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刀吧 关注:71,055贴子:527,843
  • 4回复贴,共1

上博再现唐招提寺“御影堂”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抵达
12月5日下午,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静静等候着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日本唐招提寺的文物搭乘“新鉴真号”轮船抵达上海。这批文物中,有日本著名风景画家东山魁夷所创作的,置于招提寺御影堂内的障壁画。

今年正值中日文化交流协定缔结40周年,上海博物馆将于12月17日举办“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展出与鉴真和尚颇有渊源的《东征传绘卷》以及“金龟舍利塔”等多件珍贵文物,致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先贤先学。
时至今日,在日本还留存着唐迹遗留。这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位于奈良的唐招提寺。唐招提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唐代古建筑,被日本奉为国宝,因为它是由我国唐代高僧鉴真亲自主持建造。
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鉴真和尚接受圣武天皇之邀,到日本弘扬佛法革新日本佛教,却历经了5次海上遇险和双目失明的苦难。鉴真不畏艰险,花了整整12年的时间才抵达奈良。他在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本次展览将展出招提寺所藏《东征传绘卷》(重要文化财)等5组与鉴真相关的的古代文物,以及由日本著名风景画家东山魁夷创作的、置于唐招提寺御影堂内的障壁画共计68面。与鉴真和尚颇有渊源的《东征传绘卷》(重要文化财产)以及“金龟舍利塔”(国宝)与首次回归故里的内藏舍利一同展出。内藏舍利是鉴真和尚东渡时带去日本的,这次是1200余年首次“回归”。

东山魁夷创作的68面隔扇画则是在中国首次展出。据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峰透露,东山魁夷在接受制作唐招提寺御影堂的障壁画工作后,一共花费了11年来完成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作。他效仿鉴真和尚,巡回日本和中国各地进行写生创作,反复思索构图,可说是倾注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唐招提寺的珍贵文物与东山魁夷的巨作5日下午抵达上海。中日双方举行了简短而庄严的欢迎仪式,紧接着海关人员上船,在离门口最近的歌舞厅里,为这批特殊的“乘客”做监管工作。据透露,2016年,“新鉴真号”轮曾护送“新鉴真”大师坐像去日本,如今护送唐招提寺文物到中国,颇有缘分。
此前上博的文物运输多用航空,鲜少用轮渡。此次文物得以乘坐客货轮而来,源于中日轮渡总经理钱峰的“毛遂自荐”。今年2月,钱经理在广播中听到上博要举办唐招提寺鉴真文物展,第一反应便是与鉴真有关的文物用“新鉴真号”运输更有意义。“首先,这是中日文化交流展。其次,这是和鉴真相关的文物。新鉴真号不仅是40年来中日友好的实际象征,也是中国的海运文化和鉴真文化的结合体。”于是钱峰来到上博,联系上日方团队。“此次文物体量比较大,轮船空间大,行驶时震动也较小,便于运输。”钱经理说,文物放置在歌舞厅中,为了确保文物安全,安排了2位安保人员24小时轮流值守。登船前,很多游客都不知道,他们要和价值数亿日元的文物一起度过48小时。虽然歌舞厅不能使用了,但游客都能体谅并觉得很荣幸。

新鉴真号是一艘建造于1994年的客货两用滚装轮,载客量345人,总吨位14543吨,配有歌舞厅、咖啡厅、电脑室、麻将室、乒乓室、按摩椅等。新鉴真号的前身要追溯到鉴真号。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大,中日两国间交流更加广泛和频繁,两国政府机关协商决定增设中日两国交流的通道。1985年5月30日,由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现为中远海运集团公司)与日中国际轮渡株式会社创办的中日国际轮渡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中日双方各占50%股份,在中日航线投入客货邮轮“鉴真”轮。1994年,新造的豪华客货班轮“新鉴真”轮取代“鉴真”轮。


IP属地:上海1楼2019-12-16 19:43回复
    再现
    “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将于下周一(12月16日)上海博物馆开幕,将展出描绘鉴真弘扬佛法、壮烈人生的《东征传绘卷》(日本重要文化财)等5组该寺珍藏的与鉴真相关的珍贵文物,以及东山魁夷受托为唐招提寺御影堂绘制的68幅隔扇画。 目前布展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澎湃新闻今天到上博展厅先睹为快,此次展览有别于以往文物陈列于展柜或画作悬挂于墙的展陈形式,而是仿照御影堂内的空间布置,分割为五个空间,依序陈列了东山魁夷《涛声》、《山云》等五个主题的巨幅隔扇画,整个展厅显得渺远而空灵。

    东山魁夷描绘鉴真大师的家乡扬州风光隔扇画《扬州熏风》(局部)

    展览现场的东山魁夷隔扇巨作《听涛》 (上海博物馆供图)
    上博展厅重现唐招提寺“御影堂”

    奈良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 御影堂 唐招提寺中的御影堂是供奉鉴真和尚像的地方。
    据悉,御影堂始建于康平三年(1060年),原是奈良兴福寺别院内的建筑,后数度重建。在1962年,花了三年移建至唐招提寺。御影堂位于唐招提寺后部,鉴真大师的墓在御影堂东边的小树林中。 据本次展览的内容策划、展览部金靖之介绍,此次展览分为两大部分,步入展厅后从东山魁夷作品开场,沿着展厅一路走到唐招提寺文物。御影唐1960年代移建至唐招提寺后,四壁一直空白没有作品,唐招提寺嘱托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为御影堂作隔扇画。1971年,东山魁夷答应为御影堂作画,距离他接到创作之邀已是三年之后。

    东山魁夷 “环顾御影堂,可以发现其实这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金靖之说,东山魁夷曾自述:“鉴真和尚虽然经历了那般苦难,仍然坚持渡海来到日本,或许也是因为憧憬日本国土之美的缘故吧。遗憾的是,当和尚踏上日本时,却早已失明。每每思及于此,便越发感觉到绘制日本国土之象征的山峦和大海的意义了。”

    展览现场(上海博物馆供图) 因此之故,东山魁夷在御影堂的宸殿大殿和上段厅堂的隔扇,绘制了日本的大海和山峦,名为《涛声》和《山云》。《涛声》以东海里掀起的巨浪撞击礁石时的景观和此起彼伏的层层海浪为主题,以近乎单一的色调描绘出一个层次的空间。《山云》以群山为主题描绘初夏雨过天晴、郁郁葱葱的丛山峻岭中烟云缭绕的景象。画家遍访东海沿岸观察大海的姿态,聆听海浪的旋律,又遍访日本名山大川,用朦胧而幽远的表现手法描绘胸中日本的山海景象。
    《涛声》和《山云》于1975年5月制作完成,意在表现鉴真怀着弘扬佛法的壮志,初次登上日本列岛时的感受。那时他虽已双目失明,但耳畔响起了海浪的欢呼身体感受到了海风拂过时的温柔。

    东山魁夷 《山云》御影堂内部

    上博在展厅内仿照“御影堂”内的空间布置,分割为五个空间,依序陈列了东山魁夷《涛声》、《山云》……甚至搭建出了日式榻榻米。
    上博展览现场《扬州熏风》(上海博物馆供图) 随着步履的变换,展现在眼前的画作也依次发生着变化,之后是巨幅《黄山晓云》、《扬州熏风》、《桂林月宵》。这三幅对应的是供奉鉴真坐像的佛龛青松斋和左右两侧厢房,绘制的是鉴真故乡中国的风景。《扬州熏风》则是画家对鉴真大师的家乡扬州瘦西湖风光的描绘,读之一片空灵。


    IP属地:上海3楼2019-12-16 19:58
    回复
      鉴真和尚坐像和佛龛,佛龛内部是东山魁夷创作的《瑞光》

      公元763年(天平宝字七年)鉴真大师圆寂,享年七十六岁。弟子们预知鉴真即将圆寂特制作了大师的生前肖像(干漆・国宝),安放在山内开山御影堂。“扬州是鉴真的故乡,鉴真从扬州出发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最后长眠于日本。画家在供奉鉴真坐像的佛龛以水墨画的形式描绘了扬州的风景。瘦西湖两岸烟雨蒙蒙,轻柔的杨柳在风中飘然起舞,空气清新而又宁静。在两侧厢房中分别描绘了云海中的黄山和月光下的桂林山水。”金靖之说。 为了绘制中国风景,东山魁夷曾三次去中国写生收集素材,不仅仅是鉴真的家乡扬州,也去了北京、西安、洛阳、上海等地,以及桂林和黄山,甚至是新疆乌鲁木齐和吐鲁番。历时10年完成了御影堂内的隔扇画。 《东征传绘卷》再现鉴真6次东渡终成行的曲折 从“御影堂”步入下一展厅,衔接的是展览的第二部分,来自唐招提寺的鉴真文物,展出描绘鉴真弘扬佛法、壮烈人生的《东征传绘卷》(重要文化财)等5组该寺珍藏的与鉴真相关的珍贵文物。相较展示东山魁夷画作展厅的空灵,这个展厅更为紧凑而肃穆。
      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市五条町,公元759年,日本天武天皇的皇子新田部亲王的旧宅邸地被赐予鉴真并建成了唐招提寺,现保存有国宝十七件,重要文物二百多件。

      《东征传绘卷》(局部)

      《东征传绘卷》(局部) 日本重要文化财《东征传绘卷》是日本本土绘画的代表“大和绘”,描绘了鉴真从出家到东渡日本建立唐招提寺的辉煌一生。大部分故事情节根据日本奈良时代(710-794)著名学者淡海三船(722-785)编写的《唐大和上东征传》绘制。1298年由唐招提寺的下属寺院,地处镰仓(今日本神奈川县镰仓市)的极乐寺僧人忍性(1270-1303)负责规划制作,进贡给唐招提寺。作品由镰仓的画工六郎兵卫莲行绘制,书法大家藤原宣方等人分别书写叙文。当时共有十二卷,十五世纪后期已经演变成五卷的形式。

      《东征传绘卷》(局部) 此次上博展出两卷,卷二(展出时间2019年12月17日至2020年1月12日)和卷五(展出时间2020年1月14日至2月16日)。

      唐招提寺初建之时日本孝谦天皇(749-758年在位)题写的敕额 此次展览还展出了唐招提寺在唐代初建时的木匾额,唐招提寺”四个大字为竖排双钩体,刻于木制匾额上。据寺院文献记载此匾为唐招提寺初建之时日本孝谦天皇(749-758年在位)题写的敕额,挂在讲堂或者中门之上。以行书书写,字体纤细,略有王義之的风格。当时匾额应该是上了颜色的,现色彩已不存。

      15世纪的日本《鉴真像》(局部) 另外还有日本国宝金龟舍利塔、日本重要文化财唐招提寺藏《一切经》和《鉴真和尚像》。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展览特辟了一个“友谊之桥”版块,展示中国佛教领袖、书法家赵朴初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据金靖之介绍,1980年“鉴真和尚坐像”曾唯一一次回到中国展出,当时就是赵朴初力促,一周内参观人数达到21万人次。赵朴初还为东山魁夷来中国取材写生奔走相助,架起了中日两国之间的友谊之桥。

      赵朴初先生赠日本唐招提寺书法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0年2月16日。
      以上内容皆摘于各相关官方媒体。
      PS再寄古诗一首:
      绣袈裟衣缘
      [ 唐 ] 长屋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IP属地:上海4楼2019-12-16 20:07
      回复
        唐僧鉴真与东大寺、唐招提寺的历史背景
        公元753年,也就是大唐天宝12年,一位从大唐远道而来双目失明的老者,在几位弟子的搀扶下,从一艘伤痕累累的海船上走下,踏上了日本的国土。
        日本人民奔走相告,举国欢腾。为使“来自中国的贵人不要踏上日本肮脏的泥土”,老者所到之处,均铺满鲜花。连日本天皇都亲派特使,在奈良城外早早恭候。一片簇拥中,老者入主奈良城最尊贵的圣地——东大寺。对,就是日本举世闻名的正仓院所在地。

        鉴真和尚,在当时已成为唐朝佛教十大宗中戒律最严格的律宗高僧,名满天下。他学富五车,毫无保留,不仅将佛法传至日本,更将中医之道与中国建筑悉数相传,还按照唐朝建筑样式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除此之外,鉴真带去的学生里不乏文学绘画等艺术领域人才,工艺品、先进的文化等也一并带入了日本。
        公元733年,即开元二十一年,日本遣唐使至扬州,奉圣武天王恳求高僧赴日传授“真正的佛教”。众僧深知此一行难有归期。唯鉴真决意东渡弘法。

        公元753年,自扬州大明寺启程,历尽十年艰险、五次东渡失败的鉴真和尚,第六次泛海而去,终于登岸,辗转于次年踏上日本首都平城京,今日的奈良。日本朝野震动,尊崇礼遇。4月鉴真,于奈良东大寺大佛殿前建筑戒坛,为圣武天王以下四百人授菩萨戒。担任岛国大僧正,弘扬佛法。
        大佛殿西侧的戒坛院即是鉴真和尚平时传授戒律的场所,内设授戒室(金堂)、讲堂、僧房,规模较小。(东大寺出土3具唐刀剑——镇坛具)

        公元755年,安禄山率二十万叛军打破潼关,长安失陷,两京付之一炬。
        公元759年,日本天平宝字三年,鉴真和尚受赠西之京亲王宅邸,以此地为伽蓝,亲建唐招提寺,唐招提寺建成后,鉴真和尚移至唐招提寺,而有关人员仍在这里传授戒律。他带来了足以改变日本此后历史的佛教经律与大唐气象从此日本始有律宗一脉,万千气象由此发轫。极盛之时,有僧众3000余。
        公元763年,距泛海登陆整整十年之后,鉴真和尚面朝西方结跏趺坐,圆寂于唐招提寺。西方是中原故土,刀兵血海之下,盛唐已经永远的失去了。大师鉴真——如后代长老松浦俊海所言——“化作了日本的泥土”。
        日本作家井上靖曾著有《天平之甍》,以纪念鉴真和尚东渡弘法并为之奉献终身的经历。甍(meng2),即是屋脊。日本人将鉴真喻为天平年间的一座高山,如同招提寺金堂屋脊之上的唐式鸱尾,俯瞰了奈良城一千三百多年。
        隐匿于五台深山而躲过战乱浩劫的南禅寺正殿与佛光寺正殿。考证两寺并一手整理中国建筑史的梁思成先生在《唐招提寺》文中力证金堂与佛光寺大殿的同源关系——两者同为广七间、深四间,内部一周金柱的单檐庑殿顶建筑,核心比例惊人的一致。不禁慨叹:“对于中国唐代建筑的研究来说,没有比唐招提寺金堂更好的借鉴了。”其中有无奈,亦有庆幸。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自城市至建筑的相似,“这一切当然不是偶合的”。那些随鉴真东渡的无名“玉作人、画师、雕檀、刻鏤、铸写、綉师、修文、鐫碑等工手”,亦是大唐图腾得以幸存海外的殉道人。

        自2000年始,日本政府倾尽全国顶级工匠,开始了对唐招提寺的“平成十年大修”。工程之开端,便是迁移金堂正脊西侧的那只唐代唐样鸱尾,替换成平成烧制仿制同式唐样鸱尾(另一侧鸱尾是南宋时期仿制的修复品,同时也一起替换了)。历尽风雨的“天平之甍”终于不舍地谢幕于历史。


        IP属地:上海6楼2019-12-17 14:40
        回复


          IP属地:上海7楼2019-12-19 22: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