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治的生涯
1花卷
花卷,一个让人想到花如长卷的名字。
但至少在上上个世纪的1896年,它是多灾多难的。这一年,又是天灾不断的一年。初夏了,原野上仅仅开出了零零星星的几朵小花。
又是一个冷夏。尽管花卷拥有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字,但它却总是与厄运相伴。这一年更是破天荒了,花卷所在的日本东北的岩手县,厄运简直一天也没有消停过,先是三陆大海啸死了一万八千多人,接着又是洪水泛滥、冷夏、陆羽大地震……
那时的花卷,还是一个闭塞的小镇。少说也要等上十七年,岩手轻轨铁道才会延伸过来。
不过,如果不是遇到这样的一个灾荒年,在将近大半年风雪弥漫的冬季过去之后,选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围着花卷转上一圈,还是相当美丽的一个地方。一条名叫北上川的大河,从它的边上淌过,湿润的河岸上开出了一簇簇浅白色的花。东边,是早池峰山;而西边,则是山形酷似富士山的岩手山了。
只不过在这一年以前,还绝少有人在河边驻足,还绝少有人向山那边眺望。
然而,从这一年以后的三十七年里,会有一个瘦弱而孤高的人,长久地站在河边,举目眺望它们了。
这一年的8月27日,一个男婴在花卷的一户姓宫泽的人家里呱呱坠地了。
这个男婴就是宫泽贤治。
2少年时代
贤治是长子,下面还有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在贤治的成长过程中,有几个人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第一个是他的父亲。
贤治的父亲名叫政次郎,他虽然继承了祖传的家业,经营着当铺、旧衣行,但却是一个爱好读书之人。因为弟弟年幼夭折,他成为了一个热心而又虔诚的佛教徒,他信奉的是净土真宗,是花卷佛教会的中心人物。他不但领着家人每天早上站在佛坛前诵念佛经,而且还经常带着贤治去烛火飘摇的寺院听僧人讲经。
贤治还有一个笃信佛教的伯母,他两三岁时,伯母为他唱的摇篮曲就是《正信偈》以及《白骨御文》等经文。
在这样一种宗教的氛围中长大的贤治,自然一生都无法与宗教割裂开来了。
至于文学上的启蒙,最早的一个人可能要算是贤治祖母的妹妹了。贤治六岁那年因患痢疾住院时,她一直守候在他的身边,他从她那里听到了不少民间故事。
但最重要的一位,则是他的恩师、小学三四年级时的班主任八木英三了。他曾多次在课堂上为贤治他们读外国童话,这无疑在贤治的心里播下了一颗童话的种子。
许多年以后,当贤治追溯起自己走上文学之路的动机时,曾这样说过:“我的童话及童谣的基本思想,是在普通小学三年级到四年级时形成的。那时,先生不是给我们讲过《太一》、《海里有盐的原因》等一个个故事吗?那时我只是出神地畅游在梦的世界里。我现在所写的一切,不过是那个梦的世界的再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