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古董吧 关注:154贴子:579
  • 2回复贴,共1

一枚秦古铜权的出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枚秦代铜权的出土
一、介绍权
1、此权出土于1990年春,是由当时一位放羊人捡拾到的,地点遗址。此城在解放后,出土过不少战汉文物,大部分上缴县文化馆。民间种地也出土过大量的战汉刀布币,五铢,半两钱等。还有各类战汉印章值得一提的是“云中丞印”也是在这个地方出土过的。
2、此权青铜质,如图1、2
图1 图2
形状为长方体带孔铸造小铜块。铜块两面有阴刻文字,一面有凿刻阴文“丞相”,另一面有凿刻阴文“四朱”。四字下方有大眼铸孔,高面正中有系绳小铸孔。(像穿带印章系绳小孔见图3)
3、此铜权重2.4克,长为1.10厘米,宽为1.00厘米,高为0.35厘米,大铸眼孔径0.35厘米,系绳小孔径为0.15厘米。
4、此铜权铸工精细(如图1、2)铜质精良,凿刻文字精美。虽经两千多年,铜质完好;有意为之的大铸孔位置恰到好处;因为权面两方各凿刻两个文字需要地方,可谓是铸造者在铸造时花了一番思考的。权面虽小还留有铸孔,但是每两面凿刻两字清晰、规整、漂亮,确实是有技术含量的。不是一般刻工能凿刻下的。
从以上简单信息看,本人认为此权不简单,我粗略认为是秦朝秦权系列中“铢”字重量单位的官铸标准衡器。(为什么这样说呢?)
二、根据官方资料论证“铢”字重量单位的权,在秦朝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过。
1、首先通过一些官方资料表明,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和发展经济,改革和统一了度量衡制度;他用当时的最高法令形式“诏书”--颁布秦国的度量衡制度,来废除其他各国的度量衡制度。其中,秦统一度量衡后,以法令形式颁布了衡制“五权法”,即‘铢’、‘两’、‘斤’、‘钧’,‘石’非十进位制,如:一石为四钧,一钧为三十斤,一斤为十六两,一两为甘四铢,由此确立了秦帝国的重量单位,汉承秦制,度量衡得以延续下来。
2、既然秦在当时,确立了法定衡制”五权法“应该是件很严肃、严格的事,并且理所当然,秦朝中央政府统一集中铸造了相应法定衡制”五权“即‘铢’、‘两’、‘斤’、‘钧’、‘石’的标准衡器;铸造完成后,又通过秦中央相关部门统一颁发到全国各级各类地方行政官府保存使用。这类标准器推行到地方上,是为了地方大量铸造正在需要使用的各类衡器,提供参照物作为标准。从而达到推广法定度量衡、统一度量衡的目的。这一说法,现官方资料是确定的,并且全国各大博物馆所收藏的秦权实物足以证明。
以上这些资料表明,秦代铜权系列中”铢“字重量单位小铜权,确实还是以”诏书“--形式颁发过的。现阶段只是没有发现实物而已。
三、本人对”丞相四朱“小铜权的初探
1、从权面四字字义分析:
(1)‘丞’在秦代是代表官名,各级各类行政官辅佐官员。
(2)‘丞’在秦代还是官名,主造者,因为‘工师’、‘丞’、‘工’此三级是秦国官府手工业的组织系统。
(3)‘相’字在秦代是代表秦权量的名称,已出土的收藏在博物馆的各类秦权中,都刻有‘丞相’二字以佐证。
(4)‘四’字在权本身是量名,‘朱’字本身是权重量名称,那么‘四朱’自身足以证明是权而且是‘朱’字重量单位的权。
通过以上对“丞相四朱”四字字义分析,这四字与秦“诏书”--是符合的;充分说明此权为秦代官家铸造下“铢”字重量单位的官权。
2、再从此权凿刻的四字书体上分析:
(1)每字为长方形,字体修长,用笔方折,笔画清朗,瘦劲,笔画粗细,长短,曲直,斜正,收放等关系丰富多变,又统一协调,不失美威,这是符合秦小篆风格特点。
(2)四字中的‘丞’与‘朱’是明显的结构简损化和方折化方式进行的,这些是秦‘草纂’鲜明的特点。
从以上两点对四字字体结构分析,说明此权凿刻字体风格也符合秦代官方标准化小纂,也称秦代官方实用的俗体,再一次证明了此权的确是秦代官方所铸‘铢’字重量单位的官权。
3:从此权大铸眼孔的功用分析:
(1)我认为是用来权本身‘校验’‘检定’用的。官方资料表明,秦代时期为了保证‘器械一量’除制造了一批有统一量值的度量衡标准器具发放到全国各地外,秦朝还为度量衡标准器具制定了严格的法定检定制度。
(2)从已出土秦“高奴铜权”上有三个时代相关法定检定制度的刻铭表明,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后,度量衡的法定检定从未间断。可见秦帝国对统一量值只管理是十分严格的。
3)、从秦简《效率》中明确规定了,地方官府中主管物资的部门,关于对度量衡器具。量值不准确的处罚制度来看;而且具体指出了处罚的对象,也就是相关的责任人------官啬夫;即地方各级官府长官。进一步说明,秦朝度量衡法定检定制度,是有专门的负责机构和相关官府责任人的。由此确定了秦朝对度量衡检定制度的严格性和重要性。
从以上三点论述可以看出,当时的秦中央对度量衡法定检定的重视程度。不仅在各级各类政府设立相关机构和责任人,而且还配备专职的‘检验’工匠,每年校正一次在使用的度量衡器具,尤其校正度量衡器具的标准参照物;正是由秦中央统一制造统一颁发的‘五权法度’下的各类权的标准器。所以此权的大铸眼孔是用来‘校验’‘检定’权本身的重量的,是符合秦代法定检定制度的。
经过对这枚“丞相四朱”小铜权的全面分析、研究、论证、探讨、佐证后完全确定为是一枚秦代统一法度下,统一制造,统一颁发“铢”字重量单位的标准官铸衡器。
四、这枚“丞相四朱”小铜权的真实功用
1、是标准参照物,准确的说是地方官府为民间铸造大量正在需要使用的同类权的参照物;经考究此类地方铸权还真在民间钱币收藏家均有收藏,大小尺寸差不多,大铸眼孔在权中央,一面凿刻有地名,一面凿刻有四朱,但字迹不规整,字迹模糊。
2、是地方官府‘校验’‘检定’正在使用衡器的标准或参照物。
3、还有一个功用是称‘金’(秦当时的上币)或铸钱币或称钱时;提供标准量质用的。
4、它本身的标准重量是铸造其它系列权类的基本依据,权量虽小,但在秦权系列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以上说明这枚‘丞相四朱’官铸小铜权真正的用途,是官府为铸权或‘校验’‘检定’地方权提供标准参照物还为称‘钱币’提供标准依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这枚“丞相四朱”小铜权发现的重大意义:
1、弥补了秦代法定制度下,‘五权法’即‘铢’、‘两’、‘斤’、‘钧’、‘石’五种重量单位中,“铢”字重量单位的空白和出土实物的佐证。进一步完善了秦代衡制‘五权法’完整性和完美性,更是秦统一度量衡的见证。
2、这枚“丞相四朱”小铜权将对研究秦代衡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这枚权自身重2.4克,由此推算出秦代“一铢”的标准重量是0.6克。结束了以往以秦铜权量的平均估值,“一铢”大约为0.68克,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改变。
3、这枚“丞相四朱”小铜权的发现不仅对秦衡制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而且还对“天命皇权”秦半两的研究作出了更大贡献,也是对秦统一法度下货币统一制度的研究带来了重要价值。
既然算出秦代“一铢”的标准重量是0.6克,那么秦统一六国后,货币统一的秦半两标准重量是7.2克,这也是个历史性的改变。
4、此权“丞相四朱”小铜权,作为秦代统一法度下的国家标准器。权本身集法律、文字、权衡相关的货币于一体,所以为研究秦代史也有更大的价值。
5、此权也是难得一见的珍稀品,根据官方数据统计,秦统一六国后,秦帝国人口达到2500万。又根据秦官制郡县制表明,万户以上为长、以下为令。按每户平均10人左右,一县人口为10万人左右;就可推算出秦代当时有250多个县,秦代‘五权法’下的标准器,估算也就300套左右。也就是说秦代向全国颁发过300套左右的“丞相四朱”小铜权。可见这类小铜在秦代当时就是稀缺货。又经历多少朝代更替,又小不宜保存;历经2000多年,有这样一枚精致漂亮的“丞相四朱”秦代小铜权已是非常不易,难得罕见,其珍稀度可见一斑。
综合上述,经过分析、论证、佐证。本人所收藏的“丞相四朱”小铜权,充分证明是秦始皇一统六国后,由秦中央统一法度,统一制造下向全国统一颁发的“铢”字重量单位国家秦衡标准器无疑。望相关部门引以重视,望有识之士共同关注,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考证。
收藏人:贾文13847135718
书于2019.7.1日


1楼2019-11-18 15:55回复
    你好!我也是喜欢收藏铜权,问一下你秦代铜权有没有造假的呀!市场上没有假货吗?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21-04-25 14:5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