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笙箫吧 关注:6贴子:488
  • 5回复贴,共1
人物:云清闻、韩浚
地点:https://tieba.baidu.com/p/6323380358(刑部官署)
云清闻得画后着手查施临洲其人,竟发现此人于三年前便在济州问斩,罪责杀人。
同任刑部的韩浚在整理案卷时对此案奏报留有印象:
据说施当年在济阳郡才名极盛,而当地望族吴氏老爷有位美貌闻名乡里的女儿。吴娘子倾慕施临洲,被他得知后便夜入吴府意欲轻薄。吴娘子自守清白抵死不从,施无可奈何,只趁机取了她的发簪,路过庭院时被吴老爷所见,看他手握玉簪,怒不可遏,当即拔剑要斩了施临洲,却被他反杀。
听至此,云清闻觉此中疑点颇多,韩浚道奏报到刑部时,人已经斩了,再者吴娘子与吴府下人口供、施氏认罪状书俱全,也算是板上钉钉,无可争议。
韩浚又言诸如此类的奏报每年不在少数,皆因地方州府尚有死刑决定权利,一旦提刑司无异,便先执行再上报刑部。
云与韩浚皆以为此乃刑部详覆的一大缺漏。
当日云将施临洲一事告知开封府,此时开封府也确定了画中女子确为济阳郡吴氏二娘子——吴娉婷。吴氏三年前嫁与同乡崔胜,元年崔胜调任门下省主事,吴氏如今就居京中。
@韩浚-


1楼2019-12-23 14:08回复
    【 顾惊的发现,意外闯进关隘,似给汴河疑案带来了新的突破。】
    【 金秋天际开阔,午后日光正盛。】
    【 我本可将画依旧交与开封府,却因俊仪桥上一面之缘,并诸多巧合,有了先一步揭开逝者身份的想法。只是我朝幅员辽阔,州府便有十数,其下辖县更是数不胜数,仅得名姓,排查确定大抵要费一番功夫,且又不可令开封府久待……】
    【 欲往户部,迎面见方入司部不久的韩都事,闻询略将缘由一提,不想他对施临洲这个名字竟有印象。便问】
    “可否细说”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12-24 20:56
    收起回复
      【 问斩三年?眉心微折。登科入仕,初涉庙堂,亦是三年之前。而那命案许早于我赴任司部便已勘毕,故无印象,遂摇头,再问】
      “此案自何地上报。”
      【 犹记死者所遗,画卷之上娉婷吴氏,乃注籍济阳。若韩郎口中施临洲亦出此地或临近州府,大致推定,所寻之人便有眉目。】
      【 骄阳高挂,碧空之下似无有角落不得光芒笼罩。】
      【 略思方才言语,谓施才名颇盛,又色欲、误事、行凶。想必其中自有一番曲折,恐非一言两语说清道明。不若——】
      “案卷现在何处。”
      【 不若寻得文字亲观之。】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12-25 00:38
      回复
        【 库内窗牖未支,我随韩浚同入,止步自大门投进天光之尽处,看他身影没入层层架阁。】
        【 梧桐韩氏,门庭清贵。今观其行事速而不乱,自有条理,虽非进士出身,任得司部架阁库管理之职,不无道理。】
        【 待他寻得案卷展于眼前,旧墨散发出一种行将腐朽的气息,将往事一笔一划,徐徐铺陈。】
        【 济州施临洲的案子,确如韩都事所言,以才子佳人开场,终于一桩血案。文卷上有载施氏卑劣无耻的品行,吴氏自守清白的坚贞,黑白两立,善恶分明,这便有些奇怪。】
        【 我指着吴老爷暴怒拔剑欲刺施氏那句问身侧之人。】
        “行于自家院落,随身佩剑,似有怪异。”
        【 继而又列诸点疑惑。】
        “疏漏明显,如此也可结案吗。”


        6楼2019-12-25 20:26
        回复
          【 死者已不能言,断查明案便如拂雾拨云,面纱揭开,才高八斗未必孚尹旁达,屋户佩剑或是习惯使然,反之——】
          “口供自能伪造,伏罪亦可是酷刑之下屈打成招。”
          【 一个人,是很难被判断厘清的。但世人存于世间,言行既出必有余痕,洞察之,真相便有迹可循。除非有人刻意伪造,欺上瞒下,冤屈良善,令法度蒙尘。】
          【 倒不是就此判定施临洲一案实为冤罪,但听韩浚所言,年年各方上报疑案颇多,或有冤情隐匿其中也未可知。各路提刑司分领京畿之外死案复审,其中若有与州府勾结,刑部所见案述便真假难定,日久不过沦为便与他们留录功绩过失,日后升迁贬谪有所凭证罢了。】
          “你以为当今审覆流程存有不妥。”
          【 我将目光自文书上移开,看向他直言问道。】


          10楼2019-12-26 20:36
          回复
            【 将其神色变换尽收眼底,徐徐答曰】
            “《吕览》有云,'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想来,审覆之流程亦然。”
            【武宗因势变太宗所诏,使道路阻断、书信难通时各地持法不乱,而今战乱已平,时异势殊,便也“变法宜矣”。】
            【 另此施临洲于济州问斩,吴氏籍系济阳郡,亦属济州。合卷,递于韩郎。】
            “着人把案宗与施临洲画作一并送去开封府。”
            【 离去前再道。】
            “溪水声微,终是潺潺不止,总会等到有人愿意停下脚步、侧耳倾听。”
            “韩都事若已有所闻,不妨记录之,以备来日所需。”


            13楼2019-12-27 17: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