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已是浑邪王吧 关注:36贴子:2,192
  • 2回复贴,共1

【——放垦蒙古·剧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9-12-04 01:07回复
    显宗年间,国家勤于兵战,贻误经济,岁久敝滋,至建昌帝即位之初,帑藏殚虚,民生疲弊。帝践祚八载,身亲庶务,心为民生国计所系,筹新政,振经济,复增帑储,然仅敷于国用,不及万泰盛世。
    曹元洵因禁西学事,顺圣心,内擢为礼部尚书,入直军机,趋为枢臣,因未择宗室王为主,得帝重视,遂一心辅弼圣王,多年兴学育才,以良臣称名。
    建昌x年x月,帝召中枢议政,筹中兴国家经济之策,礼部尚书曹元洵疏陈陕西、山西多无粮之地,请勘察边省黑地,试办升科①。帝允,诏二省巡抚办理,令黑地业户各赴所管官署呈报升科,许永远为业。山西巡抚曹元翧奏州县畏难苟安,呈报升科者寥寥,请申明赏罚。寻报两省黑地总数仅千馀顷,为防有污吏溺职,徇隐匿垦,帝遣郑王符远、敬王政声分查,然得可垦实数相差无几,查访地方,知自建昌始,几无战事,民生滋养,(绍贞-建昌的人口反弹效应)边省人口急增,大量黑地被垦,人地矛盾显露。元翧曾受元洵所托,于晋边勘察内蒙荒地,有意开垦蒙地,此事为郑、敬二王所知。
    曹元洵托门生睿王符京,将垦蒙之计献於肃王朝宗,意在笼络嫡胤,后疏陈晋边西北乌兰察布、伊克昭二盟蒙古十三旗,荒地甚多,土脉膏腴,筹议开垦蒙地,以实边储、裕度支,肃王、睿王附议。曹元洵对经济的不断干涉,引起温都正阳的注意,正阳对元洵的良臣之名素有偏见,道不同不相为谋,为彻底笼络严减,防止西北经济链被元洵干扰或利益冲突,正阳以蒙垦有伤满蒙稳固为由,打击曹元洵筹议。
    理藩院温都平钊上报察哈尔左右两翼旧垦约证不实,敬王先肃王一步,请命赴地核实,帝命郑王、平钊同行勘办。平钊勘得察哈尔部,自清初民人的陆续开垦,至建昌朝已垦近万顷,地区经济较之清初发展迅速,且大多牧厂的畜牧发展滞缓,奏议清理旧垦,开放新垦,帝允准,著派曹元洵为垦务大臣,驰赴晋边,督办垦务。敬王有意笼络母族曹氏,但事涉蒙古,因有前车之鉴(平钊剧本),郑王劝其权衡行事。
    帝有意权衡节制新旧枢臣,命温都正阳赴土谢图汗部安抚太后母族,暗示其暗中注意曹元洵垦务进展(帝此举实为使新旧枢臣相互节制、权力均衡)。正阳得帝默许,入喀尔喀前途经察哈尔部,以视察为名干预垦务,元洵碍于正阳权势,未敢阻拦,心留芥蒂。元洵主办左翼垦务,重以移民政策为主,传播汉民农耕文化,正阳则为笼络满蒙一体,明面不改押荒岁租款项,默许右翼各旗隐匿私垦,达成利益交易,故而察哈尔左右两翼的放垦总数有分别,风气亦有不同,元洵虽有察觉,却不敢言。正阳欲再干涉左翼垦务,元洵以耽误北上喀尔喀为由,半请半赶地送走正阳。察哈尔部放垦顺利,曹元洵再次提出放垦乌兰察布、伊克昭二盟蒙古十三旗,陈述移民垦边利于农耕文明传入蒙地,亦可使正统儒教思想融入蒙地,于满蒙汉三族均有裨益,又请由肃王、睿王一同办理,帝准奏,并命郑王、敬王留察哈尔办理丈放事务,期间得知正阳与察部右翼的利益体。
    曹元洵于包头设西盟垦务行辕,办理乌、伊二盟垦务,蒙垦告谕一经发布,遭到乌伊两盟王公扎萨克的一致反对,曹元洵与二王决定对二盟十三旗进行分批次放垦。外蒙车臣汗部前因达里冈爱协议多有不满,得知内蒙放垦,对被列入首批放垦的乌盟乌拉特三公旗暗中挑唆,三旗联衔乌盟各旗札萨克、台吉呈文抗垦,二王多次表白所办垦务必期于蒙古生计有益,决不使蒙古进项有损,仍遭拒垦,随后伊盟各旗亦效仿抗垦。知有外蒙干涉,乌盟放垦拖宕难进,元洵请理藩院对伊盟盟长施加压力, 平钊谈判,仍被拒绝。
    僵持之际,伊盟牧区被灾,引发瘟疫,牲畜死亡过半,在察哈尔办理垦地丈放的郑、敬二王得知,郑王因前事不敢轻易插手蒙务,但又记恨肃王有意报复,敬王亦有意试探昔日伴读平钊地立场,二人密谋涉入蒙垦事务,暗中以肃王之名分正阳利益,挑拨肃王与正阳关系。
    敬王奏请以盟长治灾善后不当为由,撤销其盟长职务,帝诏其二人驰赴伊盟,襄助办理垦务。二王抵伊,随即颁布谕旨革除盟长,并暗中逮捕阻止垦务的各旗章京,迫于天灾和清廷高压,新盟长被迫报垦。
    乌盟局势仍处困难,曹元洵欲用宣教之策,从山西移民入乌,郑王则以蒙汉不亲,提议由察部右翼的农耕蒙人进入乌盟,传播耕种,实为暗中交易。经二王劝说,乌盟四子王旗札萨克不顾反对派阻拦,以盟长名义向远在京中的正阳表达心意,书信中却提及欲与肃王达成利益体。敬王将盟长手书交予平钊,以垦务难以脱身为由,请平钊赴喀尔喀将手书交与正阳。
    平钊对敬王心存怀疑,将盟长手书截下,得知信中内容,与睿王暗访乌盟四子王旗,得知郑敬二王暗中作祟,然而事涉正阳,牵连肃王,遂按下不发,二人只将郑敬二王勾结乌盟之事告知曹元洵。曹元洵得知后,训斥敬王,却从中掌握了正阳与察哈尔部右翼勾结的罪证,元洵故意应允乌盟报垦款项优厚于伊盟,欲将事态严重化,逼出正阳。
    肃王、曹元洵暗中寻访车臣汗部,以达里冈爱协议施加压力,札文严饬车部不可干预内蒙事务。车部自乌盟乌拉特三公旗得知报垦款项,转入伊盟挑拨清廷垦务办理不公,伊盟各旗牧民再度抗垦暴动,组织“独贵龙”抗垦运动,乌盟乌拉特三公旗顺势加入抗垦,局势甚危。平钊急赴喀尔喀,将郑敬二王作祟之事告知正阳,正阳猜测曹元洵从中作祟。
    车臣汗部不断干预内蒙,帝震怒,肃王主持包头会盟,商谈乌伊二盟垦务,并请喀尔喀盟见证,元洵欲将正阳勾结罪状揭露,却遭正阳设局,车臣汗王储葬身火海,又将纵火罪名嫁祸乌盟,乌盟六旗王公皆坐罪革职。两盟十三旗因此内部散乱,自请放垦,元洵要求以《蒙垦告谕》初行之案报垦,实现移民实边,要求每旗王公子弟需有人学习农耕技术及儒教思想,两盟被迫达成协议。
    众人回京,一应皇子、官员各有封赏,帝留曹元洵询问垦务,元洵刻意提及于察哈尔右翼制订款项时,自己与正阳的政策理解不同,遂左右两翼待遇亦有区别,有乌伊两盟前车之鉴,奏请调整察部两翼的报垦款项一致,以免重蹈覆辙,帝允准(元洵实为暗指正阳伸手太长,皇帝反应随机)。礼部尚书曹元洵办理蒙垦有功,加正一品殿阁大学士衔。
    历史参考:
    ①:同治初,令黑地业户各赴所管官署呈报升科,许永远为业。御史陈俊奏:“直隶、奉天除昌平外,呈报升科者寥寥,盖由地方官吏徵收入己,延不具报,甚有将报地人抑勒刑逼诸弊。”帝遣大臣分查。大学士倭仁疏陈黑地升科,州县畏难苟安,请申明赏罚。寻定州县查出隐地逾二十顷优叙,升科地多者奖之;有徇隐匿垦、吏胥诈赇,以溺职论;其无赖假称委员,恐哧得赃,照例严惩。
    个人功绩:
    1,放垦两盟,以蒙地资源振兴经济,增帑储,添国用。
    2,移民实边,解决内地人地矛盾。
    3,农耕文化传入蒙古,借正统儒教思想控制蒙人,以期加强对蒙古控制。
    4,震慑外蒙,杜绝外蒙干预内蒙事务。
    前朝局势:
    1,个人:大方向已定,忠君良臣,于中枢渐渐立稳,政治目标明确。
    2,曹元洵&温都正阳:新旧枢臣的矛盾出现,基本奠定了二人的政治立场相对,中枢相互节制。
    3,曹元洵&肃王朝宗:通过门生睿王符京,向其示好,有意辅佐嫡胤,为后期偏向铺垫。
    4,肃王党&郑王党:郑敬二王的暗中作祟,使得两派矛盾深化。
    5,其他:敬王政声对昔日伴读温都平钊的试探,二人关系出现裂痕;敬王政声对母族曹氏的笼络滞缓,因曹元洵的偏向出现,日后走向待定;温都平钊系曹元洵门生,在老师和大家长之间的抉择,有待发展。


    2楼2019-12-04 01:46
    回复
      2025-05-12 04:00:50
      广告




      3楼2019-12-04 12: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