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吧 关注:144,498贴子:444,249

回复:历代名家名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61楼2019-12-14 04:58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62楼2019-12-14 04:58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63楼2019-12-14 04:58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64楼2019-12-14 04:59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65楼2019-12-14 04:59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66楼2019-12-14 05:00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67楼2019-12-14 05:00
              回复
                王羲之《散势帖》
                《散势帖》王羲之,又称《足下散势帖》,4行,34字。首见于《淳化阁帖》,《澄清堂帖》亦收刻。
                【原文】
                知足下散势小差,此慰无以为喻,云气力故尔,复以灼(胡)〔悒〕怛,想散患得差,余当以渐消息耳。
                【大意】
                得知您散势稍见好转,这对我的安慰用不着多说,说是气力使然,又使我焦灼忧虑。想必散发引起的疾患能转愈,其余小恙当会渐渐消弥吧!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68楼2019-12-14 05:12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69楼2019-12-14 05:12
                  回复
                    王羲之《集字圣教序(朱卧庵本)》二玄社(原色法帖选03)
                    原文(1):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像显可徽,虽愚不惑;形潜莫覩,在智犹迷。
                    释文(1):大家都知道天地是有形状的,包含而传承着生命;交替四季是无形的,隐藏着寒暑来往而使万物生长。所以对于天地的认识,即使平凡而愚笨的人也都知晓;但对于阴阳的认识,就是贤能而智慧的人也少知其规律。天地包容阴阳容易被人认识,是因天地有形;阴阳存于天地难辨是因其无形。由此可知:亲眼目睹事物的形状,即使愚笨的人也不疑惑;看不到事物的形状,聪慧的人有时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原文(2):旷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測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不疑惑者哉.
                    释文(2):况且佛法推崇的内容都是虚幻的,但却深邃隐秘,让人们进入不生不灭之门,广泛救助众多生灵,犹如法典统治治理者天下。更无法比拟的是具有产生和遏制事物的神奇力量。大到宇宙,小到极其细微的事物。无生无死,历经千年万载而不感到古旧;时有时无,承载着无数福祉而直到今日。佛法深藏着庄重和神奇,遵从佛法才知道其深不可测,法力无边;佛法孕育着深邃和宁静,推崇佛道才知其源头难测,源源流长。因此那些平庸无知、无才无能、浅俗不堪的人,面对佛法,能不感到疑惑吗。
                    原文(3):然则大教初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昔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弛而成化;当常现常,民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归真,迁仪越世。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于是微言广被,拯含类于三途;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然而真教难仰,莫能一其旨归;曲学易遵,耶正于焉纷纠。所以空有之论,或习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沿时而隆替。
                    释文(3):然而佛教产生兴起在古印度。却像明亮的梦一样在大唐流传,照耀着东方而传布仁爱。很久以前天地初开时,语言还没有传播,教化还没有形成。当今世界,人们仰慕品德,懂得遵循礼仪。等到昏暗模糊的意识到正本清源时,法度跨越时空发生了变化。早先佛祖光辉容颜被另外的色彩遮盖,佛光照不到三千大千世界;今朝她美好的形象才得以展开,我们似乎看到空中端坐着佛像,甚至连他身上的三十二个特征都清晰可见。于是精妙的语言广泛流传,在生离死别的路上拯救所有的生灵。先辈们说的有道理的话久远传播引导众生走上修行度过苦难的十个阶位。然而真教一般都难以流传,不能按照统一的意旨归属到一起,而邪僻的学问却容易让人遵从,于是邪正教派之间产生纷争,交错杂乱。空宗派和有宗派产生各自观点,有时沿袭旧俗而产生纷争。于是大成佛教和小成佛教学说就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兴衰中交替流传。
                    原文(4):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孔之心;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精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思欲分条析理,广彼前文;截伪续真,开兹后学。是以翘心静土,往游西域,乘危远迈,扙策孤征。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沙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踪。诚重劳轻,求深愿达。周游西域,十有七年。穷历道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飧风;鹿箢鷲峰,瞻奇仰异。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一乘五津之道,驰骤于心田;八藏三箧之文,波涛于口海。
                    释文(4):玄奘法师是习修佛法的领袖,自幼忠于真理原则且聪慧过人。很早对“色、非、性”三空就有较深的理解和领悟;长大后具有了良好的思想境界,具备了包容之心和“音响忍、柔顺忍、不退忍、无生法忍”四忍的品行。大自然的盛况美景,也比不上他的清丽华美;晶莹剔透的露珠,也比不上他的明朗润泽。所以他智慧过人,精神清透,超脱凡俗,赫然卓立,自古以来无人和他相提并论。他专心致志地提高自己的造诣,悲怜正统佛学的衰退,对佛教深感忧虑,对佛教精深理论的错误深感叹惜。因此下决心对佛学分析梳理,对古典经文典籍发扬光大,去伪存真,为后人学习佛法创造条件。他极其向往大乘佛教传说佛所居住的世界,到达古印度等138个国家。中间他战胜许多困难险阻,向古印度前进,拄着拐杖独自远行。早晨冒着漫天飞雪,有时迷失了方向;傍晚刮起滚滚风沙,有时辨不清目标。就这样走过了无数穷山恶水,透过弥散的烟雾,看到他行进的身影;经历了许多寒冬酷暑,细数行进的脚印,见证他留下的深深足迹。他重事业,轻劳苦,心胸豁达,周游列国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70楼2019-12-15 06:43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71楼2019-12-15 06:44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72楼2019-12-15 06:45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73楼2019-12-15 06:45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74楼2019-12-15 06:46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75楼2019-12-15 06: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