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气温高,给猪场生产带来不少问题,如热应激、采食量下降、增重减慢、繁殖障碍等,不仅使猪只生产力下降,而且导致其抵抗力下降,同时高温季节又适合病菌及蚊蝇滋生繁殖,容易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和重大动物疫病。因此,做好夏季猪场饲养管理及保健工作十分重要。
1饲养管理
1.1加强防暑降温
一是保持良好的通风。尽可能打开所有门窗和散气孔通风,并采用电扇、风机等,加强舍内空气流动。对于哺乳母猪、妊娠母猪和空怀母猪.夏季应分别保证14.2m3/分钟/头、4.2m3/分钟/头和8.5m3分钟/头母猪的通风量。二是用水降温必须和有效的通风结合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喷雾降温适用于配种妊娠舍、生长育肥舍及公猪舍.每隔15~20分钟喷雾1~2分钟,喷雾量为每头猪0.8L/小时。滴水降温适用于限位栏及漏缝高位产房,对哺乳母猪采用颈部滴水降温,每隔15-20分钟滴水0.5~1分钟,滴水量为1.9~3.8L/小时。冲洗淋浴降温适用于大肥猪舍、配种妊娠舍及公猪睾丸局部降温,每天可淋浴2次.忌用冷水突然喷淋头部。对配完种1小时内的公猪禁止冲淋。三是有条件的猪场可在产房及保育舍内使用湿帘降温,可降低舍温5~8℃,采用人工授精的公猪舍可安装空调。
1.2降低猪群密度
仔猪饲养密度应为0.3~0.4m2/头.3~4月龄时0.6m2/头,4-6月龄时0.8 m2/头,7-8月龄时1.1-1.2m2/头.妊娠母猪最好单栏饲养。
1.3保证充足饮水
增加饮水和排尿是夏季猪降低体温的重要机制。要全天候保证供水不断.定期检查饮水器的出水量,保证流速在1.5~2.0L/分钟。同时可在饮水中添加0.01%~0.02%的VC和0.1%-0.2%的人工盐,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减少热应激的发生。
1.4提高日粮浓度
高温可引起采食量下降.因而应相应提高日粮浓度,特别是能量和维生素水平,以防止因采食量降低而导致营养失衡,造成夏季母猪繁殖障碍.肉猪增重减慢、抵抗力下降等现象。可通过使用血球蛋白、鱼粉等来提高日粮蛋白质和赖氨酸水平;通过使用脂肪(添加5%左右)、膨化大豆等来提高日粮能量水平,满足猪群正常的营养需求。
1.5改变饲喂方式
一是采用湿拌料,水料比为1:1.可提高采食量10%左右.但要现拌现喂,防止酸败变质,同时多喂青绿饲料,尤其是母猪。二是饲喂次数从每天2次增至3次,并在清晨或晚间温度最低的时段内增加喂料,特别是泌乳高峰期的母猪,这样可增加10%-15%的采食量。与冷天相比.热天里饲料更易腐败,尤其是当饲料里脂肪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少量多次的方法恰好有助于保持饲料的新鲜。一是调整饲喂时间,增加饲喂次数。早上提前至5:00~6:00喂料、下午推迟到18:00-19:00喂料,尽量避开天气炎热时投料,夜间22:00-23:00加喂1次,中午不喂料。
1.6适当控制配种时间
尽量避开最炎热的7-8月份配种.配种和采精在早晚凉爽时进行。选择在母猪产前3天左右,早上凉爽时上产床。
1.7控制分娩时间、缩短产程
高温条件下,常出现母猪分娩时间延长,使胎儿停留在产道时间过长而窒息死亡。可在预产期前2天清晨注射氯前列烯醇0.2mg/头,约24-28小时后分娩,产下3~5头后,注射缩宫素3.5mL。这样既可诱导母猪在清晨分娩.又可缩短产程,减少死胎,还可增加泌乳。
2保健措施
2.1加强免疫接种
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注射各种疫苗.不要因夏季高温而忽视疫苗接种。近几年来,夏季因发生高热综合征,死亡了大批生猪,或引起母猪流产、死产、屡配不孕等,损失很大。高热综合征实质上是一种以蓝耳病为主的多种病原并发感染的夏季高发疫病。所以.夏季要严防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口蹄疫等疫病的发生。对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等有效抗体水平保持时间较短的.要及时进行补免。防疫注射要利用早上比较凉爽的时机抓紧进行。另外.要注意疫苗的冷藏,确保疫苗质量,稀释后的疫苗应放在冷藏箱中,并在1小时内用完。
1饲养管理
1.1加强防暑降温
一是保持良好的通风。尽可能打开所有门窗和散气孔通风,并采用电扇、风机等,加强舍内空气流动。对于哺乳母猪、妊娠母猪和空怀母猪.夏季应分别保证14.2m3/分钟/头、4.2m3/分钟/头和8.5m3分钟/头母猪的通风量。二是用水降温必须和有效的通风结合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喷雾降温适用于配种妊娠舍、生长育肥舍及公猪舍.每隔15~20分钟喷雾1~2分钟,喷雾量为每头猪0.8L/小时。滴水降温适用于限位栏及漏缝高位产房,对哺乳母猪采用颈部滴水降温,每隔15-20分钟滴水0.5~1分钟,滴水量为1.9~3.8L/小时。冲洗淋浴降温适用于大肥猪舍、配种妊娠舍及公猪睾丸局部降温,每天可淋浴2次.忌用冷水突然喷淋头部。对配完种1小时内的公猪禁止冲淋。三是有条件的猪场可在产房及保育舍内使用湿帘降温,可降低舍温5~8℃,采用人工授精的公猪舍可安装空调。
1.2降低猪群密度
仔猪饲养密度应为0.3~0.4m2/头.3~4月龄时0.6m2/头,4-6月龄时0.8 m2/头,7-8月龄时1.1-1.2m2/头.妊娠母猪最好单栏饲养。
1.3保证充足饮水
增加饮水和排尿是夏季猪降低体温的重要机制。要全天候保证供水不断.定期检查饮水器的出水量,保证流速在1.5~2.0L/分钟。同时可在饮水中添加0.01%~0.02%的VC和0.1%-0.2%的人工盐,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减少热应激的发生。
1.4提高日粮浓度
高温可引起采食量下降.因而应相应提高日粮浓度,特别是能量和维生素水平,以防止因采食量降低而导致营养失衡,造成夏季母猪繁殖障碍.肉猪增重减慢、抵抗力下降等现象。可通过使用血球蛋白、鱼粉等来提高日粮蛋白质和赖氨酸水平;通过使用脂肪(添加5%左右)、膨化大豆等来提高日粮能量水平,满足猪群正常的营养需求。
1.5改变饲喂方式
一是采用湿拌料,水料比为1:1.可提高采食量10%左右.但要现拌现喂,防止酸败变质,同时多喂青绿饲料,尤其是母猪。二是饲喂次数从每天2次增至3次,并在清晨或晚间温度最低的时段内增加喂料,特别是泌乳高峰期的母猪,这样可增加10%-15%的采食量。与冷天相比.热天里饲料更易腐败,尤其是当饲料里脂肪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少量多次的方法恰好有助于保持饲料的新鲜。一是调整饲喂时间,增加饲喂次数。早上提前至5:00~6:00喂料、下午推迟到18:00-19:00喂料,尽量避开天气炎热时投料,夜间22:00-23:00加喂1次,中午不喂料。
1.6适当控制配种时间
尽量避开最炎热的7-8月份配种.配种和采精在早晚凉爽时进行。选择在母猪产前3天左右,早上凉爽时上产床。
1.7控制分娩时间、缩短产程
高温条件下,常出现母猪分娩时间延长,使胎儿停留在产道时间过长而窒息死亡。可在预产期前2天清晨注射氯前列烯醇0.2mg/头,约24-28小时后分娩,产下3~5头后,注射缩宫素3.5mL。这样既可诱导母猪在清晨分娩.又可缩短产程,减少死胎,还可增加泌乳。
2保健措施
2.1加强免疫接种
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注射各种疫苗.不要因夏季高温而忽视疫苗接种。近几年来,夏季因发生高热综合征,死亡了大批生猪,或引起母猪流产、死产、屡配不孕等,损失很大。高热综合征实质上是一种以蓝耳病为主的多种病原并发感染的夏季高发疫病。所以.夏季要严防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口蹄疫等疫病的发生。对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等有效抗体水平保持时间较短的.要及时进行补免。防疫注射要利用早上比较凉爽的时机抓紧进行。另外.要注意疫苗的冷藏,确保疫苗质量,稀释后的疫苗应放在冷藏箱中,并在1小时内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