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绥老区视点网吧吧 关注:94贴子:416
  • 0回复贴,共1

山西小伙为梦想徒步重走长征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身迷彩服,一辆两轮手推车,简单的行李、帐篷和做饭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只身一人,一路徒步,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西客站出发,31岁的应县小伙儿高立海踏上了重走红军长征路的征程。“我总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11月28日,远在贵州省茅台镇的高立海接受了《山西青年报》记者的采访。为了实现儿时的参军梦,他毅然决定沿着红色足迹,亲身经历红军长征历经的艰辛困苦,感受当年红军的顽强意志,让自己的心灵来一次红色洗礼。从今年3月14日出发,截至记者发稿,260天里,高立海用双脚走过了7个省,行程达7900多公里,初步预计还要走四个月,才能完成征程。
   儿时有梦
   高立海是朔州市应县龙泉村人,他从小就有一个参军梦,也有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但由于家庭原因,他的梦想没能得到实现。初中毕业后,他当过鼓匠、养过大车、开过饭店、做过房地产生意、开过超市。经历了这么多,他想走出去,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凭军人的毅力重走红军长征路。
   事实上,他遇到的困难远比想象的要多得多。一路上,饿了就停下来简单吃几口干粮,夜里困了,就在没有村庄的山野,搭个小帐篷。吃住不便已是家常便饭,高立海还遭到路人的冷嘲热讽。“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说,我还是会坚持做自己,一定要走完长征路。”高立海说。他身高1.8米,从家里出发时,体重有200斤,如今已减了30多斤。
   就这样,4月22日,他用40天时间,离开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军渡村,开始徒步前往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
   沿途,高立海寻访红色故地、祭奠革命烈士、听当地老人讲红军长征故事。每到一处,都会拿出自己的手机拍照留念。“走的时候,我没有带多少钱,只是从家里带了一把大扫帚,遇到没有管理员或管理员不在的烈士陵园打扫一下。”高立海对记者说,这样做更能激起他对革命烈士的缅怀之情和崇拜之意。
   感恩遇见

   自延安一路走来,高立海也得到过许多好心人的帮助。
   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进入延安市吴起县后,当地村民刘胜东不仅承担他的食宿,还在第二天送给他很多食物。
   直到现在,高立海还与刘胜东保持着联系,刘胜东也时常通过微信鼓励他、支持他。
   “好心人帮我解决吃住问题,也有红军后代给我讲红军故事,还有志同道合的人鼓励和支持我。”高立海说,对于种种帮助,他都会把时间、地名及帮助者姓名、电话和事件记在日记本里,非常感恩这些好心人。
   家人支持
   “他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既然孩子有这个愿望,趁现在年轻,就让他去实现梦想吧!”高立海的父亲高贵生告诉记者,家人起初并不支持高立海徒步重走红军长征路,考虑到路程太长,怕坚持不下去。现在,高立海每天给家里人发视频、聊自己的感受,看到孩子高兴,家里人也感到非常快乐。
   高立海的妻子冯华本是家庭主妇,为了支持丈夫实现徒步重走红军长征路的愿望,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和供孩子读书,她主动到应县一家陶瓷厂打工,一个月能挣2000元左右。冯华说,高立海在她心里就是好丈夫、孩子的好爸爸,是个敢作敢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这次重走红军长征路,高立海是按照红一方面军的路线,包括山西省在内,他要途径12个省。采访当天,高立海已经徒步走到了贵州省茅台镇,一路上他走坏了八双鞋。
   重走红军长征路路途漫漫,艰险重重,高立海孤身一人在经济、物质条件不是十分宽裕的情况下,仍能凭顽强的毅力坚持走下去。更值得欣慰的是,他希望更多青年人学习长征精神,以饱满的热情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应县小伙子受邀在贵州讲课
应县小伙子高立海在重走长征路中受邀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板桥小学讲课
从2019年3月14日出发,277天的时间里,高立海徒步走过了7个省,走坏了八双鞋,行程达8000公里,来到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距离娄山关主要战斗遗址不远的一块巨型石刻上,镌刻着《忆秦娥·娄山关》一词全文。85年前,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军两度鏖战,这首词也见证了红军长征途中的首个胜仗——娄山关战斗。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决定北渡长江到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在途经习水土城时,遭到川军阻截。由于土城战役的失利,红军被迫西渡赤水,改向敌兵力薄弱的云南扎西地域集结。这时,敌人又调集了40万大军迫近扎西。
为了迅速摆脱这种不利局面,中央红军回师东进,二渡赤水,重占娄山关,再占遵义城。红军攻占了关北的桐梓县城,此后,决定由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率部二克娄山关……英勇的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奋勇前进,并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这场战斗经过三个小时,最终将敌人击溃,战斗大获全胜……
坐落于娄山关山麓的板桥镇,是全国红色景区(点),作为黔北第一要塞,又是红军长征战斗遗址,娄山关见证了一段史诗般的峥嵘岁月。追根溯源,板桥人骨子里不服输的精神,来源于历史的传承。
镇板桥小学相关领导被高立海的精神和毅力深深感动,决定特邀高立海为同学们讲课,一起重温革命历史,讲述"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的故事。让同学们了解到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攻坚克难、不懈奋斗,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高立海是朔州市应县龙泉村人,他从小就有一个参军梦,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报效祖国。初中毕业后,他当过鼓匠、养过大车、开过饭店、开过超市……现在,他想走出去,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凭军人的毅力重走红军长征路。于是,他毅然决定沿着红色足迹,亲身经历红军长征历经的艰辛困苦,感受当年红军的顽强意志,让自己的心灵来一次红色洗礼。时刻要铭记长征路上的精神航标,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这也正是今天我们再走长征路的深刻原因。
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艰险重重,困难多多,高立海孤身一人在经济、物质条件不是十分宽裕的情况下,仍能凭顽强的毅力坚持走下去,值得小编尊敬。更值得欣慰的是,他希望更多青年人学习长征精神,以饱满的热情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让我们一起为他加油,助力高立海实现梦想,收获精彩!
晋绥网,为您点赞!为您加油!


1楼2019-12-15 22:0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