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我不是老陕,我是老陇,但是家乡天水在文化氛围上确实更近陕西关中一带而与河西走廊为代表的甘肃风格有异。要说起这一带人民的文化生活,基本上也没啥文化生活,也就一个秦腔。过年,听秦腔;过寿,唱秦腔;下地,吼秦腔;日常生活,哼秦腔。我自己从小被奶奶牵着手赶庙会看秦腔,每天在家里随时随地听老妈哼秦腔。不是三娘教子,就是秦香莲如何如何。这一带的人民,我的亲人、族人、邻里、亲戚,他们的道德判断,价值依归,行为做派,是非观念,待人接物,家族传承,仔细观察,无一不是出自秦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等等家家挂在中堂上的对联就是集中反映。反过来可以说,秦腔这种艺术形态,就是陕甘一带人民朴素价值观道德观的集中反应。
在我看来,和歌剧类似,秦腔里最好的就是情感渲染能力。水袖一抖,肩膀一颤,胡须一甩,帽翅一闪,好好的一句话他不直说,而是依依呀呀抑扬婉转唱出来,那就是带了感情,再配合锣鼓家伙铿铿锵锵,很容易就把你带入那个氛围。秦香莲哭腔一起,你的眼泪就不由自主想要下来,黑包公沙哑的嗓音一吼,你浑身上下的愤懑好像也一下子抒发了出来。——我不想说,我一不小心竟然看完了全本秦腔《铡美案》。
在我看来,和歌剧类似,秦腔里最好的就是情感渲染能力。水袖一抖,肩膀一颤,胡须一甩,帽翅一闪,好好的一句话他不直说,而是依依呀呀抑扬婉转唱出来,那就是带了感情,再配合锣鼓家伙铿铿锵锵,很容易就把你带入那个氛围。秦香莲哭腔一起,你的眼泪就不由自主想要下来,黑包公沙哑的嗓音一吼,你浑身上下的愤懑好像也一下子抒发了出来。——我不想说,我一不小心竟然看完了全本秦腔《铡美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