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吧 关注:156,291贴子:1,238,414
  • 2回复贴,共1

冰与火,矛与盾,撒旦与天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大学时期学习辩论受益良多,可是其中辩论的趣味却是临近毕业时才体会到。
在看了贴吧里,许多萌新提问的情况大多都是表示 拿到辩题木有思路,不知如何定义,或者定义完之后,预设对方的问题之后,不知如何拆解这一系列的问题。
嗯,有点遗憾,咱们都经历了相同的事情,老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可结果你并没有把我们拍在沙滩上。
咦,反过来一想,咱们又很幸运,这证明辩论这件事情上咱们天赋都差不多
所以,第一咱们天赋一样,因此不存在优越感。
第二,咱们都经历了相同的事,因此咱们的共鸣是有的
从这第一,第二点,这足以说明接下来我提供的小知识点对你辩论的提升是一定有帮助的
而与此同时,在这里也顺便记录我大学辩论时光遇到的问题及解题的方法(可我本人较懒,不许催更,你就当个小信息碎片来看吧)
希望咱们的小后浪们,能够狠狠地把你们学校里这些老前浪拍在辩场上。


IP属地:福建1楼2019-11-06 19:27回复
    level 1 辩论的胜负
    在现在这个时代,辩论是说服第三方,或者说是改变第三方看法的活动。
    这个定义基本上大家都已经接受了。
    是的,若没有第三方,你跟对方的对局,估计要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而唯一能让此结束的,也只是源于对方的妥协,或者是咱们体力的耗尽。
    因此,胜负的决定权便掌握在第三方的手中。(所谓第三方,就是底下的裁判及观众,辩论赛主要是裁判)
    而与此同时,你在台上跟对方的唇枪舌剑,主要是为了谁说?是为了对手吗?
    不是,是为了底下的裁判及观众,因为咱们醉翁之意不在酒。
    所以只要底下的看法改变了,或者是有所动摇,那胜负自然也就出来了。
    因此,辩手拼命训练地,也努力想要做到的,不顾一切学习的,便是【改变看法的能力】
    辩手都在拼命学习这种能力
    而相反地,裁判往往都是学院里的学长姐,他们却在修炼如何削弱这种能力。
    好以此让你们达到说服的效果。
    这种辩手裁判之间的能力的反差真的是极其考验学长姐的能力啊!
    就像是要让张无忌忘掉之前所练的招式,将招式浑然天成,才能将太极大成。
    而同时,无法忘掉招式的学长姐那便开始从各种标准中来评判比赛的胜负。
    这些标准中,有的人在意立论,而有的人注重攻防,当然也有的人在意姿态(哎)
    不同的偏好,就会有不同的口味,你们无法预设裁判,
    因此,你们有的人就在训练口语的流畅,有的人在不断思考,希望突破立论的深度,或者有些人不断
    预设对方的问题,来寻找破绽以此从各种角度来攻破对方的立论。
    不同的训练也决定了你们不同的站位,有的人成为了一辩,四辩,而有些人成为了二三辩。
    你们只有组在一块,才能真正切到所有裁判的口味。
    若够幸运,你们可以一直赢,就像是活泼老僵尸横扫星辩一样


    IP属地:福建2楼2019-11-06 20:40
    回复
      2025-07-24 04:42: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level 2 辩论的正反方
      世间许多事情就犹如一枚硬币的正与反,他们虽是对立,却总是相互存在。
      有光便会有影,有善就会有恶,有好自然也会有坏。
      正如我标题所取,矛与盾,冰与火,撒旦与天使,这种对抗性的存在,几乎贯穿辩论题目的全部。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选择越多越幸福还是越痛苦,金钱是或不是万恶之源。
      但凡出现角度的对立,这种一来一往之间听众看法的拉扯,往往是最刺激,也最接近竞技的本质。
      可要达到这种地步,有时很容易,有时却又遥不可及。
      之所以遥不可及,其中一个我个人觉得很无奈的理由便是,参赛的辩手并没有完全能理解你所在的一方真正需要表达的东西。
      而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我看到许多新生比赛时,或者队伍里训练的时候,陈述的东西其实跟辩题关联真的不不大,说关联真的不大是比较客气,其实就是没有关联。
      【每个辩题都有其争议性的地方,但凡没有争议性的题目它不可能成为一个辩题供我们讨论】
      【反过来说,若今天还在讨论我们应不应该限制网络的发展。。。。。 ???? 这你看到都想吐槽,对不对】
      题目若没争议性,那其实真没有啥讨论的必要。
      因此,每个题目一定会有争议性的存在的。
      而我们作为辩手就是要为台下的观众及评审去解析 争议性的地方,来以此让他们认同我方的立场。
      所以,每次我解题这道工序,我一定会在脑中过一遍。(这题目究竟在聊什么。 酒香怕不怕巷子深,这题目或许再聊 营销与产品的品质。 政府应不应该遏制消费主义,这题目也许再聊 安全与自由 (遏制以此保障消费观念的正确,还是允许公民消费观念的不同已达至公民思想的自由))
      而了解了题目的争议性,那在面对 【性交易可不可以合法化】, 【安乐死是否符合人道主义】 【应不应该限制打车软件,因为这可能相较于出租车会有更高的安全隐患】时,这时候用黄执中学长的话来讲,这时候你就是小明附体,你就可能真正地去理解保守派与自由派他们到底在想了些什么,而不是单纯卡在中间的半吊子。
      【站在台上的辩手,于我而言,他们更像是影视剧里的演员】
      他们需要将这个角色真正要表达的东西,通过这个持方表达出来。 所以,每一次相同的题目,展现出来的效果并不都是一样的,一个持方的角色有许多种,要表达的内容更是不计其数。 因此,正反方的观念才会非常地多元化 。
      一个母亲,你问她 你女儿参加的选秀节目 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同样的问题你再去问综艺导演试试。
      而通过辩论,我们尽可能地想要看到他们要表达地内容。
      所以,咱们辩手高级地能力更要学会怎么去演绎一个观点。
      而面对一个争议性问题的过程中, 你我都有可能成为 这件事情的正与反,而不要只觉得这只是台上辩手的抽签式,去仔细体会 这位母亲会想要讲些什么,再去品品 那位综艺导演会想传达哪些东西。
      这种角色能力的转换,对咱们都是巨大的宝藏
      以上


      IP属地:福建3楼2019-11-07 22: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