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吧 关注:143,937贴子:444,076

回复:历代名家名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1楼2019-12-09 12:11
回复
    王羲之“丧乱三帖”帖有“延历敕定”朱文印。延历为日本桓武天王年号(公元782——805年),相当于中国唐代德宗朝。此三帖实为唐模本。可见当时模写后不久即流入日本。(注:此卷现已被改为轴装),2006年3月于上海博物馆举办的《中日书法珍品展》上展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2楼2019-12-10 04:49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3楼2019-12-10 04:49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4楼2019-12-10 04:49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5楼2019-12-10 04:49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6楼2019-12-10 04:50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7楼2019-12-10 04:50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8楼2019-12-10 04:50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9楼2019-12-10 04:50
                  回复
                    书法字帖 | 王羲之-奉橘帖
                    王羲之行书《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三帖连为一纸。王羲之的墨迹流传到今天的大都为响拓勾摹本。 例如王羲之的《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为唐人双钩填廓摹本。所谓响拓勾摹本,是指在照相印刷术发明之前,古人为了保护书画艺术品原迹,采用临摹的方法制作副本和复本。所谓“摹”,就是对原作真迹摹写,力求丝毫不差。书法摹写称之为“响拓”,绘画摹写称之为“移画”。这一风气在唐宋时最盛,在唐朝,就有官方设置的许多专门摹拓书法名迹的“御府”,下有专门摹拓书法的人员,不少人都是此中高手。如今,东晋王羲之等人的书法真迹已经荡然无存,这些唐朝的摹本就显得尤其珍贵。唐代因摹刻技术很高,笔意俱存,宛如手写,也可窥见王羲之行书的面貌。
                    《奉橘帖》字形大小偃仰,饶富变化,“三”字如横空掠燕,笔画互有照应,“百”字起笔上扬,末画斜下挫锋,笔锋几经转折,并露出贼毫,“未”字出现两次,笔法也不尽相同。其他如“白”、“奉”等字。也是变化不一。可谓从心所欲不逾矩。
                    《奉橘帖》在唐代就很有名,诗人韦应物有诗句说:“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更待满林霜。”用的就是这件书蹟的典故。开皇十八年(598)三月二十七日参军学士诸葛颖,諮议参军开府学士柳顾言,释智果跋其尾。”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0楼2019-12-10 04:58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1楼2019-12-10 04:59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2楼2019-12-10 04:59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3楼2019-12-10 04:59
                          回复
                            《寒切帖》又名《廿七帖》、《谢司马帖》。 唐人勾填本,有乌丝栏。纵25.6厘米,横21.5厘米,草书五行,五十字。卷尾有董其昌、娄坚题记。此帖宋代曾入绍兴内府,明代流入民间,明韩世能、王锡爵,清王时敏等递藏,是一件流传有绪的书法艺术珍品。
                            其中“谢司马”应为谢安。谢安为王羲之至友。谢安于升平四年(公元360年)出山为桓温西司马,时41岁。此信应写于此年,次年,即升平五年,王羲之逝世。因此,此书应是王羲之晚年书写。
                            此帖书体遒勁妍润 ,沉著流動,写时好像毫不费力,体现王羲之晚年书法高度成熟,水到渠成,极致妙处。正如唐人孙过庭说:“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平和,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所以能够“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
                            王羲之《寒切帖》纸本章草 25.6×21.5cm 天津博物馆藏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4楼2019-12-10 05:03
                            回复
                              释文: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书,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忧劳久悬情。吾食至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不一一。羲之报。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5楼2019-12-10 05: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