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7月19日漏签0天
喀左蒙中吧 关注:2,000贴子:115,292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4回复贴,共1页
<<返回喀左蒙中吧
>0< 加载中...

经济常识点点清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尷尬の戒尺
  • 壮志凌云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商品、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
⑴商品:
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凡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阳光、空气、天然水是我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但它们没有劳动的凝结,不是劳动产品,所以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经过劳动加工出的太阳能、氧气和“自来水则另当别论。可见,作为非劳动产品的自然物,不是商品。
③凡商品必然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如不用于交换,也不能成为商品。
如农民自产自消的粮食、农民向地主交租的粮食,虽然都是辛勤汗水浇灌出来的劳动产品;但自产自消不必交换,农民向地主交租属于超经济强制和剥削,并不是交换。可见,劳动产品并非都是商品。
④自然物是一个永恒的范畴,劳动产品是与人类社会共存的永恒的范畴,而商品则是人类社会特定阶段存在的历史范畴。作为经济学概念,自然物和不用于交换的其它劳动产品,之所以不是商品,是因为,它们虽然具有与商品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但不具有商品特有的、本质的、社会的属性——价值——这是商品区别于它们的质的规定性。关于这一点,在“商品的基本属性”里将会详述。
⑤商品和一切客观存在一样,是在运动中存在的。因此,我们认识商品,也必须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弄清“用于交换”的内涵和外延,才能准确地把握它。
所谓 “用于交换”,是指劳动产品在被生产出来之前的准备阶段、在生产它的过程之中、进入仓储阶段、在商店货架上待售以及交易过程中,目标指向都是“用于交换”。离开了这个“用于交换”的运动过程或偏离了这个运动轨迹,就不再是商品了。
就是因为偏离了“用于交换”这个运动轨迹而未进入商品行列。
同样的道理,经过商品交换后进入消费过程的“消费品”,或馈赠亲友的礼品、捐赠灾区的物品等,都已不在商品之列。
某些消费品在消费过程中,其原有的使用价值(有用性)已不复存在而变成了“废品”并保存着原有的实物形态,所有者将其卖给废品收购站时,这些“废品”却重新恢复商品的形态,不过是叫做“废旧商品”了,它的价值是原有商品的残值,它的使用价值是可以被重新加工再利用。
⑥我们认识商品,还必须弄清“劳动产品”的内涵和外延,才能准确地把握它。
在西方,有人出卖自己的内脏器官或卖血、卖淫。资本主义社会把一切都商品化了,这是资本主义制度腐朽、丑恶的表现,这是商品社会的一种畸形或怪胎。如果把这些视为劳动产品,并承认是正当的商品交换,那只能是对人类进步的反动、对社会公德的亵渎。社会主义社会,无偿捐赠器官和无偿献血,是被当作高尚的社会美德加以肯定的,但捐赠而已,无偿的!
土地是生产要素。现在不仅盛行土地交易(炒地皮),房地产业还热得很呢!但土地属于自然资源,不是劳动产品。尽管有些土地上存在劳动的结晶,如经过培育而增加了肥力的耕地,填海造田,但并不能改变土地是自然资源不能再造的本质。土地出现买卖并有一定价格(垄断价格),原因在于自然资源的有限和对自然资源的垄断。
作为商品的劳动产品,是指能够不断被再生产出来,如我们吃穿住行所消费掉的那些劳动产品。
虽然总有人以奇高的价格盗卖文物,虽然文物曾经是劳动产品,但能称得上“文物”的劳动产品只是指前人创造的、已经不能再生的那一部分。后人的仿制品、临摹的赝品是不在其列的(以假乱真是欺诈行为)。
文物不是商品,文物是真正的无价之宝。保护文物是任何一个民族、国家所拥有的正当权利和每一个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盗卖走私文物是犯罪的行为,盗卖的价格奇高,缘于文物的有限、对文物的垄断和社会的需求。八国联军抢掠我国的文物,是地地道道的强盗行为。
国家保护的文物既然是国宝,所有权属于国家;
文物既然是无价之宝,必然是有价(格)无(价)值;
国家不仅批准文物商店经销文物,而且批准文物拍卖活动得以合法进行。这不是因为文物是商品,也不是因为文物有价值,它仅仅是对文物占有权和保管权的一种转让并由此而形成了文物的价格。
⑵我们把那些“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称为商品。而把这个运动过程中为交换而进行的生产阶段称为商品生产,待售和交易阶段称为商品交换,——其总和称为商品经济。
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是社会分工与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①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商品经济是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的对称。包括:
小商品经济 ——以小私有
小生产为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以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为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联合劳动为基本特征。



  • 尷尬の戒尺
  • 壮志凌云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商品的基本属性
⑴商品的基本属性
①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②商品的使用价值
A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可以是某一种需要,也可以是若干种需要,如食品可以充饥,也可以作为馈赠的礼品;衣服可以御寒,可以遮羞,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形象”等。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具体劳动的成果,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C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与一切自然物、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我们可以从有无使用价值判断某物品是否是商品,但不能从有使用价值这一属性本身判断某物品就是商品。
③商品的价值
A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B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的价值在人们相互交换劳动产品,相互承认对方的劳动过程中存在,就是说,我们说的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是指得到他人、社会承认的劳动,不是劳动者的所有劳动都形成商品的价值,如上一知识点所说,农民自产自消的粮食、农民向地主交租的粮食,虽然都是辛勤汗水浇灌出来的劳动产品,其劳动或不需要得到他人、社会的承认,或没有得到他人、社会的承认,这些粮食不是商品,也没有价值。多年来,我所教过的许多同学,特别是农民的孩子,对此总是不理解,就是因为不了解这个道理;又如一个劳动者生产某一产品比别人花费了更多的劳动时间,可是在交换中,他的劳动未必都能得到他人、社会的承认,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商品的价值量”这个知识点中还会做进一步的解读。
C商品的价值商品的本质属性。——商品的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是商品内在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只有经过抽象思维才能揭示。具体劳动的主体、对象、手段(工具)、内容、形式和方式特点各不相同,其创造出来的产品(使用价值)也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商品生产者无法依据这些来进行量的比较。而抽象劳动则是撇开具体劳动的这些特殊性,抽象概括出其共同性,即任何具体劳动都要消耗人的脑力和体力,都会产生精疲力竭的后果,这种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从本质上来讲,是没有差别的。所以,抽象劳动的凝结形成的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商品生产者在相互交换劳动产品的时候,只有就这种没有本质差别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才能进行量的比较,确定交换的比例(商品的交换价值)。
D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自然物和其他劳动产品没有这个属性,它就成了人们区分某种物品是否是商品的最根本、最可靠的唯一依据。
E从B的分析可以看出,商品的价值体现人与人之间劳动交换的关系,即生产关系,或者说,商品从表面上看是一种物,但商品本质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即生产关系。
⑵商品的交换价值
①交换价值一种商品和另一种商品交换的量的关系和量的比例。
②如前所说,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内在的、本质的属性,看不见,摸不着。也就是说,一个商品价值(量)是多少,是不能由这个商品自身来说明、来表现的,商品不能自我表现价值。商品的价值(量),只有在与其他商品的交换过程中,由其他商品与之交换的量的关系、量的比例来确定,来表现。而这种表现某种商品价值(量)的商品就是某种商品的交换价值,即价值表现形式。
③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价值决定交换价值。
⑶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辩证关系
①任何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两个不同的属性。如前所说,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商品与一切自然物、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抽象劳动的凝结;是商品内在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是商品特有的属性,体现人与人之间劳动交换的关系,即生产关系。



2025-07-19 18:52:52
广告
  • 尷尬の戒尺
  • 壮志凌云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②商品在运动中存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也是在运动中存在。在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同一个商品生产者不能同时拥有某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当商品生产者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时候(比如商品被生产出来而未销售之前),商品的价值并未实现,而当商品生产者出售了商品,实现了商品的价值的同时,他让渡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失去了对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实体)的占有权。商品交换的实现过程,是一个实现使用价值向价值转换、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转换、具体劳动向抽象劳动转换的过程。马克思说:“商品——货币,是商品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碎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所有者。”
③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一种劳动产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不会有人要,那么,生产这个劳动产品的劳动就不会得到他人、社会的承认,不能形成价值。“顾客是上帝,质量是生命。”被古今中外无数成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奉为信条,其经济学依据就在于此。
④商品的价值也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实体,也是价值实体。一种得到他人、社会承认的劳动,它必须有一个载体,这就是商品实体,即使用价值,否则,这种所谓的劳动就变成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了。
⑤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条件就是商品交换的实现。销售成功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转换成了商品的价值;购买成功了,商品的价值转换成了使用价值。
⑥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而使用价值则是商品与自然物和其他非商品的劳动产品共有的,所以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同样的理由,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有价值,就意味着它首先有使用价值,他的劳动才能被他人、社会所承认。
⑷“W1=W2”这个等式的经济学意义:
①二者使用价值不同,且属于不同的所有者——需要交换。
②二者都凝结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能够进行量的比较,相互交换。
③二者价值量相等——能够按某种比例交换。
④W2是W1的交换价值(价值表现形式、等价物)。
⑤属于物物交换。
⑸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都追求“价廉物美”,体现的经济学道理:
①“物美”——是从使用价值角度讲的,“价廉”——是从价格(价值货币表现)角度讲的。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能够实现,事实上也经常实现“价廉物美”。 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都追求“价廉物美”,才有了现实意义。
②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追求“物美”,对消费者来讲,有利于提高消费质量,对生产经营者来讲,有利于实现商品的价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国家来讲,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③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以价值为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但是商品生产者如果提高了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了自己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就会处于有利地位,特别是在给商品定价上掌握主动权,打出“价格牌”,以“价廉物美”夺取商战的成功。消费者也能从这种价格战中取利,有利于提高生活水平。
⑹国家、企业和消费者都不约而同地加入到打击假冒伪劣活动的行列中来的经济学道理:
①国家重视打击假冒伪劣,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正当竞争,促进优势企业的发展;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②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企业坚持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质量好,才能赢得市场,顺利实现价值;企业信誉好、形象好,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③消费者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满足自己的需要。消费者坚持打击假冒伪劣,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经济损失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 尷尬の戒尺
  • 壮志凌云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3、商品的价值量
⑴商品
    现象——商品实体——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质——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本质——价值
    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长短
    表现形式——交换价值——价格
⑵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在量的方面的大小。
     ①因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②因此,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的。
    ③衡量劳动量大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年、月、日、时、分、秒……
⑶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①不同的商品生产者的生产工具水平、劳动技术熟练程度以及因生产工具水平的差异而带来的劳动强度不同,劳动态度(勤劳或懒惰)不同,决定他们生产同一种商品各自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不同。
    ②如果由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后果就是谁花费的个别劳动时间越多,谁的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换句话说,谁的生产工具越落后,技术熟练程度越低,越懒惰,谁的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获利越多;这势必助长工具落后,不学无术和好吃懒做。
    ③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始终在向前进,说明,在商品经济运动过程中,由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并不是历史的真实。
⑷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②“现有的社会”,是指我们讨论问题的那个“当时社会”。
    ③“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当时社会”绝大多数产品的生产条件,主要是指生产工具水平。例如,当时,生产某种产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者使用的生产工具有手工、半机械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等不同,但使用机械化工具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占绝大多数(市场占有率最高),则机械化即为“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
    ④尽管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各生产者(企业),由于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不同(与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有关),个别劳动时间仍然会不同。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指,在市场上占绝大多数(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产品生产的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⑤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⑸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会计、统计人员在办公室里计算出来的,更不是马克思、恩格斯依靠逻辑演绎,主观臆想出来的,它是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实际形成的,客观存在的;并在无数次的商品交换中,在人的意志力之外,发挥着决定作用,支配着人们的交换行为。“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⑹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①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②劳动生产率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即产品数量/单位时间, 或 劳动时间/单位产品
    ③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④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成反比,“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过去只有帝王权贵家庭才能消费得起的,现在普通百姓也能消费了,开始价格奇高的家用电器、轿车,现在的价格普通百姓也能接受了,降价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进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 尷尬の戒尺
  • 壮志凌云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并不影响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但产生了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的效果,也就是单位时间创造的社会财富增加了。可见,全社会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对社会前进的意义是积极的、正面的。
    ⑤个别劳动生产率不影响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但产生了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的效果。可见,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对每一个具体的商品生产者来说,就意味着同样的劳动消耗,可以比别人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起码在竞争中将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这就是为什么商品生产者都十分重视更新机器设备、改进技术、提高技术熟练程度,企业也都十分重视提高员工的素质,改善经营管理,以求得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劳动时间缩短,甚至喊出“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口号的根本原因。
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①个体:使用先进生产工具,提高技术熟练程度,增加劳动强度(更加勤奋)。
   ②企业:更新设备,改进技术,提高员工素质,改善经营管理等。
⑻辨析题:
    甲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为,个别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没有实际意义。
    乙表示不同意,认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看不见的,摸不到的,只有个别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才有实际意义。
参考答案:
    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是分析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实际意义的理论依据)
    ②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获得更多利润,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则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具有实际意义(正是这一意义,商品生产者才千方百计地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就要起作用。违背价值规律,就会受到惩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客观存在,对商品生产者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价值规律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规律。商品交换要实行等价交换。根据供求关系的变化,商品价格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生产懂得这一点就会努力降低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并及时掌握市场变化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一要点普遍掌握得不好)。
    根据以上分析,甲乙的看法都不对(照应试题设置的情景)。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4回复贴,共1页
<<返回喀左蒙中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