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乐府吧 关注:1,081贴子:4,527
  • 0回复贴,共1

泉州南音是魏晋时期五胡乱华,中原世家大族衣冠南渡所带来的中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泉州南音是魏晋时期五胡乱华,中原世家大族衣冠南渡所带来的中原雅乐。是华夏正音的一脉嫡传。
它用的是汉代的相和歌,魏晋隋唐时期清商乐的曲谱调式,是中国现存唯一一种和唐乐最接近的音乐。
-------
相和歌是汉代时期在“街陌谣讴”基础上继承先秦楚声等传统而形成的。相和歌也是极具汉族代表性的传统舞蹈之一。主要在官宦巨贾宴饮、娱乐等场合演奏,也用于宫廷的元旦朝会与宴饮、祀神乃至传统民俗活动等场合。
“相和歌”之名最早记载见于《晋书‧乐志》:“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其特点是歌者自击节鼓与伴奏的管弦乐器相应和,并由此而得名。
相和歌所用的宫调,主要有瑟调、清调、平调3种,也叫相和三调。与后世所谓“清商三调”相同,简称“三调”。
-------
清商乐又称清商曲,隋唐时简称清乐。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兴起并在当时音乐生活中占居主导地位的一种汉民族传统音乐。
汉族传统的古典音乐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是三国以前的古乐,所谓雅乐为主。第二个是魏晋朝时代的清商乐,又名清乐,第三个是唐朝初期由清商乐吸收西域音乐而兴盛的对民乐影响最大的燕乐,又名宴乐。
清商乐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兴起并在当时音乐生活中占居主导地位的一种汉族传统音乐。它是晋室南迁之后,旧有的相和歌和由南方地区汉族民歌发展起来的“吴声”、“西曲”(或称“吴歌”、“荆楚西声”)相结合的产物,是相和歌的直接继续和发展。其中“吴声”与“西曲”,一方面从相和歌中吸取了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仍发挥其原有的音乐特色,形成了多样的富于特色的音乐结构。
它与相和歌的一个显著不同之处,是它的作品绝大多数皆以爱情为题材,较少有触及社会矛盾的现实内容。其风格一般都较纤柔绮丽,但也有许多确实具有清新自然之美。这种情况的产生,固然和士族地主阶级的享乐需要有直接的联系,但作为一种最普通的感情表现,却也另有其时代的需要。主要用于官宦、巨贾宴饮、娱乐等场合,也用于宫廷元旦朝会、宴飨、祀神等活动。由于它与汉代相和旧曲都是传统音乐,因此,在当时各种乐伎中,被称为“清商正声相和五调伎”,为宫廷所重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12-25 10:1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