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个人主观感受——手中两台降噪设备的优劣比对。
『AirPods Pro』
——『『耳塞』』——【易装难拔】
方法——捏住耳塞顶部,掰向耳机一侧,即可轻松摘掉。
本人左耳中号佩戴不牢固,换小号塞入耳道但不撑,右耳中号尚可,贴合耳道边缘,换小号能感受到耳塞,比左耳明显,但长时间佩戴无影响。
——『『品控 』』——
耳机本体未出现防尘网突出翘起等问题,接缝处比我一代好一些。(个体差异较大)
充电盒顶盖两边按动有响声,铰链和塑料部分缝隙可以插入两张80G的A4纸
——『 『充放电 』』——
10分钟从24%到65%;6分钟从9%充至50%左右;
电量低于10%,出现感叹号闪烁,充至10%以上此现象消失;
耗电与官网描述相差不大。
从65%用到24%时,两只耳机电量相差2%(24%左26%右)
——『『 便携 』』——
【没得比】
『AirPods Pro』带着基本无感;『WI-1000X』早就想把耳塞之外的其他东西都剪掉了,除非慢步走,蹦跳跑都会砸锁骨。
——『『 风噪』』—— (听诊器效应)
测试方法:窗户打开一定宽度,戴好耳机头部移至与玻璃平行的位置。(此处风速最大)
『AirPods Pro』和『WI-1000X』都能把风本身的呼呼声降噪掉;但是风在吹过耳机本体或者线材的时候产生的呼呼声两者都有,只是索尼的更明显更大更多。在电瓶车20码逆风环境下,索尼放着歌基本只有满耳的呼呼呼呼呼…【苹果的噪声没有条件实测,但据类似环境测试可得出效果要好于索尼】
『WI-1000X』的听诊器效应十分严重,线材摩擦脸部皮肤或者头发或者衣服的时候感受十分明显。『AirPods Pro』则没有比顾虑,除非摩擦耳机本体。
——『『 通话 』』——
『WI-1000X』接电话要么取下一只耳塞用手拿到嘴边,要么切换到手机接听。
『AirPods Pro』正常佩戴正常沟通即可。
——『『 降噪 』』——
『AirPods Pro』纯降噪模式——能屏蔽窗户留个小缝隙时风刮进来产生的鬼啸;近距离书本在鼠标垫上移动的声音可以听到;也可以听到中性笔在纸张上快速滑动的声音,但比摘下耳机减弱了95%左右(用人话说:摘下耳机听到的声音范围更大,更尖锐)。
『WI-1000X』屏蔽了风刮过门的噪声,但自身的底噪大过了夜晚外界的声音;中性笔划纸的降噪效果跟苹果差不多,但是多了异常明显的底噪。在我乘坐七座商务车,客车时均能屏蔽掉汽车引擎声和胎噪等,地铁,火车,高铁等交通工具时大幅度降低了他人喇叭外放,儿童吵闹声等。『AirPods Pro』暂未在这些场景用到。
【吹风机】两者效果差距不大,约降了70%左右的声音,但噪声仍然很清晰。
——『『 底噪』』——
设定夜晚寂静环境噪声为0,书本在鼠标垫轻轻拉动摩擦声音为10。
『AirPods Pro』单耳佩戴,底噪感受为1,类似于哪里轻微漏气;当有大风穿过门窗缝隙产生明显噪声时,佩戴的耳机(左耳)进行降噪后听不到声音,右耳听感明显,会以为噪声来自右侧。双耳佩戴好后底噪感受从1降到了0.4。且底噪较为稳定。可以看作常函数f(x)=0.4。
『WI-1000X』底噪听感是在我摘下耳机的时候感觉世界变得安静了…有点讽刺…(但要注意的是这种感受是在夜里没有噪声的时候,不代表降噪效果不好)原因主要是底噪里还夹杂着”蹦蹦跳跳“的电流声,它不断出现让你能时刻感受到它的存在。即在底噪背景下能听到每秒1次的‘吱扭’似的声音;可以看作是在f(x)=3的基础上又叠加了一个产生畸变的矩形脉冲波。还可以形容为一个厚度3厘米的沙盘,上面散布着一条条蚯蚓在没有规律的各自一秒抽搐一下,抽抽的程度还都不一样(苹果的则是只有不到1厘米厚的沙盘)总结:不停的换着戴进行对比感觉索尼的底噪越来越被我清楚的感知,除非坐车时要对引擎和胎噪进行降噪不然要没法戴了…
——『『 听感 』』——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一直觉得是自己是木耳。这次采用播放一句之后换耳机再次重播的方式进行对比。
+++++++++++++++++++++++++++++++++++++++++++++++
《渡口》——蔡琴;音源Apple Music;第一个鼓声。
『WI-1000X』用50%的音量(浑厚有力震感足)达到了『AirPods Pro』75%音量时鼓声捶击之后的震感,但是苹果的开到75%的鼓声感受上声音变得高(尖)了点。
同为50%音量的话,『WI-1000X』算是泰拳,声声锤在了你的胸口,『AirPods Pro』差不多是跆拳道?声声都在轻敲你的耳朵,弱了许多,不太好形容…(一个吃饱饭,一个六七成饱)
+++++++++++++++++++++++++++++++++++++++++++++++
《崇拜》——梁静茹;音源Apple Music;第一句话,同50%音量。
『WI-1000X』仿佛是在脑海中直接产生,没有任何隔阂,舌头吐字时在口腔的轻微移动也可以听到。
『AirPods Pro』对比来说就是声音远了一点,从大脑移到了头部之外,多了一层隔阂—纱窗、窗帘,门帘;细节的声音也能听到但是要弱一些,开到60%感受更接近了索尼,但又显得声音有点尖了。
+++++++++++++++++++++++++++++++++++++++++++++++
《光年之外》——邓紫棋;音源Apple Music。『AirPods Pro』起始的钢琴声更纯净,因为『WI-1000X』的底噪即使有钢琴声也依然很明显;但之后的人声部分盖住底噪不明显了之后听感依然比『AirPods Pro』好的多。苹果的在把音量增大一格之后部分听感能达到索尼的水准,但整体上依然差了不少。
——『『 结语:在我看来,WH-1000XM3是最好的,但是它——压头发!!!所以无缘无份阿……
出处: bilibili
作者:こ星尘(我自己)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984092
『AirPods Pro』
——『『耳塞』』——【易装难拔】
方法——捏住耳塞顶部,掰向耳机一侧,即可轻松摘掉。
本人左耳中号佩戴不牢固,换小号塞入耳道但不撑,右耳中号尚可,贴合耳道边缘,换小号能感受到耳塞,比左耳明显,但长时间佩戴无影响。
——『『品控 』』——
耳机本体未出现防尘网突出翘起等问题,接缝处比我一代好一些。(个体差异较大)
充电盒顶盖两边按动有响声,铰链和塑料部分缝隙可以插入两张80G的A4纸
——『 『充放电 』』——
10分钟从24%到65%;6分钟从9%充至50%左右;
电量低于10%,出现感叹号闪烁,充至10%以上此现象消失;
耗电与官网描述相差不大。
从65%用到24%时,两只耳机电量相差2%(24%左26%右)
——『『 便携 』』——
【没得比】
『AirPods Pro』带着基本无感;『WI-1000X』早就想把耳塞之外的其他东西都剪掉了,除非慢步走,蹦跳跑都会砸锁骨。
——『『 风噪』』—— (听诊器效应)
测试方法:窗户打开一定宽度,戴好耳机头部移至与玻璃平行的位置。(此处风速最大)
『AirPods Pro』和『WI-1000X』都能把风本身的呼呼声降噪掉;但是风在吹过耳机本体或者线材的时候产生的呼呼声两者都有,只是索尼的更明显更大更多。在电瓶车20码逆风环境下,索尼放着歌基本只有满耳的呼呼呼呼呼…【苹果的噪声没有条件实测,但据类似环境测试可得出效果要好于索尼】
『WI-1000X』的听诊器效应十分严重,线材摩擦脸部皮肤或者头发或者衣服的时候感受十分明显。『AirPods Pro』则没有比顾虑,除非摩擦耳机本体。
——『『 通话 』』——
『WI-1000X』接电话要么取下一只耳塞用手拿到嘴边,要么切换到手机接听。
『AirPods Pro』正常佩戴正常沟通即可。
——『『 降噪 』』——
『AirPods Pro』纯降噪模式——能屏蔽窗户留个小缝隙时风刮进来产生的鬼啸;近距离书本在鼠标垫上移动的声音可以听到;也可以听到中性笔在纸张上快速滑动的声音,但比摘下耳机减弱了95%左右(用人话说:摘下耳机听到的声音范围更大,更尖锐)。
『WI-1000X』屏蔽了风刮过门的噪声,但自身的底噪大过了夜晚外界的声音;中性笔划纸的降噪效果跟苹果差不多,但是多了异常明显的底噪。在我乘坐七座商务车,客车时均能屏蔽掉汽车引擎声和胎噪等,地铁,火车,高铁等交通工具时大幅度降低了他人喇叭外放,儿童吵闹声等。『AirPods Pro』暂未在这些场景用到。
【吹风机】两者效果差距不大,约降了70%左右的声音,但噪声仍然很清晰。
——『『 底噪』』——
设定夜晚寂静环境噪声为0,书本在鼠标垫轻轻拉动摩擦声音为10。
『AirPods Pro』单耳佩戴,底噪感受为1,类似于哪里轻微漏气;当有大风穿过门窗缝隙产生明显噪声时,佩戴的耳机(左耳)进行降噪后听不到声音,右耳听感明显,会以为噪声来自右侧。双耳佩戴好后底噪感受从1降到了0.4。且底噪较为稳定。可以看作常函数f(x)=0.4。
『WI-1000X』底噪听感是在我摘下耳机的时候感觉世界变得安静了…有点讽刺…(但要注意的是这种感受是在夜里没有噪声的时候,不代表降噪效果不好)原因主要是底噪里还夹杂着”蹦蹦跳跳“的电流声,它不断出现让你能时刻感受到它的存在。即在底噪背景下能听到每秒1次的‘吱扭’似的声音;可以看作是在f(x)=3的基础上又叠加了一个产生畸变的矩形脉冲波。还可以形容为一个厚度3厘米的沙盘,上面散布着一条条蚯蚓在没有规律的各自一秒抽搐一下,抽抽的程度还都不一样(苹果的则是只有不到1厘米厚的沙盘)总结:不停的换着戴进行对比感觉索尼的底噪越来越被我清楚的感知,除非坐车时要对引擎和胎噪进行降噪不然要没法戴了…
——『『 听感 』』——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一直觉得是自己是木耳。这次采用播放一句之后换耳机再次重播的方式进行对比。
+++++++++++++++++++++++++++++++++++++++++++++++
《渡口》——蔡琴;音源Apple Music;第一个鼓声。
『WI-1000X』用50%的音量(浑厚有力震感足)达到了『AirPods Pro』75%音量时鼓声捶击之后的震感,但是苹果的开到75%的鼓声感受上声音变得高(尖)了点。
同为50%音量的话,『WI-1000X』算是泰拳,声声锤在了你的胸口,『AirPods Pro』差不多是跆拳道?声声都在轻敲你的耳朵,弱了许多,不太好形容…(一个吃饱饭,一个六七成饱)
+++++++++++++++++++++++++++++++++++++++++++++++
《崇拜》——梁静茹;音源Apple Music;第一句话,同50%音量。
『WI-1000X』仿佛是在脑海中直接产生,没有任何隔阂,舌头吐字时在口腔的轻微移动也可以听到。
『AirPods Pro』对比来说就是声音远了一点,从大脑移到了头部之外,多了一层隔阂—纱窗、窗帘,门帘;细节的声音也能听到但是要弱一些,开到60%感受更接近了索尼,但又显得声音有点尖了。
+++++++++++++++++++++++++++++++++++++++++++++++
《光年之外》——邓紫棋;音源Apple Music。『AirPods Pro』起始的钢琴声更纯净,因为『WI-1000X』的底噪即使有钢琴声也依然很明显;但之后的人声部分盖住底噪不明显了之后听感依然比『AirPods Pro』好的多。苹果的在把音量增大一格之后部分听感能达到索尼的水准,但整体上依然差了不少。
——『『 结语:在我看来,WH-1000XM3是最好的,但是它——压头发!!!所以无缘无份阿……
出处: bilibili
作者:こ星尘(我自己)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984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