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琴还是值得说一下的。
首先这是个老琴,有年代了,具体多少年我不清楚,但十年应该有,新琴很难出现这种音色。弹奏的感觉跟九号琴厂那张老琴落霞相似。我老琴弹得不多,但弹过的老琴普遍有个感觉,就是松透。现在很多琴厂为了达到“松透”,强行把面板做的很薄,这个在业界俗称“薄板琴”。薄板琴确实能在刚开始就有较好的共振,较大的音量,甚至好一点的能做到“松透有韵”,但这种韵味和真正由时间沉淀下来的声音不同。新琴的松透一般带着空,他的润度达不到老琴的润度。即便用了冰弦,强行加入圆润,但一般会发现穿透力又不够了。新琴很难在松透和圆润,穿透力和下沉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但老琴可以。比如这张很特殊的琴,它用的是钢弦,却没有钢丝味,也不干,甚至非常的润。为啥会这样,因为这个琴不是薄板,你拿起来掂量一下,发现它质量很足,至少要在4kg以上,而目前的一些薄板杉木琴,普遍重量在2.8~3.5kg之间。正是因为他是厚板制作,加上时间沉淀,才能达到这种又圆润,又松透的地步。当然,这张琴因为有了年代,砂音打板就变成了家常便饭。但即便如此,弹这张琴,依然给我带来了一个非常舒适的体验。
首先这是个老琴,有年代了,具体多少年我不清楚,但十年应该有,新琴很难出现这种音色。弹奏的感觉跟九号琴厂那张老琴落霞相似。我老琴弹得不多,但弹过的老琴普遍有个感觉,就是松透。现在很多琴厂为了达到“松透”,强行把面板做的很薄,这个在业界俗称“薄板琴”。薄板琴确实能在刚开始就有较好的共振,较大的音量,甚至好一点的能做到“松透有韵”,但这种韵味和真正由时间沉淀下来的声音不同。新琴的松透一般带着空,他的润度达不到老琴的润度。即便用了冰弦,强行加入圆润,但一般会发现穿透力又不够了。新琴很难在松透和圆润,穿透力和下沉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但老琴可以。比如这张很特殊的琴,它用的是钢弦,却没有钢丝味,也不干,甚至非常的润。为啥会这样,因为这个琴不是薄板,你拿起来掂量一下,发现它质量很足,至少要在4kg以上,而目前的一些薄板杉木琴,普遍重量在2.8~3.5kg之间。正是因为他是厚板制作,加上时间沉淀,才能达到这种又圆润,又松透的地步。当然,这张琴因为有了年代,砂音打板就变成了家常便饭。但即便如此,弹这张琴,依然给我带来了一个非常舒适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