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康优善吧 关注:11贴子:436
  • 6回复贴,共1

智康优善:学会和宝宝说话,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日常生活中,“窝里横”的孩子非常常见。多数父母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孩子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因为不熟悉所以会变得胆小;回到家,或者到了熟悉的环境中,自然就会恢复活泼了。实际上,“窝里横”多半与孩子的社交能力发展不足有关。


1楼2019-12-26 17:00回复
    孩子如果只会和熟悉的人互动交往,见到陌生人就手足无措,这说明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缺乏早期的社交能力。家长要学会和宝宝“说话”,通过早期的社交互动引导,帮助孩子增强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爸爸妈妈与宝宝耐心“说话”,互动交流的温情时光,正是培养宝宝社交语言的重要过程。


    2楼2019-12-26 17:01
    回复
      刚刚出生的宝宝,一般都会发自本能的与陌生的世界进行简单的互动。比如,饿了会哭,吃饱了会微笑;拉尿了小屁屁不适合会哭,换上干净尿布就会很快安静下来入睡等。多数健康的宝宝都非常喜欢和爸爸妈妈,或者熟悉的人交流。这其实并不难,我们身边许多爸爸妈妈都堪称“语言天才”,能听得懂宝宝不同的哭声所代表的意思,高兴地向别人解释宝宝咿呀做语的含义。不要小看这些细节,“语言天才”的连城来自人类本能的“舐犊情深”,更蕴含着促进宝宝语言能力发展的科学因素。爸爸妈妈要学会听懂宝宝不同哭声的含义,适时回应宝宝不同的哭泣表达。这样能鼓励宝宝更愿意与人互动,并获得安全感,从而为今后的社交打下良好基础。


      3楼2019-12-26 17:03
      回复
        宝宝在1岁前,一般就能对不同的语言互动环境产生反应。比如,听到或看到熟悉的玩具会表现得高兴,乐意与玩具互动游戏;成年人善意的安抚会逗笑宝宝;如果爸爸妈妈声音严厉,宝宝会感到被责备而哭等。爸爸妈妈要学会给与宝宝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宝宝初步的“社交”尝试得到积极回应。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让宝宝喜欢与人互动。这些简单的亲子互动,有利于帮助宝宝建议基本的社交认知。


        4楼2019-12-26 17:05
        回复
          宝宝2岁前认知能力发展迅速,由于此时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非常有限,他们更喜欢使用肢体语言与成人互动。比如,宝宝喜欢与人拥抱,亲吻等,表示喜爱和亲昵;知道对方要离开了,宝宝会挥手与人告别等。爸爸妈妈要不要过于“含蓄”,多多表达自己的爱,可以用抱一抱、亲亲或者抚摸宝宝的头等,安慰宝宝,鼓励宝宝的互动行为和良好表现。


          5楼2019-12-26 17:08
          回复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经常带着宝宝外出参加“社交”。比如,平时带着宝宝外出遇到认识的人时,家长要以身示范,主动和宝宝心目中的“陌生人”热情打招呼。这其实是在告诉宝宝,见到人要打招呼时一种礼貌,而且是非常愉快的事情。让参加朋友圈的亲子活动,让宝宝逐渐认识“陌生人”,学着和同龄的孩子交朋友。一般家庭晚上会聚在一起吃饭,饭后,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学着喜爱的电视节目或动画篇,为大家表演歌舞才艺等,家长要用喝彩和掌声等,鼓励宝宝敢于表现自己。


            6楼2019-12-26 17:12
            回复
              早早锻炼宝宝的社交能力,宝宝进入幼儿园,乃至今后上学都会更加顺利地适应新环境,尽快交到新朋友,融入新的生活。


              7楼2019-12-26 17: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