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关注:812,591贴子:6,156,678

回复:【记录+读后感】2020年读书记录2019年看完了100本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5.《人鼠之间》[美]约翰·斯坦贝克
书名引自彭斯的诗歌,暗示“再精心的安排”都转瞬即逝。这首诗叙述了一只不幸的田鼠被犁头铲平了小窝:
小鼠啊,不只你如此可怜,
证明谋划无用,成事在天。
无论人鼠,再精心的安排
都常常要出意外,
除了伤心痛苦一无所有,
盼望的快乐不再。
————————————
一对亲密的兄弟,梦想着在农场里赚钱后去买一块地,自己种菜、养一头牛、几只兔子、几只猫,自给自足,不再被人约束,不再辛苦劳作。在那个时代那个场景里,人们都是很孤独的,没有人真心对待他人,有的人期望当演员而不得,有的人养了多年的宠物被杀害,有的人被所有人排斥。总之,在那些寂寞的人中这两个兄弟是特别的存在,然而,意外却还是发生了。
————————————
这个故事很短,微信读书里只有两百多页,具体故事我就不讲了,大家自己可以看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0-01-07 16:14
收起回复
    6.《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日]山田宗树
    2001年七月,在东京一所公寓发现一位53岁的女性死者。尸体的衣着整齐,但全身有曾经遭受暴力玫击的痕迹,经解剖后发现,死因为内脏破裂导致的失血死亡。因此,警方认定为杀人事件,正展开深入调查。
    ——————————————
    死者就是我们的主人公松子,该小说以松子的侄子去收拾她的遗物为一条线,以松子第一人称叙述自身经历为另一条线。
    松子从小就是个聪明又漂亮的女孩子,然而体弱多病的妹妹获得了父亲大多数的关注。大学毕业后她被父亲要求留下家乡当个教师,一次学业旅行中,她被校长强·奸,后又被人以为偷盗钱财而被开除,她不想让父亲失望一时冲动便离家出走了。
    此后人生一直在走下坡路,虽然她心灵手巧、很快能学会一门技能,但是她没有自己人生的规划、没有什么伟大的梦想。她只想得到家人和爱人的关注和爱,她付出自己的所有的温柔、体贴和身体,她全心全意的爱着,但是每次都被人抛弃了,不管因为什么原因。
    最后就在她沉迷了很久以后,她决定再次去工作,开始好好生活的时候,却被五个17到20岁的孩子殴打致死。
    ————————————
    之前看过电影,主要内容和小说是一致的,但是很多细节还是不一样,感兴趣的也可以看看电影。不过松子的性格是很别扭的,她不是独立女性,有时温柔又自私,有时怯懦又卑微,有时敢于反抗有时又甘心被打,如果不能接受这种人设可能会看不下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0-01-09 15:09
    收起回复
      7.《雾都孤儿》[英]查尔斯·狄更斯
      那是一个贫困、压迫和死亡的世界,济贫院里面黄肌瘦、饥肠辘辘的孩子们遭受着骇人听闻的压迫;同时又是一个富足、善良及和谐的世界,布朗洛和梅利太太两家积极善良的帮助了主人公奥利弗。繁华的西区与贫穷的东区,如同两个国度。
      ——————————————
      小说前期描写的济贫院里孩子们永远吃不饱,男主奥利弗被卖去殡仪馆当学徒,整天睡在棺材里,吃的是馊了的饭菜,还见证了一个个穷人病死、饿死。而他偷跑去伦敦后,又见证了不少被压迫着为生活所逼,变得堕落,又成为了压迫者。幸好,他最终被善良的人们所救,得知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后夺回了应得的财产,最终成了布朗洛先生的义子,过上了幸福平静的生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这个故事的结局。
      ——————————————
      前面看男主的经历,我还是看得挺认真的,后面各种配角们的戏份变多,我就有点混乱了,最后勉强的看完了。
      不推荐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的这个版本,字又小又细,看得很累眼睛。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0-01-11 15:19
      收起回复
        在书店看到了《草房子》,没想到是儿童版的😂😂,只截取了原文的两段故事。但是翻了翻故事写得很好,后续我将把原版找来看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0-01-11 21:11
        回复
          前些天在微信读书看了葛文德的《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一看这书名和自序,我以为是很专业的研究报告。耐心看了27%,书中写的内容在21世纪看来都可以说是常识了:比如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严重,描写人衰老的过程写的很简陋;说老年疾病医生待遇较差、人数逐年降低,但是原因却没有仔细分析,总不能期待医生甘愿拿低工资却任劳任怨与难以治愈的老年病做对抗吧,等等这些,我暂且没有看到文中有很独特的研究成果和观点。而且举了很多例子,但这些例子都是身边几位认识的老人,举例对象太少。文中作者提到说,他自己并不是老年疾病医生,所以这本书我觉得没那么专业,弃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0-01-11 21:36
          回复
            9.《喀布尔女孩》[美]盖尔·雷蒙
            推荐指数:⭐⭐⭐⭐
            作者是一个美国女性记者,她想了解战地工作的女性,于是亲自到喀布尔寻找到了卡米尔·赛迪奇——从一个女裁缝成为一名拥有连锁生意的企业家。
            ————————————
            1979年,苏联侵占了阿富汗。1992年苏联败退不久后,阿富汗开始了无休止的混战。内战的烽火在喀布尔的土地上熊熊燃烧,卡米拉的父母外出避难,大哥去伊朗工作,大姐已经出嫁,家里就剩卡米拉作为二姐,带领几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生活。卡米拉刚刚才完成拉丁教师进修学院的课程,但是此时妇女们被禁足在家中,不允许出去工作,甚至于要在男性家属的陪同下才能出门。卡米拉想赚钱养家、也想借着在家工作排解苦闷,于是在向大姐学习了缝纫工艺后,她开始在弟弟的陪同下去集市寻找订单、买原材料。随着订单越来越多,姐妹们和邻居等上百名女性开始加入这个事业,后来卡米拉还开展了教缝纫的课程,甚至于被外国友人拉入了一个国际社团里,去培训喀布尔女性。然而国家内战、塔利班与美国开战使得每个人重新活在战火的威慑下,惶惶不可终日。
            2001年,塔利班从喀布尔仓皇撤军。卡米拉再次将重心放在事业和女性身上,她想为自己的国家培养一群技术人员,她想为同胞们提供工作机会,而不只是让自己个人拥有财富。
            ——————————————
            看了《灿烂千阳》小说和《养家之人》电影后我对阿富汗这些地区的女性生活非常感兴趣,所以选择看了这本书。故事很感人,不过我个人觉得故事少了些细节、挖掘得还不够,感觉她们工作的很顺利,遇到的艰险与前期描述塔利班恐怖的控制有些不相对应。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0-01-15 23:28
            回复
              10.《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法]居伊·德·莫泊桑
              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这个版本收集了莫泊桑25篇短篇小说,并分为“普法战争”“悲喜职员”“乡村轶事”“爱与情欲”“怪诞故事”五个种类,最后还收录了他在生命晚期因精神病致幻而创作的奇幻文学杰作《奥尔拉》。
              目前短篇小说中我最喜欢莫泊桑的,他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特别传神,采用客观写实的手法对事物进行细致的描述,故事相对平淡、没有太多转折却又准确而真实。他将自己的观点隐藏在文字背后,只留下耐人寻味的情节供我们自行思考。在那些故事我们能看出来,他痛恨战争,极力讽刺那些人云亦云的大众群体,讽刺那些爱面子的落魄贵族,歌颂真诚的爱。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0-01-17 22:54
              收起回复
                11·《众病之王:癌症传》[美]悉达多•穆克吉
                推荐指数:⭐⭐⭐⭐⭐
                这本书围绕癌症讲了很多方面:
                公元前2625年一篇古埃及医生的文稿中疑似发现癌症的身影,治愈方法:无;
                人们在不知病因的情况下,胡乱使用放血、狐狸的肺、砷的提取物等等来治疗癌症;
                19世纪人们用手术切割肿瘤,麻醉剂和抗菌剂的发明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但是还是有大量的癌症会复发,随后医生们采用“根治性手术”大量切除人体来避免癌症的扩散,可谓矫枉过正;
                X射线被发现并用于治疗局部癌症,但对已扩散的癌症仍无计可施;
                后续又采用化学药剂靶向攻击癌细胞,但它也会损害正常细胞,导致病人身体机能被害,不过多种化学药剂共同治疗的方法确实能治愈一部分病患;
                后续又有异体或自体骨髓移植、激素操纵法治疗癌症,但效果不明显;
                除了积极寻找治病方法外,学者们开始呼吁社会关注癌症,并找到了很多会引发癌症的原因,从而呼吁大众戒烟来避免得癌症,禁止雇佣小孩当管道清理工而降低得阴囊癌等等。
                癌细胞无限增长的原因是什么?是病毒的入侵?是化学物质的侵害?当基因被孟德尔发现后,才发现是染色体异常导致细胞异常增长而完成器官的癌症。
                针对不同的癌症,治疗方法各有不同,新的药物新的治疗方案仍会不断被研究、发明。
                ——————————————
                这本书的知识点特别密集,但也不是很枯燥很难懂,因为有配合着真实故事解说。我个人不是医学生,只有高中生物的一点基础知识,但已经够用于看这本书。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0-01-20 01:06
                收起回复
                  12.《切尔诺贝利的悲鸣》[白俄]S.A.阿列克谢耶维奇
                  推荐指数:⭐⭐⭐⭐⭐
                  作者花了三年的时间,四处旅行,在人群中拜访:包括在核电工作的工人、科学家、医生、士兵、直升机驾驶员、矿工、难民、迁居的人们等等。他们都有着不同命运、职业和个性,但是切尔诺贝利却是他们生命里共同的重心。
                  这本书就是这些被采访者所说的话,说他们的经历、感受,他们生活的变化。上面隐瞒真实的情况、没有及时疏散群众;大多数群众不了解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有很多人自愿去核电厂处理后事,因为责任和金钱;很多切尔诺贝利疏散出来的人,因为身带辐射不被其他地区的人接受;很多当地人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尤其是老年人;被辐射致癌,得病去世的人数不胜数,等等。
                  这本书没有按照时间顺利完整的述说了整个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束,它把重点放在了每个普通人的生活和感受上。因为作者认为,简单而呆板的事实,不见得会比人们模糊的感受、传言和想象更接近真相。
                  ——————————————
                  结合最近的事件来看,在灾难面前人类的悲欢总是相似的、历史似乎不断在重复发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0-01-26 21:11
                  回复
                    13.《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美]菲利普·迪克
                    推荐指数:⭐⭐⭐⭐⭐
                    这是电影《银翼杀手》的原著,但故事情节上两者有很大的不同。
                    小说简介:核战后,放射尘让地球上的动物濒临灭绝,地球已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为了鼓励残存的人口移民,政府承诺,只要 移民到外 星球,就可以为每个人自动配备一个仿生人帮助其生活。仿生人不满足于被人类奴役的现状,想方设法逃回地球。 主人公里克•德卡德是一名专门追捕逃亡仿生人的赏金猎人。
                    这里的仿生人与普通机器人不一样,它们是由骨血制造成的,损耗造成它们只拥有短暂的生命,而外形上与人类无异,但是它们没有情感的共鸣,于是可以以此来找出人群中的仿生人。而小说就是写男主在二十多个小时里杀了六个仿生人的故事。
                    除了剧情外,小说里还讨论很多东西。比如男主与老婆之间的婚姻困境;大多数动物灭绝后,人类对养一只真正的宠物的追求,而贫穷者只能养电子宠物;当然对于怎样才算是真正的人,是该文中的重点。
                    —————————————
                    这个故事不长,纯粹是叙事类的,但却能引起很多思考,脑洞也不可谓不大,作为1968年出版的书。电影《银翼杀手》和《银翼杀手2049》和该原著在情节和人设上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推荐都看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20-01-29 22:32
                    回复
                      14.《魔丸的诞生》[美]乔纳森·艾格
                      推荐指数:⭐⭐⭐
                      书名中的魔丸指的是避孕丸,而本书的主要角色是玛格丽特•桑格、格雷戈里•平克斯、凯瑟琳•麦考米克、约翰•洛克四位,他们对避孕丸的问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桑格掀起了社会启蒙、麦考米克的资金支持、平克斯的科学攻关、洛克的药品测试。这颗魔丸是如何被科学家制造出来,人们怎么看待它,它到底代表着什么,又是如何改变了世界—— 无数人都为避孕丸的发明贡献过心力。
                      ————————————————
                      然而这本书对于避孕药制造中的技术问题说的太简单了,它主要成分是黄酮素,是从已有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是很复杂的改良上得来的,而且研究出的药剂需要长期、不间断的服用,而且还有副作用。本书反而在四位人物的人生经历上着墨过多,总之我觉得内容可以精简点,而多加点技术含量。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20-02-02 14:16
                      回复
                        15.《尸检报告:一个殡葬师的手记》[英]卡拉·瓦伦丁
                        推荐指数:⭐⭐⭐⭐⭐
                        作者的职位通俗名称为殡葬师,最专业的简称是APT,能力范围是所有物理性的操作,像取出器官、采集组织样本等,而判断死者死因的工作却是病理学家的,此外她还需将尸体修复好以给死者最大的尊严。
                        跟随着作者工作内容的变动,我们读者了解了各种丰富的关于死亡的知识,比如各个阶段尸体的变化;比如作者喜欢用Y字切开并取出整个胸腔里的器官;比如作者如何细致地将破碎的尸体修复好,送去安息堂以供家属瞻仰,而冷藏室是禁止外人入内的(这与电影中相反);比如法医的尸检过程又是另一个流程。
                        ————————————
                        总之,这本书的信息丰富而冷门,却又写的引人入胜,因为作者是真正的热爱着自己的工作。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0-02-05 22:06
                        回复
                          16.《血疫:埃博拉的故事》[美]理查德·普雷斯顿
                          推荐指数:⭐⭐⭐⭐⭐
                          本书主要讲了四种线形病毒:马尔堡、苏丹埃博拉、扎伊尔埃博拉和雷斯顿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为六到十八天,患者全身红肿、腹痛、发烧、红眼睛,不断吐出黑色的血,最终全身流血暴毙而死。它们通过血液、唾沫,甚至空气传播,致死率最高能达到90%,而我们甚至都不确定该病毒的宿主,只是猜测他们或许寄居在蝙蝠、猴子等野生动物中,用于预防的疫苗和治疗的药物也没能研发出来,唯一的办法就是隔离传染源。
                          该本书通过描写了几个病例,向我们展现了这类病毒的恐怖之处。然后重点的描述了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在一个华盛顿猴舍里爆发的情况,多方协调后决定人为处死里面所有猴子:
                          穿着雷卡防护服的士兵们进入猴舍,给所有的猴子打镇定剂,然后取血,注射安乐死药剂T61,最后用剪刀切开尸体,取肝脏和脾脏的样本。猴舍产生的其余尸体会裹上三层生物危害品处理袋,消毒后拿出猴舍大楼,放进不锈钢的垃圾桶,送往焚化炉用高温彻底销毁,温度高得足以摧毁埃博拉病毒,而猴舍将用甲醛气体封闭消毒三天。
                          在那次行动中,他们发现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对猴子的危害很大,而对人类似乎无害,因为整个行动中、和猴群有过接触的所有人都没有染上这个病毒。
                          而其他类型的埃博拉或许是因为致死率很高,导致病毒在人群中短暂的爆发后,又很快的回归了森林,但它还会回来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20-02-07 13:49
                          回复
                            17.《巨浪下的小学》[英]理查德·劳埃德·帕里
                            推荐指数:⭐⭐⭐⭐⭐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这是已知在日本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它的猛烈冲击使地轴偏移6.5英寸,也让日本向美洲大陆移动了13英尺。在随之而来的海啸中,有1.8万人失去生命。海啸最高时达到120英尺,导致近50万人流离失所。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三个核反应堆熔化,放射性物质泄漏,污染了整片区域。地震和海啸造成的损失高达2100亿美元,是迄今为止造成损失最惨重的自然灾害。
                            如果你将要面对大地震,能让你避难的最安全的地方可能就是日本,而日本最安全的避难所就是学校。而日本在这次地震中有75个孩子在有老师照顾的情况下仍不幸遇难,其中74个来自大川小学。当时学校发生了什么?为什么9所小学中只有这所小学发生这种意外?失去孩子的家乡们希望得知真相,然而失职的校长和老师们只一味道歉而又隐藏真相,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职。
                            直到2016年10月26日,在多数家乡的控告下,终判决书终于下达:法官认为那天下午2:46的地震结束后,让孩子待在学校“没有不当之处”,甚至在第一次广播警报后仍然原地等待的情况,法官表示,“不能说老师能预见有被海啸袭击的风险”。但是到了下午3:30,市政办公室的面包车疾驰而过,疯狂警告说海水正冲毁海边的松林。这时候距离海啸到来只有7分钟,“老师本应预见巨大的海啸将向大川小学袭来”。最终选择大桥旁的交通岛作为疏散地是“不恰当”的。“老师,”法官说,“本应将孩子疏散到学校后面的山上,通向那里的道路畅通无阻。”
                            最终原告能因每个失去的孩子获得6000万日元的赔偿,约合47万英镑,但是失去孩子的心痛将伴随他们一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20-02-09 18:50
                            回复
                              在《巨浪下的小学》里日本人性格中的缺陷展漏无疑: 1.很多人在海啸即将到来时仍躲到固定的避难处,而不曾想逃离到更高的地区。2.“按照日本的标准,他们毫无顾忌的直率无异于赤裸裸的攻击,激怒和羞辱了很多人。他们在公开会议上批评政府官员,这被认为是不可原谅的无礼行为”。3.“可是,当面对自己的失败时,就像大川小学那种,个体的热情和同情心就被集体的本能扼杀——那是一种保护组织免遭外部攻击的本能。面对无可辩驳的指责,个体缩成一团,躲在例行公事和官腔的保护伞下。”。4.“外人眼中的单纯掩盖了深刻的保守主义内核,身处其中的受害者早已将这种根深蒂固的压抑视为理所当然。日本这片古老土地上的人默默忍受着这种压抑,努力生活下去——沉默是十分关键的一个要素。他们十分担心,如果站起来抗争,其他人会如何看待自己。他们拒绝改变和为改变做出的一切努力——在这理想的村庄,冲突是不和谐的,甚至是不道德的,是一种暴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20-02-09 19: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