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吧 关注:851贴子:7,372

不可不看的新修仲氏家谱

收藏回复

  • 210.82.107.*
http://blog.sina.com.cn/sanshantang


1楼2009-08-27 15:54回复
    先贤仲子经典绣像并像赞


    IP属地:广东禁言 |2楼2009-08-31 19:07
    回复
      2025-05-12 22:58:32
      广告
      猗欤鲁哲,义勇无俦。独立不惧,从政惟优。
      钦属仁圣


      IP属地:广东禁言 |3楼2009-08-31 19:07
      回复
        再说黄县仲氏的来源(兼谈为什么黄县是南宗)(2009-08-30 02:23) 标签:杂谈   分类:各地族裔播迁 
        黄县始祖究竟是仲昔还是仲谦,对于这个问题亟需澄清。
         
        沂东野老按:伯孝以前的世系全是彼时仲家浅所谓的大宗世系,而仲谦才是当年黄县族人续谱的连接点。需要澄清的是:黄县始祖是仲谦,而并非仲昔。
        沂东野老又按:兴化五十三代“士达公”育有叔诚等兄弟四人,老三叔诚就任登州太守时,所携带的家眷包括其四弟仲谦(54代,基祖后裔五十四代皆同部首“言字部”),登州乱起,叔诚病逝,其四弟携印信避居登州府不远的黄县,此后连年战乱,与祖籍兴化失去联系,更不知他的两位侄子流落赣榆、沭阳。此后一个人避居乡里,直到明朝建立,于洪武二年中举人,毕生未寻得亲属踪迹,抱憾而终。
        而过了数代以后到了明末,黄县仲氏早已不知祖出何处,时,仲家浅、泗水两地仲氏的“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之争闹的沸沸扬扬,黄县仲氏也得知那里是仲氏故里。待尘埃落定,黄县前贤遂携家谱就近前往仲家浅寻根问祖。仲家浅前贤发现黄县仲氏竟然是书香门第,于是欣然接纳,将黄县世系误接,仲谦成了伯孝的儿子,直接导致了五十四代仲谦的辈分矮了两辈,变成了五十六代。这也导致了现今黄县辈分普遍较低的怪现状。
        更严重的是因始祖弄错,其祖茔
        点击查看原文阅读(27)|评论(0)|收藏(0)|打印|举报


        IP属地:广东禁言 |4楼2009-08-31 19:08
        回复
          略估南宋以前山东小宗后裔的数量暨虔祖后裔世系推敲(2009-08-29 09:10) 标签:杂谈   分类:各地族谱世系 
          ○49虔→→○50炫┬○51惕————┬○52集┬福——————┬旺(无嗣)
                          ├○51冏     │      └策(曹县)    ├义————┬伯安—┬也→→
                          └○51白(莱阳)└ ○52鹿—┬符(宁阳) ├礼(郓城)└伯能  ├聚
                                                     │           └德(南庄)        ├桂
                         &n


          IP属地:广东禁言 |6楼2009-08-31 19:08
          回复
            转载仲家浅跻桓整理断句《仲子论》(文字由沂东野老校(2009-08-28 23:03) 标签:杂谈    
                                   仲子论  泗水  贺逢吉  知县


            IP属地:广东禁言 |7楼2009-08-31 19:09
            回复
              绵竹仲氏家训(2009-08-28 14:09) 标签:杂谈   分类:各地族裔艺文 
              圣王以孝治天下五刑之属三千罪莫大于不孝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沂东野老注】『孟子』离娄上之文。
              乐正子春,下堂而伤其足。数月不出。犹有忧色。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故君子顷歩而不敢忘孝也。【沂东野老注】『礼记』祭义上之文。又,此文略载于『吕氏春秋』孝行览、『大戴礼』曾子大孝篇。
              曲礼曰,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沂东野老注】『礼记』曲礼上之文。
              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沂东野老注】『礼记』曲礼上之文。
              礼记曰,父母在,不敢有其身,不敢私其财, 示民有上下也。【沂东野老注】《礼记.坊记第三十》之文。
              子妇无私货,无私畜,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沂东野老注】《礼记.内则第十二》之文。
              曾子曰,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是故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至于犬


              IP属地:广东禁言 |8楼2009-08-31 19:09
              回复
                接楼上“马尽”就差两个字百度就不给发


                IP属地:广东禁言 |9楼2009-08-31 19:11
                回复
                  2025-05-12 22:52:32
                  广告
                  黄县仲氏一瞥(2009-08-28 13:28) 标签:杂谈   分类:各地族裔播迁 
                  黄县仲氏与蓬莱仲氏本属一家,应该和登州府有关,和仲家浅所谓四十九世祖仲虔后裔毫无瓜葛,至于其祖上详细世系待考。
                  沂东野老按:查《同治黄县志》洪武二年己酉(1369)科举人仲谦【康熙黄县志作洪武戊午(即11年,1378年)。误。据《同治黄县志》载,明举人仲谦洪武己酉科有传,旧志作戊午误按洪武二年己酉始科举,六年癸丑停科举,十七年甲子复科举,是戊午无科举也。今从通志。可知康熙黄县志误。】
                  另有仲谦之子仲广正统(1436—1449)中以人才荐知睢州;
                  明贡生仲镗官至兴化主簿;
                  仲思极官至博平教谕;
                  明贡生仲堪仕,
                  另仲广事迹详《嘉靖许州志》卷五。
                  另“庶官”条有清人仲焘,署山西五寨怀仁大宁知县;


                  IP属地:广东禁言 |10楼2009-08-31 19:11
                  回复
                    略谈先贤仲子像的渊源(2009-08-28 10:37) 标签:杂谈   分类:始祖先贤子路 
                     略谈先贤仲子像的渊源
                                        沂东野老
                    光和元年(178年),刘旦等人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这是关于先贤仲子像的最早记载。
                    西晋太康(


                    IP属地:广东禁言 |11楼2009-08-31 19:11
                    回复
                      南宗仲氏来源暨分布略考(2009-08-27 15:57) 标签:杂谈   分类:各地族裔播迁 
                      南宗概念的提出,最早源于仲家浅《仲氏族谱》,本来专指仲基后裔。该说法本人称为称为狭义的南宗。此处讨论广义南宗。
                      广义上的南宗,形成于东汉末年。至少有七大分支。
                       
                      第一支(南宗西支甲派):
                      东汉末年成阳仲氏有为广汉太守者,其部分后裔迁居四川,这是江南仲氏最早的记录。
                       
                      第二支(南宗东支):
                      到西晋,因成阳水灾,成阳仲氏,迁居彭城。彭城仲氏多有为官洛阳者,等到东晋,仲氏作为士族从彭城、洛阳等地扈跸南渡,有尚书仲杲(并非仲家浅族谱所列的“仲臬”),聚族金陵,子孙播迁江东,这是江东仲氏最早的记载。后裔多散居江浙,唐代浙江有路仲镇、唐代上海某寺有仲姓善人捐款、宋代兴化仲氏二舍人,北宋江都进士仲简、南宋江都进士仲并皆是尚书仲杲之后裔。该支数目巨大,向来为人所忽视,今江苏兴化、扬州、常熟、湖北、湖南等地多其后裔。
                       
                      第三支(南宗西支乙派):
                      到了唐代安史之乱,仲子陵祖父从彭城迁入四川峨眉,为此四川仲氏第二支。
                       
                      第四支(南宗西支丙派):
                      点击查看原文阅读(52)|评论(0)|收藏(0)|打印|举报


                      IP属地:广东禁言 |12楼2009-08-31 19:11
                      回复
                        北宋一门三进士仲讷父子诗文及其他(2009-08-26 16:54) 标签:杂谈   分类:各地族裔艺文 
                        仲讷诗文:
                        负暄闲眠
                               仲讷作
                        茅檐晴日暖於春,一枕钧天乐事新。
                        满眼繁花皆得意,午眠安稳却无人。
                        送唐御史
                              仲讷作
                        力犯雷霆众共危,远投魑魅独为宜。
                        忠州学业真无负,高庙神灵固有知。
                        自倚圣明容直道,未甘憔悴死荒陲。
                        满朝卿相多公议,莫把文章作楚辞。
                        文现存一篇,见全宋文,今从略。
                        沂东野老按:仲讷(998—1053年),字朴翁,广济军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人。曾祖仲环,祖仲祚,父仲尹仕至曹州观察支使,赠右赞善大夫。北宋仁宗景佑元年(一○三四)仲讷中进士,授莫州防御推官,改知大名府清平、邛州临溪县(治址在今蒲江西来),通判解州。三迁为尚书屯田员外郎。皇佑五年(一○五三)十二月卒,年五十五。有《仲讷文集》二十卷(《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卷一),已佚。仲讷辞世后,为当时三人备加推崇,王安石亲自为之撰写墓志铭,欧阳修为其文集作序,孙莘老状其行以告于史。


                        IP属地:广东禁言 |13楼2009-08-31 19:12
                        回复
                          仲讷诗文:
                          负暄闲眠
                                 仲讷作
                          茅檐晴日暖於春,一枕钧天乐事新。
                          满眼繁花皆得意,午眠安稳却无人。
                          送唐御史
                                仲讷作
                          力犯雷霆众共危,远投魑魅独为宜。
                          忠州学业真无负,高庙神灵固有知。
                          自倚圣明容直道,未甘憔悴死荒陲。
                          满朝卿相多公议,莫把文章作楚辞。
                          文现存一篇,见全宋文,今从略。
                          沂东野老按:仲讷(998—1053年),字朴翁,广济军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人。曾祖仲环,祖仲祚,父仲尹仕至曹州观察支使,赠右赞善大夫。北宋仁宗景佑元年(一○三四)仲讷中进士,授莫州防御推官,改知大名府清平、邛州临溪县(治址在今蒲江西来),通判解州。三迁为尚书屯田员外郎。皇佑五年(一○五三)十二月卒,年五十五。有《仲讷文集》二十卷(《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卷一),已佚。仲讷辞世后,为当时三人备加推崇,王安石亲自为之撰写墓志铭,欧阳修为其文集作序,孙莘老状其行以告于史。
                          附录:仲讷墓志铭及仲讷父子交游诗文
                            《尚书田员外郎仲君墓志铭》
                          君仲氏,讳讷,字朴翁,广济军定陶人,曾祖讳环,祖讳祚,皆费仕,而至君父讳尹,始仕至曹州观察支使,赠右赞善大夫。君景佑元年进士,起家莫州防御推官,年少
                          初官,然上下无敢易者。时传契丹且大扰边,朝廷使中贵人来问,知州张崇俊未知所对,公策契丹无他,为具奏论之。崇俊喜曰:“朝廷必知非吾能为此,然亦当善我能
                          听用君也。”又权博州防御判官,以母夫人丧去,去三年,复权明州节度推官。县送海贼数十人,狱具矣,君独疑而辩之,数十人者皆得雪。用举者改大理寺丞,知大名
                          府清平、邛州临溪两县,又通判解州。于是三迁为尚书屯田员外郎,而以皇佑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卒,年五十五。君厚重有大志,不妄言笑,喜读书,为古文章,晚而尤
                          好为诗,诗尤称于世。所在有声绩,然直道自信,于权贵人不肯有所屈,故好者少,然亦多知其非常人也。其在越、蜀,士多从之学。当宝元、康定间,言者喜论兵,其
                          计不过攻守而已,君独推书所谓“食哉唯时,柔远能迩,敦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为御戎议二篇。嗟乎!此流俗所羞以为迂而弗言者也,非明于先王之义,则
                          孰知夫中国安富尊强之为必出于此?君知此矣,则其自信不屈,宜以有所负而然,惜乎其未试也。君初娶王氏,尚书驾部郎中兰之女,又娶李氏,尚书虞部员外郎宋卿之
                          女。三男子,伯达为太常博士,次伯适、伯冏为进士。三女子,嫁殿中丞任庾、并州交城县尉崔绛、兴元府户曹参军任膺。博士以熙宁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葬君于定陶闵
                          丘乡,而以余之闻君也,来求铭。铭曰:於戏朴翁,天偶人觭,翔其德音,而踬于时。
                          沂东野老按:见王安石《临川集》卷九四。
                          《仲氏文集序〈熙宁元年〉》
                          呜呼!语称君子知命。所谓命,其果可知乎?贵贱穷亨,用舍进退,得失成败,其有幸有不幸,或当然而不然,而皆不知其所以然者,则推之于天曰有命。夫君子所谓知
                          命者,知此而已。盖小人知在我,故常无所不为;君子知有命,故能无所屈。凡士之有材而不用于世,有善而不知于人,至于老死困穷而不悔者,皆推之有命,而不求苟
                          合者也。余读仲君之文,而想见其人也。君讳讷,字朴翁。其气刚,其学古,其材敏。其为文抑扬感激,劲正豪迈,似其为人。少举进士,官至尚书屯田员外郎而止。君
                          生于有宋百年全盛之际,儒学文章之士得用之时,宜其驰骋上下,发挥其所畜,振耀于当世。而独韬藏抑郁、久伏而不显者,盖其不苟屈以合世,故世亦莫之知也,岂非
                          知命之君子欤!余谓君非徒知命而不苟屈,亦自负其所有者,谓虽抑于一时,必将申于后世而不可掩也。君之既殁,富春孙莘老状其行以告于史,临川王介甫铭之石以藏
                          


                          IP属地:广东禁言 |14楼2009-08-31 19:13
                          回复

                            诸幽,而余又序其集以行于世。然则君之不苟屈于一时,而有待于后世者,其不在吾三人者邪。噫!余虽老且病,而言不文,其可不勉!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亳州
                            庐陵欧阳修序。
                            沂东野老按:见欧阳修《居士集》卷四十三。
                            次韵吕梁仲屯田
                            雨叶风花日夜稀,一杯相属竟何时。空虚岂敢酬琼玉,枯朽犹能出菌芝。门外吕梁従迅急,胸中云梦自逶迟。待君笔力追灵运,莫负南台九日期。
                            九日邀仲屯田为大水所隔以诗见寄次其韵
                            无复龙山对孟嘉,西来河伯意雄夸。霜风可使吹黄帽,(舟人黄帽,土胜水也。)樽酒那能泛浪花。漫遣鲤鱼传尺素,却将燕石报琼华。何时得见悲秋老,醉里题诗字半
                            斜。
                            答仲屯田次韵
                            秋来不见渼陂岑,千里诗盟忽重寻。
                            大木百围生远籁,朱弦三叹有遗音。
                            清风卷地收残暑,素月流天扫积阴。
                            欲遗何人赓绝唱,满阶桐叶候虫吟。
                            答吕梁仲屯田
                            乱山合沓围彭门,官居独在悬水村。(吕梁地名。)居民萧条杂麋鹿,小市冷落无鸡豚。黄河西来初不觉,但讶清泗流奔浑。夜闻沙岸鸣瓮盎,晓看雪浪浮鹏鲲。吕梁自
                            古喉吻地,万顷一抹何由吞。坐观入市卷闾井,吏民走尽余王尊。计穷路断欲安适,吟诗破屋愁鸢蹲。岁寒霜重水归壑,但见屋瓦留沙痕。入城相对如梦寐,我亦仅免为
                            鱼鼋。旋呼歌舞杂诙笑,不惜饮釂空瓶盆。念君官舍冰雪冷,新诗美酒聊相温。人生如寄何不乐,任使绛蜡烧黄昏。宜房未筑淮泗满,故道堙灭疮痍存。明年劳苦应更甚
                            。我当畚锸先鲸髡。付君万指伐顽石,千锤雷动苍山根。高城如铁洪口决,谈笑却扫看崩奔。农夫掉臂免狼顾,秋谷布野如云屯。还须更置软脚酒,为君击鼓行金樽。
                            和仲伯达
                            归山岁月苦无多,尚有丹砂奈老何。
                            绣谷只应花自染,镜潭长与月相磨。
                            君方傍海看初日,我已横江击素波。
                            人不我知斯我贵,不须雷雨起龙梭。
                            同秦、仲二子雨中游宝山
                            平明已报百吏散,半日来陪二子闲。立鹊低昂烟雨里,行人出没树林间。
                            沂东野老按:仲屯田者,仲讷也。并非仲伯达。以上苏轼诗系涉及仲讷父子者。苏轼尚有一诗涉及仲天贶,怀疑是四川人,全文如下:
                            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
                            仲君岂弟多学,王子清修寡言。
                            病后空惊鹤瘦,时来或作鹏骞。
                            海角烦君远访,江源与我同来。
                            剩作数诗相送,莫教万里空回。
                            三人一旦同行,(二子与秦少章同寓高斋,复同舟北行。
                            )留下高斋月明。
                            遥想扁舟京口,尚余孤枕潮声。
                            更欲留君久住,念君去国弥年。
                            空使犀颅玉颊,长怀髯舅凄然。
                            为予远致殷勤,瑞草桥边老人。
                            红带雅宜华发,白醪光泛新春。
                            (老人,王庆源也。)


                            IP属地:广东禁言 |15楼2009-08-31 19:13
                            回复
                              2025-05-12 22:46:32
                              广告
                              IP属地:广东禁言 |16楼2009-08-31 19: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