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碳水化合物系数是什么?
指每1u胰岛素可平衡的碳水化合物重量,即每吃多少克碳水化合物类食物需要1u的胰岛素。计算方法:500/450原则:速效胰岛素用500,短效胰岛素用450。碳水化合物系数=500或450/每日胰岛素总量。老王的碳水化合物系数是500/24=20.8。也就是说老王每注射1u胰岛素可平衡20.8g的碳水化合物。如果他某餐打算摄入60g碳水化合物,则他需要在餐前注射胰岛素:60/20.8=2.88u。需要强调的是,碳水化合物系数是在假设目前血糖控制达标的情况下所计算得到的数据。因此,当随着病情发展变化,这个值是会改变的,所以需要我们根据详细的日记归纳总结动态的调整这个系数。
2
如何计算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重量?
点击可查看大图
对于有营养成分表的食物,我们可以通过看食物营养成分表中的碳水化合物的克数,了解到你摄入了多少碳水化合物;对于没有营养成分表的,我列了一些常用的食物在下表中,大家可以参考:每一格中的食物都代表含有碳水化合物约15g。
从表中,大家发现了仅包含了四类食物:主食、含淀粉丰富的蔬菜、牛奶及水果。其他的肉类以及不含淀粉的蔬菜我们都认为它们几乎是不含碳水化合物的,所以多数时候可以忽略不计。
3
补充大剂量是什么?
指在临时加餐时所追加的胰岛素量。如果临时加餐或零食的碳水化合物量小于15g,通常无需补充大剂量。而当大于15g时,则需临时补充大剂量后再进食。输注量=将要摄入的食物的碳水化合物克数×碳水化合物系数。
4
如何调整餐前大剂量?
由于餐前大剂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吃了多少碳水化合物,所以去除饮食因素,我们是通过调整碳水化合物系数来调整餐前大剂量的。
我们知道餐后2小时比同一顿餐前血糖高1.7-3.3mmol/l是合适的。如果超过3.3mmol/l则需降低碳水化合物系数10%-20%或1-2g/u。如果升高幅度小于1.7mmol/l,则增加碳水化合物系数10%-20%或1-2g/u。
比如:老王某天测午餐前血糖:5.7mmol/l,中餐摄入了60g的碳水化合物,老王也根据之前的计算,餐前输注了2.88u胰岛素,测午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由于餐后比餐前高了4.3mmol/l,超过了3.3mmol/l的标准,说明胰岛素量不够,这时按照调整原则,我们需要将碳水化合物系数降低,按照10%来计算,需要降低2.1g/u,故得到的新的碳水化合物系数为18.7。按照这个新的数值计算,餐前应注射3.2u胰岛素。
怎么样?是不是很神奇?你现在已经可以做到吃多少给多少了,但是,我们强烈推荐您在实施过程中详细的记录笔记,并从笔记中总结经验,以得到专属于您的碳水化合物系数。
餐前血糖水平的因素对餐前大剂量的影响
1
什么是目标血糖?
即您希望达到的血糖值目标,通常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为控制佳,小于10mmol/l为良好;空腹血糖小于6.1mmol/l为佳,小于7mmol/l为良好。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个十分粗略的血糖目标值,得到一个合理的个性化的血糖目标值需要结合年龄、低血糖风险、并发症、心理状态、目前病情等诸多综合因素才能确定,故这部分我们强烈建议与您的糖尿病医生沟通后再确定会更加科学。
2
什么是胰岛素敏感指数?
指1u胰岛素能降低的血糖值。计算方法:1800/1500原则:速效胰岛素用1800,短效胰岛素用1500。胰岛素敏感指数=1800或1500/(每日胰岛素总量×18)。老王胰岛素泵中使用的是速效胰岛素,故老王目前胰岛素敏感指数是1800/(24×18)=4.17。
3
什么是校正大剂量?
指纠正当前高于目标值的血糖时所补充的胰岛素剂量。校正大剂量=(实测血糖-目标血糖)/胰岛素敏感系数。
了解了这些概念,我们来看看老王是怎么调整的:老王某天测空腹血糖:8mmol/l,比我们制定的目标血糖7mmol/l高了1mmol/l,为了不让这高出去的血糖基线影响全天血糖,我们需要即刻解决掉它。就是通过在餐前注射大剂量时多注射一点,不仅把吃进去的碳水化合物平衡掉,也能把多出去的这部分血糖也平衡掉。这部分解决高出的血糖所需要的胰岛素量就是校正大剂量。老王此次校正大剂量=(8-7)/4.17=0.24。假设老王这顿早餐还是准备摄入60g碳水化合物,经过计算本来要输注2.88u,加上校正大剂量的0.24u,老王此次餐前应输注3.1
碳水化合物系数是什么?
指每1u胰岛素可平衡的碳水化合物重量,即每吃多少克碳水化合物类食物需要1u的胰岛素。计算方法:500/450原则:速效胰岛素用500,短效胰岛素用450。碳水化合物系数=500或450/每日胰岛素总量。老王的碳水化合物系数是500/24=20.8。也就是说老王每注射1u胰岛素可平衡20.8g的碳水化合物。如果他某餐打算摄入60g碳水化合物,则他需要在餐前注射胰岛素:60/20.8=2.88u。需要强调的是,碳水化合物系数是在假设目前血糖控制达标的情况下所计算得到的数据。因此,当随着病情发展变化,这个值是会改变的,所以需要我们根据详细的日记归纳总结动态的调整这个系数。
2
如何计算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重量?
对于有营养成分表的食物,我们可以通过看食物营养成分表中的碳水化合物的克数,了解到你摄入了多少碳水化合物;对于没有营养成分表的,我列了一些常用的食物在下表中,大家可以参考:每一格中的食物都代表含有碳水化合物约15g。
从表中,大家发现了仅包含了四类食物:主食、含淀粉丰富的蔬菜、牛奶及水果。其他的肉类以及不含淀粉的蔬菜我们都认为它们几乎是不含碳水化合物的,所以多数时候可以忽略不计。
3
补充大剂量是什么?
指在临时加餐时所追加的胰岛素量。如果临时加餐或零食的碳水化合物量小于15g,通常无需补充大剂量。而当大于15g时,则需临时补充大剂量后再进食。输注量=将要摄入的食物的碳水化合物克数×碳水化合物系数。
4
如何调整餐前大剂量?
由于餐前大剂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吃了多少碳水化合物,所以去除饮食因素,我们是通过调整碳水化合物系数来调整餐前大剂量的。
我们知道餐后2小时比同一顿餐前血糖高1.7-3.3mmol/l是合适的。如果超过3.3mmol/l则需降低碳水化合物系数10%-20%或1-2g/u。如果升高幅度小于1.7mmol/l,则增加碳水化合物系数10%-20%或1-2g/u。
比如:老王某天测午餐前血糖:5.7mmol/l,中餐摄入了60g的碳水化合物,老王也根据之前的计算,餐前输注了2.88u胰岛素,测午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由于餐后比餐前高了4.3mmol/l,超过了3.3mmol/l的标准,说明胰岛素量不够,这时按照调整原则,我们需要将碳水化合物系数降低,按照10%来计算,需要降低2.1g/u,故得到的新的碳水化合物系数为18.7。按照这个新的数值计算,餐前应注射3.2u胰岛素。
怎么样?是不是很神奇?你现在已经可以做到吃多少给多少了,但是,我们强烈推荐您在实施过程中详细的记录笔记,并从笔记中总结经验,以得到专属于您的碳水化合物系数。
餐前血糖水平的因素对餐前大剂量的影响
1
什么是目标血糖?
即您希望达到的血糖值目标,通常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为控制佳,小于10mmol/l为良好;空腹血糖小于6.1mmol/l为佳,小于7mmol/l为良好。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个十分粗略的血糖目标值,得到一个合理的个性化的血糖目标值需要结合年龄、低血糖风险、并发症、心理状态、目前病情等诸多综合因素才能确定,故这部分我们强烈建议与您的糖尿病医生沟通后再确定会更加科学。
2
什么是胰岛素敏感指数?
指1u胰岛素能降低的血糖值。计算方法:1800/1500原则:速效胰岛素用1800,短效胰岛素用1500。胰岛素敏感指数=1800或1500/(每日胰岛素总量×18)。老王胰岛素泵中使用的是速效胰岛素,故老王目前胰岛素敏感指数是1800/(24×18)=4.17。
3
什么是校正大剂量?
指纠正当前高于目标值的血糖时所补充的胰岛素剂量。校正大剂量=(实测血糖-目标血糖)/胰岛素敏感系数。
了解了这些概念,我们来看看老王是怎么调整的:老王某天测空腹血糖:8mmol/l,比我们制定的目标血糖7mmol/l高了1mmol/l,为了不让这高出去的血糖基线影响全天血糖,我们需要即刻解决掉它。就是通过在餐前注射大剂量时多注射一点,不仅把吃进去的碳水化合物平衡掉,也能把多出去的这部分血糖也平衡掉。这部分解决高出的血糖所需要的胰岛素量就是校正大剂量。老王此次校正大剂量=(8-7)/4.17=0.24。假设老王这顿早餐还是准备摄入60g碳水化合物,经过计算本来要输注2.88u,加上校正大剂量的0.24u,老王此次餐前应输注3.12u。
最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碳水化合物系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均需要您通过反复的记笔记和回顾总结笔记来得到更加合理的数值,这才是玩转胰岛素泵的最佳方式。
碳水化合物系数是什么?
指每1u胰岛素可平衡的碳水化合物重量,即每吃多少克碳水化合物类食物需要1u的胰岛素。计算方法:500/450原则:速效胰岛素用500,短效胰岛素用450。碳水化合物系数=500或450/每日胰岛素总量。老王的碳水化合物系数是500/24=20.8。也就是说老王每注射1u胰岛素可平衡20.8g的碳水化合物。如果他某餐打算摄入60g碳水化合物,则他需要在餐前注射胰岛素:60/20.8=2.88u。需要强调的是,碳水化合物系数是在假设目前血糖控制达标的情况下所计算得到的数据。因此,当随着病情发展变化,这个值是会改变的,所以需要我们根据详细的日记归纳总结动态的调整这个系数。
2
如何计算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重量?
点击可查看大图
对于有营养成分表的食物,我们可以通过看食物营养成分表中的碳水化合物的克数,了解到你摄入了多少碳水化合物;对于没有营养成分表的,我列了一些常用的食物在下表中,大家可以参考:每一格中的食物都代表含有碳水化合物约15g。
从表中,大家发现了仅包含了四类食物:主食、含淀粉丰富的蔬菜、牛奶及水果。其他的肉类以及不含淀粉的蔬菜我们都认为它们几乎是不含碳水化合物的,所以多数时候可以忽略不计。
3
补充大剂量是什么?
指在临时加餐时所追加的胰岛素量。如果临时加餐或零食的碳水化合物量小于15g,通常无需补充大剂量。而当大于15g时,则需临时补充大剂量后再进食。输注量=将要摄入的食物的碳水化合物克数×碳水化合物系数。
4
如何调整餐前大剂量?
由于餐前大剂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吃了多少碳水化合物,所以去除饮食因素,我们是通过调整碳水化合物系数来调整餐前大剂量的。
我们知道餐后2小时比同一顿餐前血糖高1.7-3.3mmol/l是合适的。如果超过3.3mmol/l则需降低碳水化合物系数10%-20%或1-2g/u。如果升高幅度小于1.7mmol/l,则增加碳水化合物系数10%-20%或1-2g/u。
比如:老王某天测午餐前血糖:5.7mmol/l,中餐摄入了60g的碳水化合物,老王也根据之前的计算,餐前输注了2.88u胰岛素,测午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由于餐后比餐前高了4.3mmol/l,超过了3.3mmol/l的标准,说明胰岛素量不够,这时按照调整原则,我们需要将碳水化合物系数降低,按照10%来计算,需要降低2.1g/u,故得到的新的碳水化合物系数为18.7。按照这个新的数值计算,餐前应注射3.2u胰岛素。
怎么样?是不是很神奇?你现在已经可以做到吃多少给多少了,但是,我们强烈推荐您在实施过程中详细的记录笔记,并从笔记中总结经验,以得到专属于您的碳水化合物系数。
餐前血糖水平的因素对餐前大剂量的影响
1
什么是目标血糖?
即您希望达到的血糖值目标,通常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为控制佳,小于10mmol/l为良好;空腹血糖小于6.1mmol/l为佳,小于7mmol/l为良好。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个十分粗略的血糖目标值,得到一个合理的个性化的血糖目标值需要结合年龄、低血糖风险、并发症、心理状态、目前病情等诸多综合因素才能确定,故这部分我们强烈建议与您的糖尿病医生沟通后再确定会更加科学。
2
什么是胰岛素敏感指数?
指1u胰岛素能降低的血糖值。计算方法:1800/1500原则:速效胰岛素用1800,短效胰岛素用1500。胰岛素敏感指数=1800或1500/(每日胰岛素总量×18)。老王胰岛素泵中使用的是速效胰岛素,故老王目前胰岛素敏感指数是1800/(24×18)=4.17。
3
什么是校正大剂量?
指纠正当前高于目标值的血糖时所补充的胰岛素剂量。校正大剂量=(实测血糖-目标血糖)/胰岛素敏感系数。
了解了这些概念,我们来看看老王是怎么调整的:老王某天测空腹血糖:8mmol/l,比我们制定的目标血糖7mmol/l高了1mmol/l,为了不让这高出去的血糖基线影响全天血糖,我们需要即刻解决掉它。就是通过在餐前注射大剂量时多注射一点,不仅把吃进去的碳水化合物平衡掉,也能把多出去的这部分血糖也平衡掉。这部分解决高出的血糖所需要的胰岛素量就是校正大剂量。老王此次校正大剂量=(8-7)/4.17=0.24。假设老王这顿早餐还是准备摄入60g碳水化合物,经过计算本来要输注2.88u,加上校正大剂量的0.24u,老王此次餐前应输注3.1
碳水化合物系数是什么?
指每1u胰岛素可平衡的碳水化合物重量,即每吃多少克碳水化合物类食物需要1u的胰岛素。计算方法:500/450原则:速效胰岛素用500,短效胰岛素用450。碳水化合物系数=500或450/每日胰岛素总量。老王的碳水化合物系数是500/24=20.8。也就是说老王每注射1u胰岛素可平衡20.8g的碳水化合物。如果他某餐打算摄入60g碳水化合物,则他需要在餐前注射胰岛素:60/20.8=2.88u。需要强调的是,碳水化合物系数是在假设目前血糖控制达标的情况下所计算得到的数据。因此,当随着病情发展变化,这个值是会改变的,所以需要我们根据详细的日记归纳总结动态的调整这个系数。
2
如何计算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重量?
对于有营养成分表的食物,我们可以通过看食物营养成分表中的碳水化合物的克数,了解到你摄入了多少碳水化合物;对于没有营养成分表的,我列了一些常用的食物在下表中,大家可以参考:每一格中的食物都代表含有碳水化合物约15g。
从表中,大家发现了仅包含了四类食物:主食、含淀粉丰富的蔬菜、牛奶及水果。其他的肉类以及不含淀粉的蔬菜我们都认为它们几乎是不含碳水化合物的,所以多数时候可以忽略不计。
3
补充大剂量是什么?
指在临时加餐时所追加的胰岛素量。如果临时加餐或零食的碳水化合物量小于15g,通常无需补充大剂量。而当大于15g时,则需临时补充大剂量后再进食。输注量=将要摄入的食物的碳水化合物克数×碳水化合物系数。
4
如何调整餐前大剂量?
由于餐前大剂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吃了多少碳水化合物,所以去除饮食因素,我们是通过调整碳水化合物系数来调整餐前大剂量的。
我们知道餐后2小时比同一顿餐前血糖高1.7-3.3mmol/l是合适的。如果超过3.3mmol/l则需降低碳水化合物系数10%-20%或1-2g/u。如果升高幅度小于1.7mmol/l,则增加碳水化合物系数10%-20%或1-2g/u。
比如:老王某天测午餐前血糖:5.7mmol/l,中餐摄入了60g的碳水化合物,老王也根据之前的计算,餐前输注了2.88u胰岛素,测午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由于餐后比餐前高了4.3mmol/l,超过了3.3mmol/l的标准,说明胰岛素量不够,这时按照调整原则,我们需要将碳水化合物系数降低,按照10%来计算,需要降低2.1g/u,故得到的新的碳水化合物系数为18.7。按照这个新的数值计算,餐前应注射3.2u胰岛素。
怎么样?是不是很神奇?你现在已经可以做到吃多少给多少了,但是,我们强烈推荐您在实施过程中详细的记录笔记,并从笔记中总结经验,以得到专属于您的碳水化合物系数。
餐前血糖水平的因素对餐前大剂量的影响
1
什么是目标血糖?
即您希望达到的血糖值目标,通常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为控制佳,小于10mmol/l为良好;空腹血糖小于6.1mmol/l为佳,小于7mmol/l为良好。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个十分粗略的血糖目标值,得到一个合理的个性化的血糖目标值需要结合年龄、低血糖风险、并发症、心理状态、目前病情等诸多综合因素才能确定,故这部分我们强烈建议与您的糖尿病医生沟通后再确定会更加科学。
2
什么是胰岛素敏感指数?
指1u胰岛素能降低的血糖值。计算方法:1800/1500原则:速效胰岛素用1800,短效胰岛素用1500。胰岛素敏感指数=1800或1500/(每日胰岛素总量×18)。老王胰岛素泵中使用的是速效胰岛素,故老王目前胰岛素敏感指数是1800/(24×18)=4.17。
3
什么是校正大剂量?
指纠正当前高于目标值的血糖时所补充的胰岛素剂量。校正大剂量=(实测血糖-目标血糖)/胰岛素敏感系数。
了解了这些概念,我们来看看老王是怎么调整的:老王某天测空腹血糖:8mmol/l,比我们制定的目标血糖7mmol/l高了1mmol/l,为了不让这高出去的血糖基线影响全天血糖,我们需要即刻解决掉它。就是通过在餐前注射大剂量时多注射一点,不仅把吃进去的碳水化合物平衡掉,也能把多出去的这部分血糖也平衡掉。这部分解决高出的血糖所需要的胰岛素量就是校正大剂量。老王此次校正大剂量=(8-7)/4.17=0.24。假设老王这顿早餐还是准备摄入60g碳水化合物,经过计算本来要输注2.88u,加上校正大剂量的0.24u,老王此次餐前应输注3.12u。
最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碳水化合物系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均需要您通过反复的记笔记和回顾总结笔记来得到更加合理的数值,这才是玩转胰岛素泵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