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县东流镇,是原东流县的所在地,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这个陶渊明的采菊地,辛弃疾的感念地,颜真卿,陆游、范仲淹、朱熹、梅尧臣、黄庭坚、杨万里流连地,留下了太多的故事。
很多公开资料,包括当地政府的简介,都谈到“东流”名称的来历,差不多众口一词,认为来自北宋黄庭坚的诗句:“沧江百折来,及此始东流”,而我对此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一、黄庭坚这首《丙申泊东流县》的诗,据吴汉卿先生在《不解池州之缘的黄庭坚》一文中,指出该诗是黄庭坚第三次来池时所写,时间是宋神宗元丰七年七月(1084年)。可我觉得这首诗应该是写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的丙申月,即8月立秋至9月白露之间。
理由很简单,“丙申”二字应该是时间,不是年份就是月份。而与黄庭坚生活年代相近的“丙申年”只有两个:公元1056年与公元1106年,1056年黄庭坚才11岁,1106年黄庭坚已去世一年了。
既然“丙申”年不可能,那只可能是“丙申月”了。公元1084年是甲子年,没有丙申月;而公元1086年是丙寅年,有丙申月,时间在立秋与白露之间。
成诗时间不是主要,以上是闲话,主要是题目《丙申泊东流县》,这个题目是谁写的?如果题目是诗人自己写的,说明当时已有“东流县”了,何来还按他的诗句命名?
二、据史料,唐武宗会昌初年就置东流场(这位武宗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武灭佛”中的一位);
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92年后黄庭坚才出生),南唐中主李璟时期升为县,此“南唐”就是那个出文艺皇帝的“南唐”,中主李璟就是令人画《韩熙载夜宴图》的那位。此时东流就设县了,既然设了县总该有一个名字吧,总不能再等一百年,请黄庭坚来命名吧?
所以,我认为“东流”一名,并不是来自黄庭坚的诗;相反,黄庭坚的诗中“沧江百折来,及此始东流”是对“东流”一名的诠释。
很多公开资料,包括当地政府的简介,都谈到“东流”名称的来历,差不多众口一词,认为来自北宋黄庭坚的诗句:“沧江百折来,及此始东流”,而我对此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一、黄庭坚这首《丙申泊东流县》的诗,据吴汉卿先生在《不解池州之缘的黄庭坚》一文中,指出该诗是黄庭坚第三次来池时所写,时间是宋神宗元丰七年七月(1084年)。可我觉得这首诗应该是写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的丙申月,即8月立秋至9月白露之间。
理由很简单,“丙申”二字应该是时间,不是年份就是月份。而与黄庭坚生活年代相近的“丙申年”只有两个:公元1056年与公元1106年,1056年黄庭坚才11岁,1106年黄庭坚已去世一年了。
既然“丙申”年不可能,那只可能是“丙申月”了。公元1084年是甲子年,没有丙申月;而公元1086年是丙寅年,有丙申月,时间在立秋与白露之间。
成诗时间不是主要,以上是闲话,主要是题目《丙申泊东流县》,这个题目是谁写的?如果题目是诗人自己写的,说明当时已有“东流县”了,何来还按他的诗句命名?
二、据史料,唐武宗会昌初年就置东流场(这位武宗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武灭佛”中的一位);
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92年后黄庭坚才出生),南唐中主李璟时期升为县,此“南唐”就是那个出文艺皇帝的“南唐”,中主李璟就是令人画《韩熙载夜宴图》的那位。此时东流就设县了,既然设了县总该有一个名字吧,总不能再等一百年,请黄庭坚来命名吧?
所以,我认为“东流”一名,并不是来自黄庭坚的诗;相反,黄庭坚的诗中“沧江百折来,及此始东流”是对“东流”一名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