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吧 关注:62,766贴子:1,285,806

武侯忌日时写的文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祭丞相


IP属地:上海1楼2020-01-12 14:48回复
    八月廿三 武侯忌日
    公元234年,季汉建兴十二年,五丈原星落。
    公元207年,大汉建安十二年,卧龙岗出山。
    辞世时,壮志未酬,终年五十四岁。
    受命日,风华正茂,不足二十七岁。
    半生闲云野鹤,半生鞠躬尽瘁。
    一个士最大的悲哀,就是遇上一个知己者。
    华发浓,斗柄东,当年草庐仍青葱。
    亮今老矣,归乡终无日。
    我不知道如今还有多少人记得诸葛亮这个名字,记得诸葛武侯,记得孔明,记得丞相。
    记得八月廿三他含恨而去的这个日子。
    今天我们不谈家国大义忠君事主,事实上作为一个新时代青年我并不认为丞相的忠对于后主那个阿斗有任何意义。
    让我慨叹痛惜引颈长啸的,是他的人生,纯粹的人生。
    一个被徐公持先生称为注定悲剧主义的人生
    记得有老师和我们说,男生好历史,所以会先看《三国志》,女生好小说,所以会先看《三国演义》。
    而我,当年一个豆蔻年华的女子,却是读完了《三国志》,却至今看不完《三国演义》。
    丞相去后,三国已尽——这是沉浸在感性世界里的我。
    但我知道历史从来都未曾停歇,就如丞相一刻也未曾停歇的笔,写不完。
    诸葛亮,字孔明,徐州琅琊阳都人,幼失怙恃,十六岁随叔父南迁荆州避难,后曹操屠尽徐州城。又二年,其叔父亦辞世。
    从书香门第的二公子,到躬耕南阳的一村夫,从父慈子孝的大家族,到长姐幼弟的顶梁柱。乱世当中,谁曾幸免?上位者逐鹿群雄的背后,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无辜百姓。
    只不过无辜百姓也会不同,有人自卑自贱,自然也有人坚韧昂扬。
    有时出身真的决定了很多,十六年的诗书礼乐,让孔明即使是在乱世之中也未曾舍弃那一身文人傲骨。
    那身为梦想九死不悔的傲骨伴随了他的一生。
    因而孔明遇到了司马德操,遇到了庞德公。
    从此卧龙之名冠绝荆襄,得之可安天下。
    也许所有人的青年时光都是可以肆意挥霍的。有大把的时间,有宏远的志向,永远不用担心失败和犯错,永远能以最明亮的笑容回应世间一切的非议。结庐而居,躬耕农事,看日出日落月圆月缺,看年华融化在最美好的光阴里酿成最美好的回忆——当年少的孔明同石广元、孟公威、徐元直、崔州平一起诗酒唱和,指点天下的时候,我想他绝不会想到,仅仅三十余年后,他会在北伐的前线苦苦挣扎,而对面,便是官至凉州太守的孟公威,和一生默默不得言的徐庶——魏朝的御史中丞。
    彼时,他已是季汉的丞相。
    幸好此时,他仍只是孔明。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可他终究是卧龙,是那个从徐州的人间地狱里涅槃而出的卧龙,是那个识天文明地理晓政事通军法的卧龙,是那个才比管仲乐毅,却好歌《梁甫吟》的卧龙——说来《梁甫吟》,却是琅琊一带的葬歌——
    有人问如果刘皇叔没有三顾茅庐,更有甚者,如果刘皇叔不姓刘,不是汉室后裔,孔明是否真的会一生终老田园?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丞相一生的执着,未必是汉室,却一定是天下——司马炎于公元266年代魏,此后却是长达三百余年的南北割据硝烟战火——至少,也一定是感恩——
    知遇之恩,这对现代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对于当时的文人,一句“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足矣。
    因为有太多的狡兔死,走狗烹,有太多的鸟尽弓藏,无论旧年今朝。
    孔明出山时尚不足二十七岁,而刘备已是四十七岁。私以为蜀汉之所以后期孱弱至斯,与年龄不无关系——老的已老,小的尚小。说来曹操与刘备年齿相差无几,却由于早年间便手握重权势大根深,故而在继承人这个问题上留有充足的余地,人才也是旧去新来,源源不断。而江东更不必说,孙权十八岁独领江东,足足活到七十一岁方才去世,虽说限于长江地势始终难以北进,但在政事上也绝对是极具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何况自古江南人杰地灵,周瑜鲁肃陆逊陆抗,为东吴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反观蜀汉,根基浅薄,刘备漂泊多年子嗣零落,后主时期文臣稀疏不说,五虎上将之后更是无将可用。好容易收了一个姜维,却毁于宦官佞臣之口。然究其根源,不可否认刘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刘备四十六岁方得的这个儿子没有他父亲身上的坚忍刚强,没有切身体会过什么是血流漂橹尸骨如山,甚至当他以十七岁的肩膀挑起季汉这座大山的时候,他还未曾明白皇帝这两个字究竟意味着些什么。
    而孔明,也不知幸与不幸,生生地站在蜀汉君臣年龄段的空白期,一枝独秀,傲视群雄。
    年轻是最大的资本,出山时的三九年华注定要在历史上写下赤壁之战浓墨重彩的一笔——舌战群儒的豪情万丈酣畅淋漓使得纵是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时也不得不将这千古难遇的绝世雄辩完完整整地刻在史书竹简上留以后世。克四郡,入西川,取汉中,足兵足食练军讲武抚政安民——十年,创立蜀汉基业。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诏曰:
    “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统,兢兢业业,不敢康宁,思靖百姓,惧未能绥。於戏!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
    丞相。当四十岁的孔明听到这个称呼时,他会想到曾经青葱的隆中岁月吗?


    IP属地:上海2楼2020-01-12 14:49
    回复
      2025-07-23 06:47: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然而年轻便也注定了要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逝去,注定要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生离死别后独自一人站在在时光的尽头挺起肩背,在苍茫大地浩浩宇宙间默默以一己之力撑起一片人间山河。我总会不经意想到那种孤独——周瑜死了,孔明来哭,刘备死了,孔明来哭,赵云死了,孔明来哭——可临了孔明去后,还有哪个英雄在他的灵前痛哭流涕,剑指苍天恨声质问为何“夺我知音,断我一臂”?
      当隆中对终于开始,冥冥间似乎一切都有如一场玩笑,蜀汉于十年间拔地而起,而这十年,硬生生钝刀割肉般将孔明磨成了丞相。末了,一朝变幻,化为灰烬。
      亲人成寇仇,兄弟两分离。当梦想中构建的蓝图一次次遭到现实的冲击,当少年人的意气风发最终只能归于公文政务的倚叠如山,悲哀地看着与曾经的自己越走越远,再也不复笑谈睥睨的勇气与坦然面对所有失败的资格,我想丞相是否后悔过当年那个充斥着浪漫主义色彩的决定?
      没有,白帝托孤的一刻,我知道,没有。
      即使那时的他早已料到悲剧的结局。
      可梦想永远需要浪漫主义的坚持。
      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如果当年没有这句话,是不是就不会有接下来那熬尽了心力的十二年?
      定蜀科,兴文教,五月渡泸,夷汉一家。梦想的每一步都在脚下——却那么艰难,踽踽独行。
      我永远不知道一个人怎么能衰老得那样快。
      常常不愿看他出祁山,因为我早已知道结局。因为北伐多少次成功就在眼前,但事实却永远如此残酷——从“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磨成了“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所能逆睹也”。
      以攻为守,深知偏安一隅断难长久的丞相拼尽一身血肉之躯想将颓败的国家从历史的阴影中拽出,却最终倒在时间的深渊里再也无法挣扎起身。
      悠悠苍天,吾奈之何!
      秋风五丈原——已是穷途末路,桑榆晚景。
      十二年,彼时有多风光,此刻便有多落寞。彼时越是风流倜傥,此刻便越发形销骨立。
      故交零落,知音断绝。
      草木荣枯几载,东海三为桑田。
      “克复中原”的大旗在黄尘漫漫中翻卷,最后一滴眼泪从眼角滑落——仰天,再无叹息。
      人间最苦是回忆。曾记否?当年羽扇纶巾君子如玉,进退成败皆气度从容; 曾记否?当年呼风得风唤雨得雨,攻城掠寨如探囊取物; 曾记否?当年草庐相对运筹帷幄,平定天下似只在翻掌之间——
      可二十七年的南征北战啊,即便多智如他,也难逃功败垂成。风灯残烛,当年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的诸葛孔明,临去之际,也不过是有心拼命,无力回天罢了。
      一不留神,都成了历史的见证。
      但我想丞相早已明了。
      向死而生,向散而聚。
      这是我之于丞相,最感佩敬重的勇气。
      千年已过,如果说那个时代还有多少隐情不能为我们所尽知的话,若还有人能为之洒泪依然,便全在于此了。
      那种逆天而行的拼搏,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那种为理想和信念至死不渝的浪漫主义坚守,是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永不屈服的骄傲与信仰。
      这是从一出山便决定了的骄傲,向散而聚,力挽狂澜,哪怕荆棘遍野,我亦无怨无悔。
      这是多少场上方谷的大雨都无法浇灭的信仰,向死而生,义无反顾,一千八百年来纵史书笔笔如刀风卷云涌,仍是天涯不换。


      IP属地:上海3楼2020-01-12 14:50
      回复
        笔者碎语:
        三十甲子后的今天,时移世易,执笔之人临案试图写下丞相一生,却终是词不达意。实是满腔言语无从说来,更无从说起丞相风华绝代。
        当年卧龙一出卧龙岗,却是终其一生再未回去过。原定二十年可安天下,谁料再无余年容我作垅亩民。
        功成身退,可恨功未成,身何退?
        丞相似是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了吧。
        归去,来兮?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在下笔名清玉,自号梦觉,便是典出于此。实不知孔明当年对着刘皇叔吟出此诗时,是否真的早已知晓此梦无觉?
        草堂春睡后,窗外日迟迟。
        便是知晓,只怕仍是如此。
        伏闻生死有常,难逃定数。
        想来早已明了,又何必纠缠梦醒与否?
        且自前行,何问归途?
        文·清玉
        此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IP属地:上海4楼2020-01-12 14:54
        回复
          笔者清玉,发文交友


          IP属地:上海5楼2020-01-12 14:55
          回复
            棒棒哒!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1-17 22:28
            回复
              写的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1-21 22:20
              回复
                谢谢楼上小可爱啊~
                大家新年快乐!


                IP属地:上海8楼2020-01-25 12:22
                回复
                  2025-07-23 06:41: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好棒鸭


                  IP属地:宁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1-25 16:38
                  回复
                    好棒aaa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1-26 10:29
                    回复
                      棒棒哒


                      11楼2020-01-26 17:07
                      回复
                        哇!难得好文,没白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2-02 22:30
                        回复
                          厉害厉害好文好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2-02 23:09
                          回复
                            嗷呜~谢谢大家捧场哈~


                            IP属地:上海14楼2020-02-03 19:22
                            回复
                              2025-07-23 06:35: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神仙文笔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0-02-04 12: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