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吧吧 关注:33,071贴子:91,984
  • 0回复贴,共1

《楞严经》两种根本通向诸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十七段)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盘,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佛告诉阿难说:一切众生,从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时间以来,认虚为实、认假为真,使认识出现“种种颠倒”。“种种颠倒”:归纳为八种颠倒。指凡夫执有为生灭之法为常、乐、我、净;二乘行者执无为涅盘之法为非常、非乐、非我、非净。故又称为凡小八倒。即:

一、常颠倒:于世间无常之法而起常见。二、乐颠倒:世间五欲之乐皆是招苦之因,凡夫不明此理,妄计为乐。三、我颠倒:此身皆因四大假合而成,本无有我,凡夫不明此理,于自身中强生主宰,妄计为我。四、净颠倒:己身他身,具有五种不净,即:1、种子不净:指肉体是由因缘形成,故内有“烦恼”、外有“父母精血”之种子不净。2、住处不净:于母胎中,十月不净。3、自体不净:此身由地水火风四大不净所成。4、外相不净:此身九孔常流不净。5、究竟不净:死后弃置坟墓间烂坏,永久不净。凡夫不明此理,妄生贪着,执以为净。
五,无常颠倒:于如来常住法身,妄计有生灭变异之相。六、无乐颠倒:于涅盘清净之乐而计无乐。七、无我颠倒:于佛性真我之中,妄计无我。八、无净颠倒:如来常住之身,非杂食身、非烦恼身、非血肉身、非筋骨缠裹之身,二乘不明此理,计为不净。
佛说:这些颠倒形成的错误知见,就会远离真常、真乐、真我、真净,造种种业,由此而形成业因果报,因熟为果、果熟为因,因果交织,反复滋生,业种自然,如“恶叉聚”。“恶叉”:意译为綖贯珠、金刚子;树名、又称为果实名。其果实皆三粒同一蒂,并蒂而生,且落地后多聚集于一处,故称“恶叉聚”。用以比喻“迷惑、业因、苦果”三者之间,互相关联。此外,经论中多比喻多数或众多之意。恶叉聚之果实呈紫色,印度人多取以染物或榨油,其果核可作念珠之用。此处用“恶叉聚”比喻业力相同的众生同生在一个世界。
佛对阿难说:诸多的修行人因以上八种颠倒,而不能证得或成就无上“菩提”:“菩提”指佛菩提、缘觉菩提、声闻菩提、各于其果所得的觉智,称为菩提。佛所得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无上菩提。 佛说:一切众生由于种种颠倒,不能得成无上菩提,自然就容易成为以下五大类:

一、“声闻”:是众生闻佛说四谛法的音声而修证小乘道的行者,名声闻。成就有四个果位,即:1、初果须陀洹:译为“预流”。意为逆凡夫生死流、入无生灭之圣流。证此果后只须天上人间生死往返七次,即可证得无生灭之四果阿罗汉位。2、二果斯陀含:译为“一来”。只须天上人间生死往返一次,即可证得无生灭之四果阿罗汉位。3、三果阿那含:译为“不来”。不需要再到人间受生死了,直接在四禅五不还天里起四加行,证入阿罗汉果位。4、四果阿罗汉:译为“不生”。已了分段生死,不再来三界受生,故名不生,是修小乘声闻法的极果。阿罗汉虽然出了三界,但非究竟,若不回小向大,不能成无上正觉。
二、“缘觉”:听佛说十二因缘法而证道者、称为缘觉;无佛出世或无师自通,自悟十二因缘法而得道者,称为独觉。所修十二因缘法证得的果位名辟支佛,比阿罗汉更胜一筹。阿罗汉从“苦谛法”起修、辟支佛从“集谛法”起修,起修点要高一级,果位也就要高一点。阿罗汉和辟支佛只是断了分段生死,不再到三界内来受生死,但变异生死未了,尘沙无明和根本无明未破,为不究竟,佛一再告诫,不要以此为足,要跨过声闻、缘觉道,向大乘道上走,才能得真实涅盘。
三、“外道”:外道不能超越生死,超越生死的只有四种。即:阿罗汉、辟支佛、大乘菩萨,佛。此称为四圣道。除此四圣道,其他不论修什么法的,都在生死轮回中,因其背离四圣道,在涅盘门外,故称为“外道”。外道共有九十六种,九十五种等。他们的特点是以不究竟法为究竟,在三界内立五涅盘论、无想涅盘论、四空涅盘论、冥谛论、神我论等,这些修法都不能解脱生死,故名“外道”。
四、“诸天”:“诸天”一指虚空宇宙;二指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三指二十位天神。天神是:一,大梵天、二,帝释天、三,多闻天王、四,持国天王、五,增长天王、六,广目天王、七,金刚密迹、八,大自在天或摩醯首罗、九,散脂大将、十,大辩才天、十一,大功德天、十二,韦驮天神、十三,坚牢地神、十四,菩提树神、十五,鬼子母、十六,摩利支天、十七,日宫天子、十八,月宫天子、十九,娑竭龙王、二十,阎摩罗王。
隋代天台智者大师依据《金光明经•功德天品》,制定了《金光明三昧忏法》后代据此简略成《斋天科仪》,为寺庙中祭天的仪轨,依《金光明经•鬼神品》等所说,选下二十位天神,即此二十诸天。到了明代,又增入四位天神,则成了“二十四天”。即:二十一,紧那罗、二十二,紫微大帝、二十三,东岳大帝、二十四,雷神。后三位是道教神明,这显示了明以后佛道二教出现了二教合一的发展趋势。具以上三义,名“诸天”。
五、“魔王”:“魔王”总说有四。1、天魔:魔王是波旬,专门破坏佛法,搞乱学佛人的思想,断人慧命。2、死魔:是夺人生命的魔。3、烦恼魔:专门给人制造重重逆境,使人生种种烦恼的魔。4、五阴魔:五阴指的是色、受、想、行、识,包括了整个身心世界,五阴魔在此身心世界里,处处扰乱,令人无时不烦恼,这些是比较细的烦恼魔。
佛说:修行人因种种颠倒不能证得无上菩提,自然就容易走入以上说的声闻、缘觉、外道、诸天、魔王或魔王眷属的非正觉路上去。这些都是因为不知道两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想得美味佳肴,纵然经过无量劫长的时间,得到的只能是热沙而决不是佳肴,这就是错乱修习的结果。那么什么是两种根本呢?佛对阿难说:

一、无始以来的生死根本:就是你和众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攀缘心,攀缘心是六识依六根于六尘中所生发的分别心、爱恨心、善恶心、妄想心,等等心,又称为第六意识心,将这些攀缘心认为是真实心。迷惑不知这个生死根本是从无明所生,是随业流转而与生俱来的。
二、自动遗弃菩提根本:众生无始以来的“菩提涅盘”原本就是一个清净体,此清净体为无生灭之觉性,此觉性元本就是你和众生现在的“识精元明”:识精之“识”指第八识、“精”指除去一切粗重染垢之“如来藏”。“元明”指如来藏元本就是清净光明的。“识精元明”指的就是“如来藏”。识精元明(如来藏)这个能生诸缘、能生万有的觉明心体,它有产生攀缘一切尘境的功能,但攀缘的力量却又不能到达这个心体(如来藏),所以就有了“缘所遗者”。“缘所遗者”:意为众生就自动遗弃了用攀缘心不能到达的觉明本体,即放弃了如来藏,将攀缘心误认为是真实的自我。
佛说:如果不懂以上这两个根本的道理,一切精进努力的修行,本想解脱生死,但最后仍然是不自觉地,掉入生死轮回的“诸趣”中。“诸趣”:意为趣向、通向。即“通向”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道、饿鬼道、地狱道这六道处所,此六道随善恶二业所趣入,故称“诸趣”。


IP属地:重庆1楼2019-12-10 08:2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