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有感,写了出来,可能没有逻辑,只是即想即写。
心之独在
心可以离物而独在、自在。理学中,有人把"独"称为心之本体。刘宗周说"独之外别无本体,本体之外别无独"。什么是独,与物无对,故谓之独。
即物离物
心如何独在、自在,要"离",要出离。就是离物、离境。如何彻底的"离",要"即"。即字本义是接触,引申为应付(即字还有“开始从事”之义,比如即位,从这个意思也可引申出“应付”之义)。即物,就是应付事物。在应付事物中,才能真正的出离事物。
然而,即物容易粘着于事物;离物则容易沉空守寂。如何则可,在于一"理"字。遵循理,就能做到即物离物,心就能独在、自在。
昭事上帝
诗经说"小心翼翼,昭事上帝"。上帝即天,天即理。程灏说"天,理也"。上帝、天、理,称谓不同,意思一样,都是形上本体。
昭事上帝,就是事天。王阳明说,事天如事父、事君。
如何是事天,所有的行为皆出于理,或者说,行为动机在于循理,这就是事天。事天时,自然就做到了即物离物。
要确立一个对形上本体的信仰。
基督教新教的核心理念是“侍奉上帝”,其义与儒教的“昭事上帝”类同。近日看《入世的清教徒》,不禁惊叹:把宋明理学中的天理换成人格神上帝,理学即成神学;把新教神学中的人格神上帝换成天理,神学即成理学。撇去神学外衣,两者高度一致。
圣贤之别
王阳明在解释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和“存心养性事天”时说:知天者,圣人;事天者,贤人。知天,如知县、知州,这里的知有主宰的意思。知天就是与天合一,就是与理合一。与天合一,就能主宰天,所谓赞天地之化育,这是圣人。与理合一,则心即理、理即心,心主宰行为,行为无不中理,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矩即理),是孔子此时心与理完全合一。
事天,虽与天为二,但已经见得天在前面,恭敬奉承而不敢违背,此是贤人。贤人已经真切见得此形上本体,已经信仰它,一切行为皆依着它,这就是事天。此时已经不起分别心,不被外境左右,但仍被“理”所拘,不得完全自在。到了圣人地步,心即理、理即心,从心所欲,完全自在了,所谓大自在。
心之独在
心可以离物而独在、自在。理学中,有人把"独"称为心之本体。刘宗周说"独之外别无本体,本体之外别无独"。什么是独,与物无对,故谓之独。
即物离物
心如何独在、自在,要"离",要出离。就是离物、离境。如何彻底的"离",要"即"。即字本义是接触,引申为应付(即字还有“开始从事”之义,比如即位,从这个意思也可引申出“应付”之义)。即物,就是应付事物。在应付事物中,才能真正的出离事物。
然而,即物容易粘着于事物;离物则容易沉空守寂。如何则可,在于一"理"字。遵循理,就能做到即物离物,心就能独在、自在。
昭事上帝
诗经说"小心翼翼,昭事上帝"。上帝即天,天即理。程灏说"天,理也"。上帝、天、理,称谓不同,意思一样,都是形上本体。
昭事上帝,就是事天。王阳明说,事天如事父、事君。
如何是事天,所有的行为皆出于理,或者说,行为动机在于循理,这就是事天。事天时,自然就做到了即物离物。
要确立一个对形上本体的信仰。
基督教新教的核心理念是“侍奉上帝”,其义与儒教的“昭事上帝”类同。近日看《入世的清教徒》,不禁惊叹:把宋明理学中的天理换成人格神上帝,理学即成神学;把新教神学中的人格神上帝换成天理,神学即成理学。撇去神学外衣,两者高度一致。
圣贤之别
王阳明在解释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和“存心养性事天”时说:知天者,圣人;事天者,贤人。知天,如知县、知州,这里的知有主宰的意思。知天就是与天合一,就是与理合一。与天合一,就能主宰天,所谓赞天地之化育,这是圣人。与理合一,则心即理、理即心,心主宰行为,行为无不中理,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矩即理),是孔子此时心与理完全合一。
事天,虽与天为二,但已经见得天在前面,恭敬奉承而不敢违背,此是贤人。贤人已经真切见得此形上本体,已经信仰它,一切行为皆依着它,这就是事天。此时已经不起分别心,不被外境左右,但仍被“理”所拘,不得完全自在。到了圣人地步,心即理、理即心,从心所欲,完全自在了,所谓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