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吧 关注:162,496贴子:601,967

丹道源流初探(二):行气之本——导引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文:龙门相王360撰写,转载注明出处。


破除封建迷信,提高辨别是非!
IP属地:广东1楼2019-12-16 15:32回复
    在丹道源流初探(一)中,笔者已阐明丹道在历史演变过程,主要分为“外丹”和“内丹”两种学说;
    内丹所包含的版块内容为“导引、行气、胎息、存思、内炼”等范畴;
    其中“存思”与“内炼”涉及行法演科,与道派传承密切相关,如无师承,多说无益,反倒对善信徒增迷障,故不作详述。
    因此,本文独以“导引术”,作为论述核心。


    IP属地:广东3楼2019-12-16 15:38
    收起回复
      在魏晋南北朝广陵吴普所著《太上老君养生诀·五禽第一》里,有这么一段内容:“老君曰: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能乌申挽引肤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名日五禽之戏。”
      这里着重介绍了早期的导引术——五禽戏。同时言明“导引术”是“古之仙者”所为之事。
      吴普阐明其功效“以身体轻便,普施行之,年九百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完坚。“之后,留下了一声叹息:”夫为导者甚易,行者甚希,悲哉!.“(这声哀叹,也是笔者的心声)


      IP属地:广东4楼2019-12-16 15:56
      回复
        经中所言“五禽戏”,即东汉名医华佗所传,为史籍所载最早的一批“导引术”。


        IP属地:广东5楼2019-12-16 15:58
        回复
          导引术,是道教养生内容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基础的一环,也是适于普罗大众养生所习之术。
          《道藏·洞神部·众术类》里,收录了西晋净明宗开山祖师许祖的《剑灵子》及《剑灵子导引子午记》。
          经中云:“凡欲胎息服气,导引为先,开舒筋骨,调理血脉,引气臻圆,使气存至极力后见焉。”
          在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诸家气法部六》中,也同样言明:“夫服气导引,先须舒展手足,鼓咽即捩身左右,精思入骨节,行引相应,令通不断,谓之行气导引。”


          IP属地:广东6楼2019-12-16 16:08
          收起回复
            两部道经合参不难得知:导引术的主要内容,是配合动作,来舒展筋骨,来调理血脉,是行气的前提。


            IP属地:广东7楼2019-12-16 16:11
            回复
              反观现今网络所谓“真气运行法”、“智能气功”之流,非但不言及此环,反而跳过诸多次第,妄论“胎息”、“行气”,诚可笑也。


              IP属地:广东8楼2019-12-16 16:15
              回复
                南梁上清祖师陶弘景《养生延命录》云:“古之仙者及汉时有道士君倩,为导引之卫,作熊经鸿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也。”亦是言明“导引”乃养生之重。


                IP属地:广东9楼2019-12-16 16:22
                回复
                  在诸多导引术中,现今较为普传的当系“八段锦”。在许祖的《灵剑子导引子午记·导引诀》中,有一段最为原始的导引口诀,与今世八段锦口诀差别不大。原文记载如下:“仰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肝单托西通肾,五劳回顾七伤调。游鱼摆尾通心脏,手攀双足理於腰。”


                  IP属地:广东10楼2019-12-16 16:32
                  回复
                    在宋代曾慥的《道枢》中,亦有对这类导引术的详述:“仰掌上举,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雕焉。束西独托,所以安其脾胃矣;返复而顾,所以理其伤劳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藏矣;咽津补气,左右挑其手,摆蝉之尾,所以松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
                    并在上文所示的基础之上,又加了一项导引:“挺身仰外,静虑闭气,置手腹胁之上,踊身而起,以扳足趾,复倒复起,微出其气,以多为胜。“,这类动作,当系现今八段锦最后一个动作的口诀“背后七颠百病消”。


                    IP属地:广东11楼2019-12-16 16:50
                    收起回复
                      而类似这种导引术的论述,在宋代其他医书道籍里,也是屡见不鲜。因此,不难证明:“八段锦”导引术在宋朝各个阶层,都是相当普及的。


                      IP属地:广东12楼2019-12-16 16:54
                      回复
                        当然,除了“八段锦”、“五禽戏”,还有《上清灵宝上经大法》中的”五芽导引术”、以及《洞玄灵宝玄门大义》里的“三光导引”之法等等,这些不作详述。


                        IP属地:广东13楼2019-12-16 17:00
                        回复
                          在唐·上清祖师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导引论第三》中,对导引术具体的要求:
                          如在时间的划分上,司马祖师认为:“凡导引,当以丑后、卯前,天气清和日为之。”
                          且导引前的准备活动都不离“闭目思神”、“叩齿三百六十过“,后世导引行气之术的准备活动基本都是如此


                          IP属地:广东14楼2019-12-16 17:10
                          回复
                            总结如下:
                            一,导引术包含了形体动作、是丹道服气、胎息、炼气之本。
                            二,以五禽戏、八段锦为代表的导引术,历代道教祖师都为其作过详尽的解析,非常看重。
                            三,作为善信,应当正视道教性命之旨,遵循修行之次第,莫因所谓“方便法门(如真气运行法、智能气功之流)”而乱了养生养性之次第


                            IP属地:广东15楼2019-12-16 17:23
                            回复
                              “凡习吾道者,必根据经书,探索源流,务归于正,勿为邪说淫辞之所汩,遂乃递相鼓惑,深失祖风。”——明天师府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


                              IP属地:广东16楼2019-12-16 17: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