苞时期的花穗,幼嫩时白白的,清香,微甜,爽口。幼时,每逢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早春,便约了伙伴去提(di)茅草芽吃,当然,我们的方言是去“打杠子”。
茅草是最常见、最普通的野草了,荒山野岭旷地里,山地、草原、沟沿、河边,到处都是。生命力极强,无论多么干旱和贫瘠的土地,一样野蛮成长。无论烈火焚烧,还是刀割锄铲,来年春天依然蓬勃生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也许是专门用来赞美茅草生命力的吧。
“二月初惊见草芽”。早春,一两场贵如油的雨后,家乡的芦苇地、河滩里、沟渠两边,茅草雨后春笋般茂盛起来,一根根的“杠子”直竖起来。孩子们一群群,一堆堆,闹着,笑着,低头,弯腰,专注地寻找着“杠子”,因为“杠子”三分之二露出地面,另三分之一在泥土中,所以我们用食指和拇指捏住其顶端向上一提,便可“吱”的一声,将其抽出。轻轻剥开,里面就有一条柔软洁白的花穗,轻轻捻起,放进嘴里一嚼,口腔随即弥漫了柔滑甜嫩的早春的气息。那味道,比现在的孩子吃棉花糖还要爽。南宋诗人范成大有“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红。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诗中描绘的就是大人采回茅针和儿女们分享的美好画面,其乐融融,其情暖暖。
天气越来越暧,茅草越长越旺,谷雨过后,“杠子”长老了,嚼之又干又涩,如同棉絮。逃过我们手指的“杠子”纷纷穿透叶片,挺出地面,开出细长芦花般的白花来,虽然没有缤纷的颜色,花期却很长,直到花絮飞尽,寻找适宜的地方安家落户。秋后,茅草丛生的地方,茅草开的白花一片一片,密密的,这便是古人所说的“荼”。“荼”古书上指茅草的白花,“如火如荼”原指像火那样红,像茅草花那样白。一簇簇柔美的茅草丛,随风摇曳,成为秋后极美的一道风景,白茫茫的一片,就像深秋的芦花一样,不由让人想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动人诗句。
秋冬后的茅草根也曾是我们的野味。茅根白色,细长,一节一节的,嚼起来滋味甘甜,从土里刨出来既可嚼食其汁。小时候常去刨茅草根,距水源较近的地方,茅草根白白的粗粗的甜甜的。后来得知,在传统的中医药里,茅根还是一味济世救人、价廉物美的良药。是滋养,利尿药,并有凉血,生津的作用,主治吐血,鼻漏血和小便不利等症。这令我对茅草有了肃然起敬、刮目相看的感觉。
虽然没有“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般唯美的结束与开始,但朴实无华的茅草仍承载了厚重的文化。白茅在古代是洁白、柔顺的象征,祭祀时常用來垫托或包裹祭品。白茅也是缩酒之物,就是立一束白茅於祭坛前,倒之以酒,酒渗入白茅之中,表示神明已飲下所献之酒。古代招神也用茅,《周礼》中旁招以茅的意思即男巫用茅草向四方呼唤所祭之神。中国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叫“分茅列土”。可见这种常见、普通的野草,在古代也是可派大用场的。古代的文人雅士也有很多歌咏茅草的,如唐代文学家温庭筠有“拂尘生嫩绿,披雪见柔荑”的诗句,意思是掸开尘埃生出嫩绿之色,拨开雪花可见柔软嫩芽。孟子“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纳兰性德“夕阳谁换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等等,不一而足。
在古代,有人还用这“杠子”谈恋爱,找媳妇。《诗经》中选入高中课本的《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意思是说美女在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情意深。这里的“荑(ti)”本义就是茅草的嫩芽,后引申为草木的嫩芽。《诗经•硕人》中描写美人庄姜,说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形容美人手的洁白柔嫩。白茅的花穗,白嫩纤柔,用来比喻美人的素手是比较恰当的。《诗经》中的柔荑是浪漫无比的,有着人们至纯至美至真的遐想,或许只有在那富有浓郁乡土风味桃源梦境般的邶地,才能找到如翡翠般纯真质朴的情感。现在的爱情中缺不了玫瑰花,但它再美丽、妖娆、浪漫,也会枯萎凋谢。荒野中不起眼的一束茅草芽却是爱情的见证者,朴实的爱情抵过了一切的花言巧语。
茅草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盖房子,早期乡间民宅的屋顶也多以白茅搭盖,俗称为茅屋,比较简陋。与茅草有关有成语土阶茅屋、茅茨土阶、茅室蓬户等都是形容住房极其简陋的。也有许多关于茅屋的诗文,最熟悉的可能会是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有“茅屋年年破,春风岁岁来。”“ 乱山堆翠如削玉,中有幽人结茅屋。”“ 茅屋不称意,清冷照此心。”等凄美的诗句。
《诗经》中的柔荑是浪漫的,表现了人们至纯至美至真的爱。然人们对现实中的茅草却视而不见,表现的那么不屑。“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徒骇河水总是不停的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茅草就是这样!无论你的关心和冷漠,依然固我的存在,实而不华,微而不贱,平而不凡,朴素自然。
贴近自然吧,会让你看到了小花、小草的朴实、平凡,体会什么是虚怀若谷,什么是平凡中见神奇,朴素中有伟大。
2018年3月26日



打杠子
(慧明)
茅草分布广,知晓度高,但它的芽各地名称不一,茅草芽、菰菰荻、茅谷、茅针、大杠等等,我们小时候管它叫杠子(音)。所谓的“杠子”,就是茅草初生叶芽后处于花苞时期的花穗,幼嫩时白白的,清香,微甜,爽口。幼时,每逢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早春,便约了伙伴去提(di)茅草芽吃,当然,我们的方言是去“打杠子”。
茅草是最常见、最普通的野草了,荒山野岭旷地里,山地、草原、沟沿、河边,到处都是。生命力极强,无论多么干旱和贫瘠的土地,一样野蛮成长。无论烈火焚烧,还是刀割锄铲,来年春天依然蓬勃生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也许是专门用来赞美茅草生命力的吧。
“二月初惊见草芽”。早春,一两场贵如油的雨后,家乡的芦苇地、河滩里、沟渠两边,茅草雨后春笋般茂盛起来,一根根的“杠子”直竖起来。孩子们一群群,一堆堆,闹着,笑着,低头,弯腰,专注地寻找着“杠子”,因为“杠子”三分之二露出地面,另三分之一在泥土中,所以我们用食指和拇指捏住其顶端向上一提,便可“吱”的一声,将其抽出。轻轻剥开,里面就有一条柔软洁白的花穗,轻轻捻起,放进嘴里一嚼,口腔随即弥漫了柔滑甜嫩的早春的气息。那味道,比现在的孩子吃棉花糖还要爽。南宋诗人范成大有“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红。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诗中描绘的就是大人采回茅针和儿女们分享的美好画面,其乐融融,其情暖暖。
天气越来越暧,茅草越长越旺,谷雨过后,“杠子”长老了,嚼之又干又涩,如同棉絮。逃过我们手指的“杠子”纷纷穿透叶片,挺出地面,开出细长芦花般的白花来,虽然没有缤纷的颜色,花期却很长,直到花絮飞尽,寻找适宜的地方安家落户。秋后,茅草丛生的地方,茅草开的白花一片一片,密密的,这便是古人所说的“荼”。“荼”古书上指茅草的白花,“如火如荼”原指像火那样红,像茅草花那样白。一簇簇柔美的茅草丛,随风摇曳,成为秋后极美的一道风景,白茫茫的一片,就像深秋的芦花一样,不由让人想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动人诗句。
秋冬后的茅草根也曾是我们的野味。茅根白色,细长,一节一节的,嚼起来滋味甘甜,从土里刨出来既可嚼食其汁。小时候常去刨茅草根,距水源较近的地方,茅草根白白的粗粗的甜甜的。后来得知,在传统的中医药里,茅根还是一味济世救人、价廉物美的良药。是滋养,利尿药,并有凉血,生津的作用,主治吐血,鼻漏血和小便不利等症。这令我对茅草有了肃然起敬、刮目相看的感觉。
虽然没有“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般唯美的结束与开始,但朴实无华的茅草仍承载了厚重的文化。白茅在古代是洁白、柔顺的象征,祭祀时常用來垫托或包裹祭品。白茅也是缩酒之物,就是立一束白茅於祭坛前,倒之以酒,酒渗入白茅之中,表示神明已飲下所献之酒。古代招神也用茅,《周礼》中旁招以茅的意思即男巫用茅草向四方呼唤所祭之神。中国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叫“分茅列土”。可见这种常见、普通的野草,在古代也是可派大用场的。古代的文人雅士也有很多歌咏茅草的,如唐代文学家温庭筠有“拂尘生嫩绿,披雪见柔荑”的诗句,意思是掸开尘埃生出嫩绿之色,拨开雪花可见柔软嫩芽。孟子“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纳兰性德“夕阳谁换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等等,不一而足。
在古代,有人还用这“杠子”谈恋爱,找媳妇。《诗经》中选入高中课本的《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意思是说美女在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情意深。这里的“荑(ti)”本义就是茅草的嫩芽,后引申为草木的嫩芽。《诗经•硕人》中描写美人庄姜,说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形容美人手的洁白柔嫩。白茅的花穗,白嫩纤柔,用来比喻美人的素手是比较恰当的。《诗经》中的柔荑是浪漫无比的,有着人们至纯至美至真的遐想,或许只有在那富有浓郁乡土风味桃源梦境般的邶地,才能找到如翡翠般纯真质朴的情感。现在的爱情中缺不了玫瑰花,但它再美丽、妖娆、浪漫,也会枯萎凋谢。荒野中不起眼的一束茅草芽却是爱情的见证者,朴实的爱情抵过了一切的花言巧语。
茅草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盖房子,早期乡间民宅的屋顶也多以白茅搭盖,俗称为茅屋,比较简陋。与茅草有关有成语土阶茅屋、茅茨土阶、茅室蓬户等都是形容住房极其简陋的。也有许多关于茅屋的诗文,最熟悉的可能会是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有“茅屋年年破,春风岁岁来。”“ 乱山堆翠如削玉,中有幽人结茅屋。”“ 茅屋不称意,清冷照此心。”等凄美的诗句。
《诗经》中的柔荑是浪漫的,表现了人们至纯至美至真的爱。然人们对现实中的茅草却视而不见,表现的那么不屑。“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徒骇河水总是不停的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茅草就是这样!无论你的关心和冷漠,依然固我的存在,实而不华,微而不贱,平而不凡,朴素自然。
贴近自然吧,会让你看到了小花、小草的朴实、平凡,体会什么是虚怀若谷,什么是平凡中见神奇,朴素中有伟大。
2018年3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