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9日 20:30 新浪网 作者 赵南坊
《Sad Sad Song》从第3分12秒开始,乐器演奏正式接管歌曲,浓烈Progressive Rock的绵长叙事意味,充沛的乐器即兴对话模式,直至5分26秒歌曲结束留下一段高度临场感的音乐。
这首歌曲就是整张专辑《BJ肆》的缩影,在“Real Time同步录音”的场景中强调临场Live体感,突出灵光乍现的即兴。从这个角度来讲,佛跳墙Buddha Jump这张第四号音乐作品是深挖摇滚乐精髓的尝试。
网罗各样时代感强烈的摇滚元素,熔炼出最“硬核”的形态。“BJ肆”的另外一个解读是“不解释”,此话不假,此番的佛跳墙就是在毫无顾忌地展示燃劲跟棱角。
燃劲来自音乐。
十首歌曲有十种燃的方式。《Sad Sad Song》里有后段乐器演奏烘托出的充分调度,这里的燃来自经由足量铺垫后的释放。首波主打曲目《关你屁事》的燃来自Funk Rock式的极速调动,还来自Bridge部分实时录下的那几声孩童声音,在极强金属Riff里出现极纯粹的童声,燃是精妙反差产出的戏剧意味。
《自寻烦恼》是慢板抒情歌曲,但它也有燃,此处的人声成为重点,戴佩妮成为一门“乐器”,呈现丰富变化,以诉说方式积蓄,以人声贴合旋律线的方式加花,末段的电子音乐诚如她人声的延展,让燃体验的抵达顶点。《刺眼》有着Pop-rock式的能量感,这里的燃就是扑面能量积攒出的释放感,等到最终的爆发段落,厚重被击碎,沉醉变换成惊醒,瞬刻提振。
《没人在听》以Speed Metal的方式制造躁动跟破坏力,《Hold On》以似Soul Rock的形态营造即兴跟蔓延力。各有各的色彩,但都选择在后端进入到释燃状态。诚然,歌曲发展有贴靠套路的倾向,但每首歌曲都以不同的路径达成最终效果。
《BJ肆》:佛跳墙“不解释”的燃劲跟棱角
《苍蝇》极具先锋Indie-rock感觉,实验性突出,连戴佩妮的人声都同步幻媚。《无名氏》是另外一个方向,听感极佳,Indie-rock模式中打造出Chill-out的氛围。两首歌曲横跨两种极端,燃就是在转换过程里体验到的冰与火交融。《意识到》有着Pop-rock的质感,尤其是强度的推动力,最终制造出向前冲的燃。相对而言,《可有可无》是最常规的摇滚作品,以Ballad Pop Rock为整张专辑收场,也最终归于平缓,在此前各类摇滚轰炸后这里甚至都没有过度摇滚色彩存在。它重于缓冲,让经历燃过后有充足的留白空间,也让燃有了回味。
综合来讲,《BJ肆》在音乐层面穷尽了摇滚乐的可能性,并且在“实时现场”的语境中充分释放了摇滚乐的感染力跟表现力。佛跳墙即是在实验的逻辑引导下,将每一首歌曲打造成一种乐队互动的场景,他们所最终实现的是至真至强的融合能量。
《BJ肆》:佛跳墙“不解释”的燃劲跟棱角
在我看来,市面上如此“硬核”且有艺术感的摇滚作品并不多见,佛跳墙开发出的就是在硬跟美之间平衡存在的最佳状态,它的硬有力度但并不粗糙,它的美有媚感但并不泛滥。
棱角来自内容。
《BJ肆》:佛跳墙“不解释”的燃劲跟棱角
《关你屁事》、《刺眼》、《没人在听》、《可有可无》,诸如此类歌名就已直观传达出强硬的棱角感。此处的棱角来自批判,来自挑破,但基础都是觉察,具体讲就是对于关系的觉察。
戴佩妮负责专辑所有词曲创作,《BJ肆》注定成为“作者性”加成的作品。尤其在女性视角的支撑下,她表现出对于关系敏锐的捕捉。
完全的写实风格,阐述“我”于世界的各种体味。人与人的关系有各种错位跟摩擦,比如《Sad Sad Song》,这不是“伤感的歌”而是描述“伤感”的歌,最伤感的是“你让我烦了/烦了/还叫我freak”,其中是“我”对于世间评判标准的质疑。再比如《关你屁事》,它很直接,直接戳准外部世界的荒唐,在跟世界的互动中“我”感受到了诸多恶意,此刻的“关你屁事”虽然不能治愈世界,但却是对自己的解放。
《BJ肆》中歌曲的觉察完成了对于“我”的个体认知,最终清楚“我”该如何成为“我”。于音乐层面,就是佛跳墙肆意不受限的异类风格,于内容层面,就是戴佩妮对于当下状态的享受。某种程度上讲,他们跟她现在就是处于音乐人最理想的状态,不用担心外部反馈,不去关注市场迎合,只尽全力将自己夸张的想象力兑现。
棱角从来不是以攻击为终极目的,而是为“我”打开一扇门。
《BJ肆》:佛跳墙“不解释”的燃劲跟棱角
所以,在《BJ肆》中“硬核”的歌词文本内里,是对“我”的连番确认。《自寻烦恼》里有对自我的校准,“我不要有事没事/自寻烦恼”就是对于“我”的最佳告诫。《没人在听》是对人与人交流的思考,到底问题出现在哪里?到底谁该被指责?“我”一直都在寻找答案。《无名氏》是对“我”的郑重考量,“用了叫了几次却还是找不到价值”,在寻找“我”的过程里,彷徨跟迷茫难免。
最终的《可有可无》为“我”找到了归所,看淡,接受,跟“我”和解,各种关系中,这就是反复在运作的循环。由这首歌曲为专辑总结可谓讲究,它让棱角有了通透的立足点,这也就不再是无脑的攻击或冲撞,而是在看清本质后依然对于自我价值的坚守。
当在音乐上向外探试着实验性边界时,佛跳墙在内容上则是在向内回归核心。
《BJ肆》:佛跳墙“不解释”的燃劲跟棱角
要怎么来概括《BJ肆》?它是有着扎实根基的狂想曲。狂想曲就是基于摇滚模态的多样化元素共融,尽显实验先锋意味。根基就是以“我”为主视角对于世界关系的探讨,表达犀利但不失人文色彩。最终它强化的就是摇滚乐的精神内核,让音乐有广度,让思想有深度。
燃劲跟棱角,让《BJ肆》鲜活有力量。
来源:
http://k.sina.com.cn/article_1641739887_61daf66f027010wwg.html?wm=3049_0032
《Sad Sad Song》从第3分12秒开始,乐器演奏正式接管歌曲,浓烈Progressive Rock的绵长叙事意味,充沛的乐器即兴对话模式,直至5分26秒歌曲结束留下一段高度临场感的音乐。
这首歌曲就是整张专辑《BJ肆》的缩影,在“Real Time同步录音”的场景中强调临场Live体感,突出灵光乍现的即兴。从这个角度来讲,佛跳墙Buddha Jump这张第四号音乐作品是深挖摇滚乐精髓的尝试。
网罗各样时代感强烈的摇滚元素,熔炼出最“硬核”的形态。“BJ肆”的另外一个解读是“不解释”,此话不假,此番的佛跳墙就是在毫无顾忌地展示燃劲跟棱角。
燃劲来自音乐。
十首歌曲有十种燃的方式。《Sad Sad Song》里有后段乐器演奏烘托出的充分调度,这里的燃来自经由足量铺垫后的释放。首波主打曲目《关你屁事》的燃来自Funk Rock式的极速调动,还来自Bridge部分实时录下的那几声孩童声音,在极强金属Riff里出现极纯粹的童声,燃是精妙反差产出的戏剧意味。
《自寻烦恼》是慢板抒情歌曲,但它也有燃,此处的人声成为重点,戴佩妮成为一门“乐器”,呈现丰富变化,以诉说方式积蓄,以人声贴合旋律线的方式加花,末段的电子音乐诚如她人声的延展,让燃体验的抵达顶点。《刺眼》有着Pop-rock式的能量感,这里的燃就是扑面能量积攒出的释放感,等到最终的爆发段落,厚重被击碎,沉醉变换成惊醒,瞬刻提振。
《没人在听》以Speed Metal的方式制造躁动跟破坏力,《Hold On》以似Soul Rock的形态营造即兴跟蔓延力。各有各的色彩,但都选择在后端进入到释燃状态。诚然,歌曲发展有贴靠套路的倾向,但每首歌曲都以不同的路径达成最终效果。
《BJ肆》:佛跳墙“不解释”的燃劲跟棱角
《苍蝇》极具先锋Indie-rock感觉,实验性突出,连戴佩妮的人声都同步幻媚。《无名氏》是另外一个方向,听感极佳,Indie-rock模式中打造出Chill-out的氛围。两首歌曲横跨两种极端,燃就是在转换过程里体验到的冰与火交融。《意识到》有着Pop-rock的质感,尤其是强度的推动力,最终制造出向前冲的燃。相对而言,《可有可无》是最常规的摇滚作品,以Ballad Pop Rock为整张专辑收场,也最终归于平缓,在此前各类摇滚轰炸后这里甚至都没有过度摇滚色彩存在。它重于缓冲,让经历燃过后有充足的留白空间,也让燃有了回味。
综合来讲,《BJ肆》在音乐层面穷尽了摇滚乐的可能性,并且在“实时现场”的语境中充分释放了摇滚乐的感染力跟表现力。佛跳墙即是在实验的逻辑引导下,将每一首歌曲打造成一种乐队互动的场景,他们所最终实现的是至真至强的融合能量。
《BJ肆》:佛跳墙“不解释”的燃劲跟棱角
在我看来,市面上如此“硬核”且有艺术感的摇滚作品并不多见,佛跳墙开发出的就是在硬跟美之间平衡存在的最佳状态,它的硬有力度但并不粗糙,它的美有媚感但并不泛滥。
棱角来自内容。
《BJ肆》:佛跳墙“不解释”的燃劲跟棱角
《关你屁事》、《刺眼》、《没人在听》、《可有可无》,诸如此类歌名就已直观传达出强硬的棱角感。此处的棱角来自批判,来自挑破,但基础都是觉察,具体讲就是对于关系的觉察。
戴佩妮负责专辑所有词曲创作,《BJ肆》注定成为“作者性”加成的作品。尤其在女性视角的支撑下,她表现出对于关系敏锐的捕捉。
完全的写实风格,阐述“我”于世界的各种体味。人与人的关系有各种错位跟摩擦,比如《Sad Sad Song》,这不是“伤感的歌”而是描述“伤感”的歌,最伤感的是“你让我烦了/烦了/还叫我freak”,其中是“我”对于世间评判标准的质疑。再比如《关你屁事》,它很直接,直接戳准外部世界的荒唐,在跟世界的互动中“我”感受到了诸多恶意,此刻的“关你屁事”虽然不能治愈世界,但却是对自己的解放。
《BJ肆》中歌曲的觉察完成了对于“我”的个体认知,最终清楚“我”该如何成为“我”。于音乐层面,就是佛跳墙肆意不受限的异类风格,于内容层面,就是戴佩妮对于当下状态的享受。某种程度上讲,他们跟她现在就是处于音乐人最理想的状态,不用担心外部反馈,不去关注市场迎合,只尽全力将自己夸张的想象力兑现。
棱角从来不是以攻击为终极目的,而是为“我”打开一扇门。
《BJ肆》:佛跳墙“不解释”的燃劲跟棱角
所以,在《BJ肆》中“硬核”的歌词文本内里,是对“我”的连番确认。《自寻烦恼》里有对自我的校准,“我不要有事没事/自寻烦恼”就是对于“我”的最佳告诫。《没人在听》是对人与人交流的思考,到底问题出现在哪里?到底谁该被指责?“我”一直都在寻找答案。《无名氏》是对“我”的郑重考量,“用了叫了几次却还是找不到价值”,在寻找“我”的过程里,彷徨跟迷茫难免。
最终的《可有可无》为“我”找到了归所,看淡,接受,跟“我”和解,各种关系中,这就是反复在运作的循环。由这首歌曲为专辑总结可谓讲究,它让棱角有了通透的立足点,这也就不再是无脑的攻击或冲撞,而是在看清本质后依然对于自我价值的坚守。
当在音乐上向外探试着实验性边界时,佛跳墙在内容上则是在向内回归核心。
《BJ肆》:佛跳墙“不解释”的燃劲跟棱角
要怎么来概括《BJ肆》?它是有着扎实根基的狂想曲。狂想曲就是基于摇滚模态的多样化元素共融,尽显实验先锋意味。根基就是以“我”为主视角对于世界关系的探讨,表达犀利但不失人文色彩。最终它强化的就是摇滚乐的精神内核,让音乐有广度,让思想有深度。
燃劲跟棱角,让《BJ肆》鲜活有力量。
来源:
http://k.sina.com.cn/article_1641739887_61daf66f027010wwg.html?wm=3049_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