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吧 关注:5,218贴子:50,988

回复:王安石后裔绵延未绝,王安石断子绝孙伪谬不实【申请加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好多荆公后人,刚才看到一帖寻亲呢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5-01-12 22:24
回复
    我们是从月塘王家迁移到四川的,有碑文记载QQ1264143262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6-01-17 23:31
    收起回复
      王安石有闺女,还有俩儿子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6-06-20 22:05
      回复
        我家族谱也有王安石,位于江西省赣县南塘镇泮塘村及其附近,有两支,在偏僻的山腰里,绝对古时候的隐居之地。


        IP属地:江苏25楼2017-01-04 20:15
        回复
          南宋诗人杨万里为王景的曾孙王大临(字舜辅)写的墓志铭记载了吉水花园王氏是自从王大临的高祖始从临川迁来吉安,王景视王安石为从祖。杨万里的原文如下。
          王舜辅墓志铭诚斋集巻一百二十八 宋杨万里撰
          君讳大临字舜辅姓王氏醉轩其自号也系出临川自高祖徙吉家焉今为吉水人曽祖景视大丞相荆国文公为从祖教授于吉从者倾一州龙图萧公世京太傅彭公燮著作杨公纯师皆从之授业著书数百巻号野民集祖端礼幼以文名元佑三年苏公子瞻孔公经父孙公莘老知贡举而秦少游黄鲁直张文潜晁无咎诸公皆佐春官第去取于是策第仕止贺州富州令有易论语传父鸿举以文行再荐于乡号非老人君生而濩落有大志不肻入小学老人不之强建炎中塞马南牧老人避盗为敌所掠君年十二三嗁跌以从行数十里老人得脱归与盗遇盗欲兵之君抱持老人号呼请代羣盗义而免之时州里新被兵跬步敓●君度单弱不能自达因说羣盗乞䕶送还舍请谢钱万盗许之君乃前行阴结里中少年严兵伏闾左盗以老人至诸少年噪而出拜庭下问故老人云云诸少年目盗欲缚之君稽首曰吾父免矣可若何乃杀一豕贳斗酒遣盗詟而去不敢索一钱年十六七始奋于学日诵数千言自经史外虞初小说道家释氏之书无不贯穿沈浸尤熟于左氏传与三国七朝史口讲指画若身履然绍兴庚午客永和镇馆于曽氏㑹贑卒以城叛民讹言冦至曽氏欲徙以避之君设三策以料贼乃不果徙镇赖以宁未几冦平悉如君言晩岁号是是翁自放于酒燕处之室名曰醉轩又号醉轩居士酣嬉淋漓万事不省得钱不计多寡悉送酒家不足则裘褐衣襦悉捐以予之不计直客有具衣冠俨然造焉则箕踞慢骂不容口行遇田夫野父辄强之使坐与为宾主为说经义论古今不能休父谢不能解乃笑听去淳熈己巳冬十二月望属疾诏诸子曰明年吾不复此矣至正月朔昼漏未尽一刻而逝得年七十娶萧氏故御史家也男子四人子仁子俊子偲子信女一人适欧阳次周孙男七人少愚少鲁少愿少忠少悫馀尚幼孙女四人诸孤将以其年之某月●君于所居之东胡塘之原前期子俊以朝奉郎提举行在文思院曽三复所状君之行来谒铭子俊尝从予游义不得辞则诺而铭诸铭曰陟彼糟丘天风飕飕望彼醉乡大荒苍苍八仙于疆于庐于粮舜辅从之酌其天浆驾曲车而追欢伯御阆风而超扶桑拘拘者方哭送其遗蜕又焉知舜辅之不亡吁仲尼之门不用酒也如仲尼之门用酒则太白入室舜辅升堂者耶


          IP属地:江西26楼2017-02-08 19:12
          回复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7-02-22 23:20
            回复
              帮顶...用十五字混经验的有谁比我厉害呢...nh9ysuo8
              我的小尾巴...


              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7-02-24 19:20
              回复
                序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纪一国之事迹,谱叙世代之源流,家谱之修,上以敬宗 ,下以收族。大宗小宗列其序,昭穆世次绘为图。 家谱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是炎黄子孙根脉相连、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 适逢祖籍地抚州临川北头村王氏重修家谱,家谱编写人员。要我为家谱写序,我是王氏始祖王子乔公的九十三代,也是东乡上池村王安上公三十一代,更是抚州临川北头村王福七公二十一代孙,能为该谱写序,深感自豪。 王姓源于周文王姬昌(公元前1152~公元前1056)。他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建立周。又经过了几百年,到东周的周灵王(?―公元前545年),姓姬名泄心,东周第11代国王,有二子,长子太子晋(姬晋),(公元前565-公元前549年),周灵王(公元前571-公元前545,年在位)的太子、字子乔,又称王子乔、王乔或王子晋。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年),谷、洛二水泛滥,王宫也受到洪水的威胁,就在这个时候,太子晋与周灵王在治洪策略上发生分歧。周灵王准备沿用壅堵的方法,太子晋反对道:不可,曾听自古为民之长者,不堕高山,不填湖泽,不泄水源,天地自然有其生生制约之道。同时以禹的父亲鲧用壅堵的方法治水失败的教训批评了周灵王的治水计划。也许是太子晋的批评过于尖刻了,周灵王一怒之下将太子晋废黜为庶人。不到三年,就抑郁而终,年仅十七岁。王子乔是山西太原王氏始祖。 太原王氏第58世孙王简公从山西太原始迁至抚州盐埠岭,第60世王明宋初由盐埠岭迁居上池,为上池一世祖。王明长子王用之,卫尉寺丞;次子王观之,尚书主客郎中,赠太常少卿。王用之娶妻谢氏,封永安县君,生有五子,其中长子王益和五子王孟。王孟官楚州司理参军,其子沆,官荆南府建宁县令。王益,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进士,官尚书都官员外郎,赠工部郎中,后以子贵追封楚国公,赠太师中书令。王益中进士和做官,。王益娶妻徐氏、吴氏,生有七子,安仁、安道、安石、安国、安世、安礼、安上。在王益七子中,最优秀的当属王安石。王安石为宋代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他认为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于是在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上宋仁宗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开始大力推行改革,由此,王安石也被誉为十一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8-02-21 06:53
                回复
                  dd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31楼2018-02-24 00:43
                  回复
                    王庸敬,字圣传,号简候,生于清嘉庆十九年甲戌六月十八日卯时,卒于同治戊辰十二月十八日卯时。附贡生,同知衔加一级,宁波慈城黄山人,肃雍三子。
                    据《慈溪王氏宗谱 》记载:王庸敬著有《乾坤谱》二卷、《王氏通谱》一百六卷、《王氏十一志》等书。
                    王庸敬为了写《王氏通谱》,他除了研读二十四史,还查阅各郡邑省志300多部,并亲自到绍兴、温州、杭州、上海、江苏无锡、太仓等地采访,并在宁波慈城黄山新旗杆门头“万绿轩”内广邀族人进行讨论、校对。
                    王庸敬所著的《王氏通谱》是目前王氏宗谱中最广泛、最全面的一部著作,在研究中华王氏文化与家谱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一部必须阅读、研究的谱牒。 《通谱》将王氏全部世系分为五大派,即:太原派[太原王氏通谱16卷(10册)]、琅琊派[琅琊王氏通谱34卷(28册)]、三槐派[三槐王氏通谱13卷附1卷(14册)]、别派[别派王氏通谱20卷(13册)]、零派[零派王氏通谱20卷(15册)],及卷首二卷(2 册)作为总纲,共计106卷、82册。
                    王庸敬认为清江、吉水、鄞县的临川王氏是王安石五世祖一派,也就是王安石的哥哥王正的后代,所以我认为吉水花园王氏是也是属于王正的子孙王景这一脉的。中国历史人物词典对王景的记载为:王景,宋吉州吉水人,号野民。视王安石为从祖。教授于吉,从学者倾一州。彭燮、杨纯等皆尝师之。著书数百卷,号《野民集》。
                    清代王庸敬对太原王氏的源流情况介绍如下。
                    太原派自汉徵君霸始,其所自出,具载卷首之二。霸子二,长曰殷,次曰咸,殷官中山太守,食邑祁县,遂家焉,子孙世居之,为祁县派。四世孙述,述第三子为司徒允,其后裔如佑、如光辈,亦居祁县。允兄子宏、曾孙寓,晋遭愍怀之难,东迁江左。宋仪同元谟、太仆元则,齐刺史(元)载、护军元藐,均为寓曾孙。元则孙虬,始家河汾,四传而至文中子通,是为河汾龙门派。通第三子福畴,唐长史,其七子劝亦有文名。劝七世孙珙,官司农,迁居明州鄞县。又七传为口,后唐同光初,自鄞迁慈溪西屿乡。子秀,辟圃于浮碧山东,南人以花园王氏称之。五代时有家睢阳者,宋时有家晋阳者,元季有家蒲州者,皆通后也。而通弟东皋子绩,后裔亦别有分居河南者焉。允兄懋五世孙曰宏,仕石季友。六世孙曰光,后魏并州刺史,子冏,乌丸校尉,因号乌丸王氏。冏长子神念。后子姓繁衍,代有显宦,难一二记。次子感神,后裔散处,宋郑间有曰丕者,宋时又徙开封咸平。太师懿恪公拱辰,丕元孙也,是皆为殷后,咸随父居晋阳,为晋阳派。子孙世居之,据有世次可考者,唯浑十四世孙冲,徙居幽州安次。湛十三世孙恕,徙居扬州江都耳。咸元孙恬,恬第三子曰柔,柔孙曰默,曰沈。默魏尚书,其元孙蕴,晋光禄大夫,生五子,传历数世,后无考。沈晋博陵公,传至晋孙崇之,改封东苋公,宋受禅,国除。恬第四子曰泽,泽子晋征南将军昶,后裔有自高邮迁衡阳者,逮明末曰夫之,世称船山先生,此衡阳派之最著者矣。昶子曰浑、曰沦、曰湛。浑,晋会侍中,晋爵东陵公,孙卓嗣祖爵卓八世孙遭,魏封晋阳侯,庸扶风令。遐观其元孙也。沦,晋大将军参军,数传后无考。湛,晋汝南内史,八世孙琼,后魏中书令,琼之元孙有名昂者,昂子恕,唐官仓曹参军。恕子潘,唐太原郡开国公,卒谥曰敬,唐书有传。有名来者,隋户曹参军,传历不知几世,至唐末时,护自河南固始迁福建侯官,护孙平,卒葬安徽汝阴,子回遂为阴人,是皆为咸后。凡此在太源派中确知其为某出者也,他如未详所出,而浑称为太原派者,后唐辉州刺史埙,先世居祁县,避五季乱,留家砀山,其后又徙宋州虞城,十二传而至逸,宋宣义郎,通判平江,平江之居自逸祖致明始,逸自平江复迁明州鄞县燕山,又四传而曰口者,宋隐士,迁镇海雁门岭,俗呼邱王,五传而有曰基者,迁鄞之倪王,有曰溥者,元天历间迁奉化浦口,有曰深者,宋淳佑间迁慈溪咸池,有曰炎者,元时迁鄞榆荚村,此先世为祁县人,或自殷出,然无确据,未敢定于孰后。宋时有迁临川者,为荆国公安石五世祖一派,厥后或迁清江,或迁吉水,或迁鄞县,其传历与虞城派均属多代,别以一世二世起之,余虽不复详其世次,既有地望可徵例,得并书爰载之末卷云。(清·王庸敬)


                    IP属地:江西32楼2018-03-02 18:00
                    回复
                      桥头王氏的开基祖最早可追溯到北宋初期的王安上。据桥头王氏收藏的《伍嘉塘王氏族谱》载:王安上,字逊甫,号十宣教,江西临川人,系北宋著名改革家、宰相王安石(1021—1086)的同母三弟。王安上共有7兄弟,王安石排行第三,他排行第七。王安上官至湖州太守、提点江南东路刑狱改吉州,族谱中说他“雅爱吉水山川之秀,因家吉水白沙潭竹山,今驿亭其故址也”,为吉水王氏一世祖。王安上晚年被朝廷封为右赞善大夫,权三司使,在当时政坛和文坛皆有一定的影响。
                      大约在北宋末期,王安上的曾孙王端礼迁徙至吉水县枫江镇花园村,为花园王氏一世祖。据民国时编修的《花园王氏族谱载》:王端礼,字茂甫,1088年中进士,官初授桂阳县尉,升富川县令,因慕濂洛之学(周敦颐学派),慨然以道自任,40岁时就上奏朝廷请求致仕退休,后在枫江镇赣江边创办书院,筑书斋于南山,延请四方来学之士。王端礼著述甚丰,著有《强仕集》、《茶谱》、《字谱》、《易解》、《论语解》、《疑狱集》,其中《茶谱》成书于1100年左右,享有盛名。杨万里的门生兼好友、庐陵青年才俊王子俊便是王端礼的曾孙。
                      王子俊弟弟叫王子信,字忠臣,王子信的孙子王文卿则从吉水县花园村徙居于新干县高冈柏下,因那时还未设立峡江县,实属当今的峡江县境内。大约在宋末元初时期,王文卿的曾孙王朝凤又从峡江县高冈柏下迁徙到吉水伍嘉塘,即今天尚贤乡桥头村至秧塘村一带。
                      明末状元刘同升曾受姐夫姐姐之托,以姻弟身份为桥头王氏作《伍嘉塘王氏族谱序》,序中说:伍嘉塘开基祖王朝凤的祖父叫王进道,讳敏,中进士,官金陵御史。父亲是王三友,讳恕,中进士,官江西节度推官。王朝凤,讳琛,诏赠提刑。王朝凤生三子,长子叫王少七,曾参加南宋乡试中省元,官四川省提刑等职。
                      通过以上分析得知,桥头王氏开基于宋末元初时期,开基祖是王朝凤,系吉水王氏12世,历代吉水王氏先祖可谓是“道德文章,忠孝节义,代不乏人”。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23-11-27 16: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