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吧 关注:8,730贴子:50,687

回复:钱钟书先生诞辰109周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多年前,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杨绛把它念给钱钟书听,他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说:“我也一样。”
在牛津,杨绛怀孕了,钱钟书谆谆嘱咐她:“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杨绛回忆说:“我对于‘像我’并不满意。我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女儿,又像钟书,不知是何模样,很难想象。”


IP属地:辽宁16楼2019-11-21 15:09
收起回复
    在杨绛住院期间,钱钟书只能一个人过日子。每天到产院探望,钱钟书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他就放心回去。然后他又做坏事了,把台灯砸了。杨绛问明是怎样的灯,就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下一次他又满面愁虑,说是把门轴弄坏了,门轴两头的门球脱落了一个,门不能关了。杨绛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
    钱钟书感激之余,对杨绛说的“不要紧”深信不疑。杨绛的“不要紧”伴随了钱钟书的一生,给了他最安稳的精神支撑。家有贤妻,无疑是钱钟书成就事业与人生的最有力支持,也难怪杨绛在钱钟书心中,是“最才的女,最贤的妻”。


    IP属地:辽宁17楼2019-11-21 15:09
    回复
      《围城》——一出幽默的悲剧
      钱钟书一生有着多方面的成就,其大类有二:作家与学者。如果作为学者的钱钟书可以用《管锥编》《谈艺录》为代表的话,那么作为作家的钱钟书只能以《围城》为代表了。《围城》是钱钟书一生中写成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其地位无可替代。


      IP属地:辽宁18楼2019-11-21 15:10
      回复
        《围城》诞生于钱钟书与杨绛在上海羁居沦陷区的时期。1944年,钱钟书与杨绛在上海同看杨绛编写的话剧上演。回家后钱钟书突然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杨绛非常高兴,催他快写。那时钱钟书正在修订《谈艺录》,还在抽空写短篇小说,担心没有时间写长篇。杨绛说不要紧,她让钱钟书减少授课的时间,“我们的生活很省俭,还可以更省俭。” 恰好他们的女佣因家乡生活好转要回去,杨绛就把女佣的工作兼任了。“劈柴生火烧饭洗衣等等我是外行,经常给煤烟染成花脸,或熏得满眼是泪,或给滚油烫出泡来,或切破手指。可是我急切要看钟书写《围城》(他已把题目和主要内容和我讲过),做灶下婢也心甘情愿。”这样,钱钟书才得以集中精力,在1944年到1946年两年之内,“锱铢积累”地写成了《围城》。钱钟书就像原《序》所说,“两年里忧世伤生”,有一种惶急的情绪。


        IP属地:辽宁19楼2019-11-21 15:10
        回复
          杨绛说,钱钟书是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如果钱钟书没有对社会和人性的长期观察,如果没有对婚姻恋爱的体悟和观照以及对大学生活的体验,《围城》的写作就不可能顺利。钱钟书晚年在谈到《围城》时曾经引用康德的话:“知识必自经验始,而不尽自经验出。”断然否定了关于《围城》是“自传”的猜测。但是,钱钟书的生活经历还是和小说密切相关,唯其积累丰厚,所以能在两年时间内“锱铢积累”地写成,仍属一气呵成。
          《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贯穿人生各个层次的的“围城”困境。后来方鸿渐又重提此事,并评论道:“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围城”的意象后来被总结为:“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围城》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的,这看起来好像很有点悲观,但骨子里却是个严肃的追求,热忱深埋在冷静之下,一如钱钟书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终极理想、终极目的的虚妄,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过程不再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义得以被认识和承认,使我们明白追求与希望的无止境而义无反顾,不再堕入虚无。


          IP属地:辽宁20楼2019-11-21 15:11
          回复
            (文章参考爱默《钱钟书传稿》、张文江《钱钟书传》)


            IP属地:辽宁21楼2019-11-21 15:11
            回复
              本文转载自官微“人文清华讲坛”。


              IP属地:辽宁22楼2019-11-21 15: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