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92,207贴子:1,144,864
  • 54回复贴,共1

苹果论道,由庄子齐物论引发的思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由李伟军先生的“论庄子言无言的逻辑展开”{学术论文},我也同样想提出对庄子齐物论的些许看法。{iamanapple2撰写,可转载最好与我说一声}
第一,我十分认同李伟军先生所提出的物物定义,李伟军先生指出物物概念的提出是超脱于定义两物界限的看法。李伟军先生认为物物概念是直指物体的本真和联系奥秘的存在。但并未对物物的论述作以补充,在此我提出一些看法和见解予以补充。
在庄子齐物论的开篇,庄子首先提出了人,地,天籁的定义,对于天籁庄子给出的解释是“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后又以“大知闲闲,小知间间”的词句补充。庄子认为自然是天籁的最佳解释,过多的言论和解释只会破坏自然的特性,天籁可以说是物物本真概念的体现之一。
物物的概念究竟是什么?我十分认同李伟军先生认为的物物联系应更贴近于两物现实层面运作,而非以道,混沌,太一等逻辑前提来混淆物物概念。“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都表明了庄子认为在物体未发生联系前,便存在“常”,“封”等。用“不随成心而师之”的无认知角度观察它,便能发现其中的本真。为方便理解,这里举出一个例子强为之言,水火相冲变成两股能量相冲,再变成两股能量交合,继而变成两个事物在此处相遇,最后变成无有能量,对冲,交合,相遇,事物之说,原本在此仅仅在此而已。形式名称的去简化导致了物体最本真的联系得以体现,所谓物物奥秘便是如此。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庄子在物体的两个层面上反复论述,先以彼是互生的特性,建立联系帮助读者领会其中界限的模糊性,后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将模糊的界限统一为天之所为。将一个行为的两面归结于一个上级概念的动与静,最后“果且有彼是乎?果且无彼是乎?”告诉读者虽可将两面归结于一个上级概念,但这两面的互动性依旧存在不可忽视。
则么论述一个上级概念的存在呢?后文提出“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详见白马非马哲学命题)。与其以一个物体的附属名称区别主体名称和次级名称的不同定义,不如以和主体名称相等高度的定义解释不同。庄子去除了物体间的上下附属概念,他认为上和下,主体和附属是一个统一体的间接变化。所以用白马解释白马和马的不同,不如用苹果解释白马和马的定义不同,因为苹果在这个统一体中等同于白马。最后“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更是佐证这一观点,名称定义运动的不同都于一个上级概念的囊括里作用,在一指或者一马的上级概念中不存在分别和对抗。


IP属地:上海1楼2019-12-14 18:25回复
    有时间,我会继续以庄子齐物论和道德经部分篇章叙说一的本质,如果实在想提前知晓,可看我之前帖子所叙。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12-14 18:43
    回复
      看来得用老办法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12-14 21:41
      回复
        我顶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12-14 21:41
        回复
          物物概念,不就是解释“自然而然”的过程的么?


          IP属地:天津5楼2019-12-14 21:50
          收起回复
            将两面归结于一个上级概念。不就是解释“合一”的过程么?


            IP属地:天津6楼2019-12-14 21:51
            收起回复
              这两面的互动性,不就是解释“三”的么?


              IP属地:天津7楼2019-12-14 21:52
              收起回复
                马是统称,白马是个体。不是就解释的“万物”么?


                IP属地:天津8楼2019-12-14 21:54
                回复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不就是解释以上“一以贯之”么?


                  IP属地:天津9楼2019-12-14 21: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