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心云影
吧主16
@贴吧用户_0891NyA刘姥姥不简单
2007年02月15日 07:30:32 来源:北京日报
…………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家,历史上曾与金陵王家有过一点“绕脖子”的关系(王昆仑语),就是:王狗儿的爷爷,在北京做小京官时,与金陵王家王熙凤小姐的做大京官的爷爷,曾在同一个衙门里供职,王狗儿的爷爷因为贪王熙凤的爷爷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于是王狗儿的爷爷成了王熙凤的爷爷的“本家”…………
但刘姥姥可没忘记这层关系。她“闯”进大观园的办法,就是利用这层关系。“闯”大观园的动议,缘于一次王狗儿因生活困难而发牢骚。王狗儿埋怨生活太清苦,刘姥姥便帮他出了个主意:利用与金陵王家的旧关系,到贾府弄钱去!清代,有一种风俗叫“打抽丰”,也叫“打秋风”,就是利用各种关系到富贵人家去求得钱财。刘姥姥出的主意,就是去贾府“打抽丰”…………
…………
刘姥姥虽是个乡野农妇,却极会逢迎。初见贾母时,便立刻说出一句新奇的问候语:“请老寿星安!”既巧妙,又恰当,博得了老太太满心欢喜。我猜测,她这句话很可能是提前就琢磨好了的,要不就是她太熟于逢迎,脱口便说出了。
刘姥姥当过清客,这恐怕是很多人没想到的,甚至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她确实当了一回清客,不过是这个清客有点特别罢了。
清客也叫篾片,是明清时代专门在富贵人家帮闲凑趣的门客。鲁迅对清客曾有过一个简要的说明:“明末清初的时候,一份人家必有帮闲的东西存在的。那些会念书会下棋会画画的人,陪主人念念书,下下棋,画几笔画,这叫做帮闲,也就是篾片!”(《集外集拾遗·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贾府里便有不少这样的清客,如詹光、单聘仁、程日兴、胡斯来等。刘姥姥当然不是这种正规的清客,她没有文艺方面的技艺,有的只是一点粗俗的草根本领。但就是靠着这点本领,她把帮闲凑趣的职事完成得呱呱叫…………
从外表看,刘姥姥很土气,像个粗人,实际上她不乏内秀,甚至多少有一点文化素养。你看,刘姥姥与人谈话,常会引用一些成语俗谚,不但脱口而出,而且恰到好处。第六回中,在不多的几次谈话中,她就用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侯门似海”、“贵人多忘事”、“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等成语俗谚。第四十回中,她在恭维主人时,又用了“大家住大房”、“礼出大家”等成语俗谚。与鸳鸯对酒令时,她对出的文词虽然俗浅,却都能合辙押韵。在刘姥姥的肚子里,还真有一点东西呢。她的这种语言能力,在一般庄稼人中,是很少见的。
刘姥姥是个纯粹的乡野老妇吗?她是否有过都市生活的经历?一些红学家因为从她身上看到一些小市民的影子而发出疑问。我也曾有过类似的想法。王昆仑先生推测,刘姥姥“可能有过都市生活的见闻与磨练”。(《红楼梦人物论》)这个推测,大概是有些道理的。封建时代的小市民,一般来讲,既具有善良、勤劳和淳厚的品性,又常有庸俗、投机、油滑等毛病。刘姥姥就似乎兼有二者。萨孟武先生曾这样评论刘姥姥:刘姥姥当过清客,而在救巧姐一事上,又是侠客。(《〈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清客加侠客,这是萨先生的两点论。刘姥姥的本质无疑是善良的,人也是可爱的,但也确有些小市民身上常见的毛病。
刘姥姥究竟有没有都市生活的经历?恐怕谁也不能断言。曹雪芹没有这样描写过。实际上,像刘姥姥这种精明、有心计的人,未必都产生于有过都市生活经历的人当中。在农民中,也是会有这种人的。史学家黎澍先生就讲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千万不要小看了农民。我在湖南家乡见过一些农民,工于心计,手段不凡,可不简单。”(陈铁健《绿竹水南集》)在环境复杂一些的农村中,也是可以历练出精明或油滑的人来的。
文末,说一说林黛玉的眼力。对于刘姥姥的“打抽丰”,黛玉是洞若观火的;对刘姥姥逢迎取媚的表演,黛玉很看不惯。别人对刘姥姥的逢迎凑趣都是哈哈一笑,黛玉却讥讽刘姥姥是“母蝗虫”,是“百兽率舞”中的笨牛。林黛玉的眼力是很“毒”的,她看出了刘姥姥身上的一些不那么质朴的地方。这也许是曹雪芹自己的看法吧?
收起回复封删除371楼2017-02-02 00:21
春风拂面

:

封 | 禁言 | 删除 | 2017-2-9 09:12回复
w1367462: 独到!封 | 禁言 | 删除 | 2017-10-8 16:1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