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利用
4.1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1953年,由前苏联水工建筑设计院乌克兰分院等单位共同进行了河流的规划勘测设计工作,正式提出了第聂伯河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报告。规划报告拟定在干流修建具有航运、发电、灌溉、供水、防洪等综合经济效益的14个水电梯级,其中上第聂伯河8级,下第聂伯河6级。根据下第聂伯能资源集中在下第聂伯河)、淹没土地少、技术经济指标优越,又具有重大国民经济意义,故将该河段的梯级水电站作为优先开发的项目。
下第聂伯河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目标是:①建立基辅至黑海的直达深水航道,并为将来开辟或改建第聂伯-波罗的海、第聂伯-伏尔加、第聂伯-亚速海等多条水道创造条件;②修建作为下第聂伯河沿岸和邻近地区工农业生产能源基地的水电站梯级;③灌溉沿河两岸、乌克兰南部、北克里木等地区的干旱土地;④向重要工矿和工业城市(如顿巴斯、克里沃罗格、扎波罗热、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基辅)供水;⑤发展水库渔业。
上第聂伯河水利水电规划要点是:兴建波列西耶沼泽区480万hm2土地的排水和土壤改良工程、整治上游干支流航道、发展小水电,在普里皮亚季河建造多座小水库(总有效库容30亿m3)和小塘坝(总蓄水量17亿m3),在其他支流结合改善航行修建小水电站80座(总装机容量6万kW)。
4.2下第聂伯河干流梯级开发下第聂伯河段是第聂伯河重点开发的河段,修建了6级水电站。共利用水头203m,水库总库容437亿m3,有效库容185.7亿m3,电站总装机容量383.6万kW,年发电量143.9亿kW·h。使该河段水资源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4.3第聂伯河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1)发电。第聂伯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46亿kW·h,下第聂伯河段占90%。至1980年,在此河段建成了6座梯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了361.1万kW(不包括基辅抽水蓄能电站),年平均发电量为142.8亿kW·h。水能资源开发近70%,发电用水量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87%~98%,弃水只有12%~13%。这些电站与前苏联欧洲部分南部联合电网并网运行,占电网装机容量的10%,主要担负电网峰荷和事故备用。
1970年,建成了基辅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22.5万kW,年平均发电量为11.2亿kW·h。还有卡涅夫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为24.0万kW)和南乌克兰抽水蓄能电站。
(2)灌溉。第聂伯河流域可灌溉面积达450万hm2,其中有350万hm2集中在乌克兰南部和克里木地区。
(3)供水。下第聂伯河梯级水库,除向基辅、克列缅丘格、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扎波罗热、尼古拉耶夫等沿岸城市进行工业供水和市政供水外,还向邻近流域的工矿区-如顿巴斯、克里沃罗格等城镇供水。
(4)航运。至70年代末,上第聂伯河支流普里皮亚季河保证通航水深1.60~3.65m的水道里程已达1088km。下第聂伯河水电梯级已建成了从支流普里皮亚季河河口至干流河口赫尔松的渠化航道(全程997km,保证水深3.65m)。80年代初,基辅至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航段的货运量占第聂伯河内河货运量的40%。基辅港年吞吐量为2400万t,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扎波罗热港吞吐量在1600万t以上,主要货物是煤、矿石、建材、木材和粮食。
第聂伯河现已形成一个大型的水上交通运输干线,通船里程达2075km,沿着第聂伯河可以直通黑海。
除基辅船闸(闸室尺寸150m×18m)和第聂伯老船闸(120m×18m)外,包括第聂伯二线新船闸在内的其他船闸的闸室标准尺寸,一律采用270m×18m,船闸水头11.5~38.7m。
(5)防洪。第聂伯河洪水属融雪型,出现在3~5月间。其洪水量占全河年径流量的60%~70%,甚至80%,绝大部分来自第聂伯河上游地区。
据历史记载,流域内发生大水灾有9次,以1845年和1931年为最大,其中1845年洪水的受灾地域遍及俄罗斯欧洲部分、哈萨克、克里木等广大地区。1931年洪水为300年一遇,在下游实测值为25000m3/s,洪水位是历史上最高的。
第聂伯河的防洪的根本措施是靠干支流、特别是下第聂伯河上总有效调节库容约为180亿m3的梯级水库调蓄,其中起骨干作用的是具有多年调节或季节调节性能的克列缅丘格和卡霍夫卡2座水库,总调节库容约160亿m3。通过拦蓄,可削减春汛洪水量30%~40%,从而基本上解除了洪水对普里皮亚季河河口至赫尔松沿河两岸城镇、农村的威胁。
在上第聂伯河干流上还有2座控制性蓄水库,即斯摩棱斯克水库(有效库容为坝址年平均径流量的24%)和留别契斯克水库(该水库能控制索日河以下的洪水)。下第聂伯河沿岸现有堤防总长376km,护岸工程254.1km。有的地方(如在波列西耶泥泽地区)将辟为分洪区。
(6)渔业。由于第聂伯河珍贵的洄游性鱼类少,干流梯级水库都没建过鱼建筑物,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