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由儒学大家——孔子提出来。
旨在针对不同性格、学习能力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成就他们各自不同的精彩人生。
孔子名下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路,一个叫冉有,两个人在政治方面都颇有成就。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闻斯行诸?”这意思是听到了好的事情就马上实行吗?
孔子回答:“不行,有父兄在世,怎么听到了就马上实行呢!”意思是要考虑家庭情况,看父兄是否同意。
然而,当冉有去问这同一个问题时,孔子就很肯定地回答说:“听说了就要实行!”

孔子截然相反的回答使得另一个弟子公西华大惑不解,于是就去问孔子。
孔子说:“求(冉有)也退,故进之;由(子路)也兼人,故退之。”
这是说,冉有比较懦弱,所以我就鼓励他,推他走快一点;而子路个性好胜,所以我就有意抑制他,让他缓和一些。
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提问,孔子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夏陪着孔子说话。闲谈之中,子夏就把平时的疑问说了出来。

他很认真地问孔子道:“夫子,您觉得颜回为人怎么样?”
孔子回答说:“颜回很不错啊,他在仁义的方面,比我还强呢!”
旨在针对不同性格、学习能力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成就他们各自不同的精彩人生。
孔子名下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路,一个叫冉有,两个人在政治方面都颇有成就。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闻斯行诸?”这意思是听到了好的事情就马上实行吗?
孔子回答:“不行,有父兄在世,怎么听到了就马上实行呢!”意思是要考虑家庭情况,看父兄是否同意。
然而,当冉有去问这同一个问题时,孔子就很肯定地回答说:“听说了就要实行!”

孔子截然相反的回答使得另一个弟子公西华大惑不解,于是就去问孔子。
孔子说:“求(冉有)也退,故进之;由(子路)也兼人,故退之。”
这是说,冉有比较懦弱,所以我就鼓励他,推他走快一点;而子路个性好胜,所以我就有意抑制他,让他缓和一些。
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提问,孔子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夏陪着孔子说话。闲谈之中,子夏就把平时的疑问说了出来。

他很认真地问孔子道:“夫子,您觉得颜回为人怎么样?”
孔子回答说:“颜回很不错啊,他在仁义的方面,比我还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