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也在改变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当下,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有了自己的手机、电话手表。很多家长给孩子买手机是出于方便的考虑,但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可能背离了家长的初衷。因此,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表示:给孩子配手机、电话手表是否真的是“刚需”?
学生:大多同学配备了手机
林女士是我市某医院的医生,两个月前,她给刚升入初中的孩子配了一部智能手机。在她看来,中学生有自己的手机很正常。“现在这代孩子都是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我的孩子在小学低年级就有了电话手表,家里配有电脑、笔记本等电子产品。”林女士说,她给孩子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孩子和家里联系。
家住胜利北路的市民王先生的女儿正在读小学三年级,每天放学自己回家,为了随时掌握孩子的动向,从二年级开始,他就给孩子购买了电话手表。王先生说,他发现孩子每天都在玩电话手表上的小游戏,还用手表查资料。他为此担心孩子盯着这么小的屏幕时间长了会损伤眼睛,会时常留意孩子使用手表的情况。王先生说,现在女儿班里的同学几乎所有人都有电话手表。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会互相添加好友,讨论一些游戏的玩法;不在一起的时候,会互相打电话、微聊。
陈先生的儿子上初一时,因为期末考试成绩优秀,他和妻子一激动,就奖励了孩子一部智能手机,而孩子却因此迷上了手机游戏。“现在,儿子读初三了,一到节假日或放寒暑假,就偷偷打游戏,防不胜防。”陈先生说。
高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女儿今年读高二,高一时开始给女儿配备了一部智能手机,女儿便与手机形影不离,还经常用手机在网上看小说,严重影响了女儿的学习。高女士说,高中学生持有手机中,智能手机持有率很高,而家长给孩子配手机的初衷均是为了方便联系。
采访中,一些家长认为,孩子使用手机,主要用来与家长联系、打游戏、聊天、看小说、听音乐和查阅学习资料。家长们坦言,除了与家长联系这项以外,孩子对手机的使用并不符合自己给孩子配备手机的初衷。因此,很多家长陷入两难:不配手机,不能随时掌握孩子动向;配手机,又担心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家长:无法正确引导使用
一个月前的一个周一的早晨,我市某小学学生正在上第一节课,一名五年级的学生称自己肚子疼向老师请假上厕所,却被另一名老师发现他在厕所玩手机。该名学生家长因此被叫到学校。这位家长告诉老师,他和爱人平时各自照顾生意,孩子下学后多数时间在“小饭桌”,为了方便与孩子联系,同时方便孩子查找学习资料,以及完成老师布置的线上作业,从四年级开始,他们为孩子配备了手机。配备手机后,他们发现,儿子经常用手机刷视频,浏览微博、论坛,也用来打游戏,“也不能时时跟在孩子身边看着,挺头疼的”。
“孩子一回家就会找我们的手机玩,平时大家就防着他。可是,有时老师会留线上作业,我们不得不让孩子使用手机。”说起线上作业,家长周女士很有话说,老师有时会在手机上布置作业,每次儿子做作业,周女士一不留神,他就打开游戏或视频软件,或者做完作业不吭声继续玩手机,直到周女士大声呵斥才肯把手机放下。周女士说,“我觉得老师在手机上布置作业的初衷是好的,孩子能有更多种形式学习,学习个性化,还能方便老师批改,不过要怎么保证孩子真正有效地使用电子产品是个大难题。”周女士说,自己平时一直在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但为了作业,孩子再紧盯屏幕家长也无话可说。
郭先生说,他家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手机争夺战,为了防止孩子用手机上网,他将手机设置成不可使用移动信号上网,同时他频频更换家里的WIFI密码,即使是这样,孩子还是学会了用热点蹭网,在与孩子的“斗智斗勇”中,郭先生终于学会了关闭热点,但还是对孩子悄悄通过他的手机开通热点,防不胜防。
采访中,很多家长坦言无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初二学生家长边先生对记者说,手机像是“长”在女儿的手上,甚至吃饭都不离手,“我但凡看见都会训斥,但基本是当时听话,下次还犯。”市民刘女士每天早晨开车送孩子和同院的另一个孩子上学,每天上学路上,两个孩子几乎零交流,都在抓紧时间玩电话手表。有时候,刘女士想和两个孩子交流,也被“您专心开车吧”等话语堵回,一路上车内异常安静。家长圈内因此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要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很多家长是真真切切地见到了这种“毁掉”,才拒绝孩子与手机接触的。
老师:不要再给孩子配手机了
我市一名小学四年级班主任老师告诉记者,手机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影响巨大,很多学生因手机而影响学习,甚至影响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位老师介绍,在上课期间,经常有学生的电话手表发出来电声音,讲课经常因此而被打断。她一直坚持让学生到校后将手机关机或干脆不要带手机到校,但无论你怎么强调,还是有学生我行我素。不仅如此,经常有学生通过电话手表查找学习答案,比如计算题、数学公式、英语单词等内容,还有的学生间通过微聊互相传递答案。“每名老师用一双眼盯这么多学生,真是让人感到力不从心。”这名老师无奈地说。
一名从事二十多年教学的初中老师表示,中小学生自制力差,抵制不了网络游戏和低俗、暴力内容的侵蚀,沉迷手机网络的机率大,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他告诉记者,去年,他发现班里有一名女生有两部手机,一部手机与父母联系,另一部手机专门打游戏。因为沉迷手机游戏,这名学生从班里成绩前5名直线下降到40多名。他表示,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有时候你还会在校园的角落里发现几名学生一起围着玩手机游戏,玩的学生满嘴脏话,看的学生激动附和。此外,这名老师还认为,目前,他班上70%的学生已经佩戴了眼镜,这可能与孩子的课业负担有关系,但也与沉迷手机有着密切关系,他希望每一名家长都要将孩子使用手机问题重视起来。
这两名老师表示,特别是智能手机对学生来说弊大于利。他们认为,其实家长完全没有必要给学生配备手机,一般在学校,班主任老师的手机几乎24小时开机,所有班级都有家长群,家长之间可相互沟通,绝大多数学校均无监控死角,大街上都有天网监控设备,家长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孩子安全,联系校内孩子可以随时通过老师传达。他们同时认为,校园有必要开展“清网行动”,让学生远离手机等电子设备,目的是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同时,要实现校园“零手机”,还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共同发力。
采访中,还有一些老师认为,中小学校在学生携带和使用手机的问题应当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宣传,同时手机制造企业可以专门制作学生手机,或者设置青少年模式之类的功能,促进青少年合理使用手机。他们当中的一位老师注意到,现在有的手机App推出了青少年模式,她希望这种做法得到普及。他们建议,第一,鼓励手机制造商开发专供学生使用的手机。第二,网络运营商在信息推送上进行分类,对中学生推送适合他们的信息,同时接受政府的监督管理。第三,学校教师、家长就正确使用手机对学生加强引导。
【记者手记】莫把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当小事
当前,对于孩子使用手机引发的问题,在老师和家长中的关注度持续升高。他们普遍认为,中小学生长期使用手机,减少了运动时间,对颈椎、视力有较大影响;手机内容过于“丰富多彩”,又有视频,又有游戏,挤占了学生的大量学习时间,给学校的正常教学带来了系列不利因素。但是他们也表示,虽然大家得到了统一的认识,但在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这表现在,学校要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缺乏法律依据;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力度不够;家长未严格制止孩子携带手机进入校园;对于回家后孩子使用手机的情况,家长未能做到有效监督。同时,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也认为,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是否应该当做“洪水猛兽”,是否有些“小题大做”?
采访中,一些资深的老师普遍表示,孩子使用手机绝不是什么小事,全社会应该形成共识,建议国家尽快立法,以禁止手机进入校园,并且净化网络内容。此外,对适用禁令的各个年龄段的学生也应细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应该区别对待。
学生:大多同学配备了手机
林女士是我市某医院的医生,两个月前,她给刚升入初中的孩子配了一部智能手机。在她看来,中学生有自己的手机很正常。“现在这代孩子都是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我的孩子在小学低年级就有了电话手表,家里配有电脑、笔记本等电子产品。”林女士说,她给孩子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孩子和家里联系。
家住胜利北路的市民王先生的女儿正在读小学三年级,每天放学自己回家,为了随时掌握孩子的动向,从二年级开始,他就给孩子购买了电话手表。王先生说,他发现孩子每天都在玩电话手表上的小游戏,还用手表查资料。他为此担心孩子盯着这么小的屏幕时间长了会损伤眼睛,会时常留意孩子使用手表的情况。王先生说,现在女儿班里的同学几乎所有人都有电话手表。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会互相添加好友,讨论一些游戏的玩法;不在一起的时候,会互相打电话、微聊。
陈先生的儿子上初一时,因为期末考试成绩优秀,他和妻子一激动,就奖励了孩子一部智能手机,而孩子却因此迷上了手机游戏。“现在,儿子读初三了,一到节假日或放寒暑假,就偷偷打游戏,防不胜防。”陈先生说。
高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女儿今年读高二,高一时开始给女儿配备了一部智能手机,女儿便与手机形影不离,还经常用手机在网上看小说,严重影响了女儿的学习。高女士说,高中学生持有手机中,智能手机持有率很高,而家长给孩子配手机的初衷均是为了方便联系。
采访中,一些家长认为,孩子使用手机,主要用来与家长联系、打游戏、聊天、看小说、听音乐和查阅学习资料。家长们坦言,除了与家长联系这项以外,孩子对手机的使用并不符合自己给孩子配备手机的初衷。因此,很多家长陷入两难:不配手机,不能随时掌握孩子动向;配手机,又担心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家长:无法正确引导使用
一个月前的一个周一的早晨,我市某小学学生正在上第一节课,一名五年级的学生称自己肚子疼向老师请假上厕所,却被另一名老师发现他在厕所玩手机。该名学生家长因此被叫到学校。这位家长告诉老师,他和爱人平时各自照顾生意,孩子下学后多数时间在“小饭桌”,为了方便与孩子联系,同时方便孩子查找学习资料,以及完成老师布置的线上作业,从四年级开始,他们为孩子配备了手机。配备手机后,他们发现,儿子经常用手机刷视频,浏览微博、论坛,也用来打游戏,“也不能时时跟在孩子身边看着,挺头疼的”。
“孩子一回家就会找我们的手机玩,平时大家就防着他。可是,有时老师会留线上作业,我们不得不让孩子使用手机。”说起线上作业,家长周女士很有话说,老师有时会在手机上布置作业,每次儿子做作业,周女士一不留神,他就打开游戏或视频软件,或者做完作业不吭声继续玩手机,直到周女士大声呵斥才肯把手机放下。周女士说,“我觉得老师在手机上布置作业的初衷是好的,孩子能有更多种形式学习,学习个性化,还能方便老师批改,不过要怎么保证孩子真正有效地使用电子产品是个大难题。”周女士说,自己平时一直在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但为了作业,孩子再紧盯屏幕家长也无话可说。
郭先生说,他家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手机争夺战,为了防止孩子用手机上网,他将手机设置成不可使用移动信号上网,同时他频频更换家里的WIFI密码,即使是这样,孩子还是学会了用热点蹭网,在与孩子的“斗智斗勇”中,郭先生终于学会了关闭热点,但还是对孩子悄悄通过他的手机开通热点,防不胜防。
采访中,很多家长坦言无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初二学生家长边先生对记者说,手机像是“长”在女儿的手上,甚至吃饭都不离手,“我但凡看见都会训斥,但基本是当时听话,下次还犯。”市民刘女士每天早晨开车送孩子和同院的另一个孩子上学,每天上学路上,两个孩子几乎零交流,都在抓紧时间玩电话手表。有时候,刘女士想和两个孩子交流,也被“您专心开车吧”等话语堵回,一路上车内异常安静。家长圈内因此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要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很多家长是真真切切地见到了这种“毁掉”,才拒绝孩子与手机接触的。
老师:不要再给孩子配手机了
我市一名小学四年级班主任老师告诉记者,手机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影响巨大,很多学生因手机而影响学习,甚至影响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位老师介绍,在上课期间,经常有学生的电话手表发出来电声音,讲课经常因此而被打断。她一直坚持让学生到校后将手机关机或干脆不要带手机到校,但无论你怎么强调,还是有学生我行我素。不仅如此,经常有学生通过电话手表查找学习答案,比如计算题、数学公式、英语单词等内容,还有的学生间通过微聊互相传递答案。“每名老师用一双眼盯这么多学生,真是让人感到力不从心。”这名老师无奈地说。
一名从事二十多年教学的初中老师表示,中小学生自制力差,抵制不了网络游戏和低俗、暴力内容的侵蚀,沉迷手机网络的机率大,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他告诉记者,去年,他发现班里有一名女生有两部手机,一部手机与父母联系,另一部手机专门打游戏。因为沉迷手机游戏,这名学生从班里成绩前5名直线下降到40多名。他表示,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有时候你还会在校园的角落里发现几名学生一起围着玩手机游戏,玩的学生满嘴脏话,看的学生激动附和。此外,这名老师还认为,目前,他班上70%的学生已经佩戴了眼镜,这可能与孩子的课业负担有关系,但也与沉迷手机有着密切关系,他希望每一名家长都要将孩子使用手机问题重视起来。
这两名老师表示,特别是智能手机对学生来说弊大于利。他们认为,其实家长完全没有必要给学生配备手机,一般在学校,班主任老师的手机几乎24小时开机,所有班级都有家长群,家长之间可相互沟通,绝大多数学校均无监控死角,大街上都有天网监控设备,家长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孩子安全,联系校内孩子可以随时通过老师传达。他们同时认为,校园有必要开展“清网行动”,让学生远离手机等电子设备,目的是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同时,要实现校园“零手机”,还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共同发力。
采访中,还有一些老师认为,中小学校在学生携带和使用手机的问题应当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宣传,同时手机制造企业可以专门制作学生手机,或者设置青少年模式之类的功能,促进青少年合理使用手机。他们当中的一位老师注意到,现在有的手机App推出了青少年模式,她希望这种做法得到普及。他们建议,第一,鼓励手机制造商开发专供学生使用的手机。第二,网络运营商在信息推送上进行分类,对中学生推送适合他们的信息,同时接受政府的监督管理。第三,学校教师、家长就正确使用手机对学生加强引导。
【记者手记】莫把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当小事
当前,对于孩子使用手机引发的问题,在老师和家长中的关注度持续升高。他们普遍认为,中小学生长期使用手机,减少了运动时间,对颈椎、视力有较大影响;手机内容过于“丰富多彩”,又有视频,又有游戏,挤占了学生的大量学习时间,给学校的正常教学带来了系列不利因素。但是他们也表示,虽然大家得到了统一的认识,但在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这表现在,学校要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缺乏法律依据;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力度不够;家长未严格制止孩子携带手机进入校园;对于回家后孩子使用手机的情况,家长未能做到有效监督。同时,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也认为,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是否应该当做“洪水猛兽”,是否有些“小题大做”?
采访中,一些资深的老师普遍表示,孩子使用手机绝不是什么小事,全社会应该形成共识,建议国家尽快立法,以禁止手机进入校园,并且净化网络内容。此外,对适用禁令的各个年龄段的学生也应细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应该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