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明吧 关注:5,144贴子:331,571

回复:看完窃明,有些几点不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个人觉得你少看了一个方面
    如果黄石的败是下面这种情况: 海面进剿不利,反而不断的被海盗侵入内陆,那么海商为了自己的利益,必然会跟海盗勾结.
    但是显然不是这样,现在的局面是海盗只能死守海面,而黄石能够保证地面上的安全. 这样一来,黄石是拥有进攻的潜力而海盗没有,所以看起来海盗虽然一次次在海战中取得了胜利,但是始终处于守势;所以海商不会把宝押给这种死定了的局面的.
     给我的感觉,这种局面大概跟赵国李牧4胜而亡的局面差不多...
      


IP属地:辽宁16楼2009-09-01 14:45
回复
    • 222.177.15.*
    说到信用的话,
    故事当中黄石是太子少保,又是明国正热门的英雄人物
    又拉了明政府当后台
    他的信用倒不必怀疑
    海盗最终都是海盗。
    就像后金跟明国。
    后金几次作战胜利,全灭了明国几十万的军队。
    但是蒙古诸部,只要看到明国还要打,还要拼命。
    就都不信后金可以最终胜利,还是买明国胜
    (虽然这次的结果真是像连出了20次豹子那么见鬼。。。。)


    17楼2009-09-01 15:08
    回复
      • 60.247.100.*
      黄石不是搞了个黑暗理事会么,这个是大杀器啊,债券把商人骗上黄石的船,黑暗理事会则是把商人绑紧了,这样如果商人与海盗勾结,那等于是自己给自己脖子拴上绳套儿了。
      把商人和黄石绑紧后,即使军事上失利,那商人们也只能死顶黄石了,这就像是朱巡抚的心态,到最后完全是赌博,只要胜了,就是一本万利,输了财散人亡,所以海军输两次是死,输十次还是死,那就挺到底吧。
      既然商人这么死顶,那黄石的信用就不会破产,而且黄石在陆路的清剿本来就成功了,海战输几次他的地位都不会动摇,海盗们输一次就死路一条了,信用自然也就有保证了。所以黄石的信用即使会受到些影响,但是难以崩溃啊。
      另外海盗们不会乱跑,也在于他们已经是孤悬海外,根基不稳,没有余力伸出触角,而若是集体转移的话,等于放任黄石壮大,等到海贼们累死累活江浙或者两广站稳,恐怕面对的就是无比强大的福宁海军。这种死磕的战斗,谁先松劲,谁就将被彻底压制。除非郑一官等改为在海上打游击,做小买卖,但是他们离掌控大明海路只有一步之遥,谁有那种魄力放手啊。
      


      18楼2009-09-01 16:47
      回复
        18l 参照英国鸦蛋疼片蛋疼战争,参照倭蛋疼寇.    到了后期,海盗都开始跑了,甚至粮草都成问题了,郑一官还憋着. 何况当不了福建水师,打垮江浙水师,他就可能当江浙水师,打垮广州水师,他就可能当广州水师. 与其在福建挨饿,为何不沿岸打过去.
        


        19楼2009-09-01 20:54
        回复
          • 221.6.170.*
          回复:19楼
             何况当不了福建水师,打垮江浙水师,他就可能当江浙水师,打垮广州水师,他就可能当广州水师.
             什么意思?不懂。


          20楼2009-09-01 21:39
          回复
            • 60.247.100.*
            LZ,郑一官被黄石从福建赶跑了~~然后浙江,广东的官府就把他们给招安了?这两省的官儿们想被御史喷死么~~~
            且不说郑一官等放弃根据地,到了外乡是否还能有战斗力-毕竟他们手下很多都是福建人,背井离乡对很多人来说是无法接收的。
            即使真击败了当地的水师,有黄石成功的先例在,也没人敢轻言招安啊,这不是摆明了在告诉别人自己比不过福建的官员么。而且他们籍贯可是福建,福建的官员不说招安,没人敢乱拿主义。


            21楼2009-09-01 22:31
            回复
              • 117.26.239.*
              以前美国人有一句话---债多了,就不再是借债的人的问题,而是债权人的问题了。他们不借不行啊,因为不借就连前面的帐都收不回来了,所以只有不停的借。跟今天中国借贷给美国人是一样的。


              22楼2009-09-20 10:39
              回复
                • 125.39.91.*
                外传
                     《国史记,太祖武功实录》
                     天启二年,孔有德率军民南逃,途遇太祖。建虏迫之甚急,太祖、有德引军殿后,辽民转危为安。
                     其间,建虏数窘明师,太祖力竭,几不得脱。随卫自荐相代,请约以十年期,为报血仇。太祖曰:可。得脱困往旅顺。
                     十年之期未半,太祖跃马辽阳,格毙虏酋,遂祭亡者,告以不负前言。
                     遂令天下耸动,赞语响彻海内:不言则矣,言则必诺,真重于泰山哉!
                     史氏敬曰:季布一诺,价逾千金,况真龙焉?
                


                23楼2009-09-26 22:55
                回复
                     《国史记,太祖实录》
                       天启二年,明将毛文龙遣太祖出镇长生,同行兵不过百,民不过千。长生,辽海一荒岛尔,亩不过三十万,田桑俱无。
                       有圣君生,则良臣出,自古皆然。
                       太祖治军演武,慢熊从龙佐益,求德制刑律众,致远掌库,定远练兵。法令细密,号令森然,长生军遂兴哉!
                       擢鲍博文,辟土劝农,兼以渔猎。柳清扬辟海路,商贾来往熙攘。纵横阡陌,丰饶出产,长生遂成乱世乐土。
                       民众扶老携幼,源源往投长生,辽左豪杰仰慕,争向军前效力,更有泰西邓肯,不远涉洋亿里,一时群贤毕至,真如川之归海。
                       天启六年八月,高皇后幸长生,观而大奇:长生何多才乎?
                       太祖笑曰:不患无千里马,而患无伯乐也。
                       后贺太祖:君之所思,可谓得也!
                       史氏敬曰:
                       太祖龙潜长生,群臣附尾而达,虽属天意,亦在人谋。太祖练兵长生,收拢才俊,实乃我朝得国之根本也。
                  


                  IP属地:天津24楼2009-09-26 22:56
                  回复
                    • 221.221.150.*
                    骑兵绕道?
                    前题是要有道才能绕...
                    或者在大平原.
                    如果是山区..
                    全是些乱石和野树,路都少有..绕毛的道啊?


                    25楼2009-09-28 09:21
                    回复
                      回复:25楼
                      那骑兵不是比步兵慢了嘛


                      IP属地:上海26楼2009-11-18 16:14
                      回复
                        第2 个问题:
                        坐等海商想通死局,还不如暗中派人造声势,也就是宣传,更可以安排些人“踊跃购买”,这些熊猫没写,咱可以当他写了


                        IP属地:上海27楼2009-11-18 16:18
                        回复
                          • 61.167.142.*
                          因为福宁的信用没有破产,所以以福宁的债券就有信用
                          ---------------------------------
                             老百姓谁敢相信你官府的“信用”?!
                          你手里拿着致人死命的武器,你要是不还钱了,谁也不敢支楞毛。
                          你的武力越强大,老百姓对你的不信任度就越大!就是这个成正比
                          关系。


                          28楼2009-11-18 16:26
                          收起回复
                            “在有些崎岖的小路行走,每一座小丘,他们都要将其填平,每一条小溪,他们都架起浮桥;这样,我们花了四天时间,才走了十二英里”
                            “走了一个多月,才走了不到100英里,即使在欧洲人看来,这样的速度也令人不耐烦”
                            ---华盛顿传
                            布拉雷克大屠杀前英军在无敌军阻拦情况下日行军速度为3英里
                            如果是这样的步兵的话,咱家无话可说。。。。。。


                            30楼2009-11-19 22:03
                            回复
                              回复:30楼
                              你怀疑伟大的红衣军?
                              呵呵,说笑,美洲部队的主力是黑森军,特别是步兵,几乎全是黑森雇佣兵,只有少量骑兵是英国正规部队(我指不是临时雇佣的部队,当然大家都知道红衣军内其实是很多德意志人的,不过那都是编成常备团的),雇佣兵的一大特点就是行军奇慢,而红衣军嘛。。。特点也是慢。。。
                              拼步兵速度,应该拿大帝或者皇帝的步兵比。。。


                              IP属地:广东31楼2009-11-20 02: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