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紫吧 关注:748贴子:10,492

回复:【逆流玉影】一起看小说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三十七回 介子推守志焚绵上 太叔带怙宠入宫中
介子推守志焚绵上:晋文公大赏有功之众,当年跟他一起流浪的人都有丰厚的赏赐,唯独割股侍君的价子推没有上前领赏,并且为了避世背着老妈躲进绵山里生活,晋文公知道后亲自往绵山寻人,但是介子推坚决不见,文公一行人想放火烧山把介子推烧出来,没想到介子推宁死也不出来,真被烧死在绵山之中,晋文公重耳非常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
太叔带怙宠入宫中:太叔带是周襄王的弟弟,但是他与周襄王的关系有点像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只是太叔带在争夺王位上不像共叔段那样与自己的亲哥哥兵戎相见,而是争不过就认怂了,在周襄王坐稳王位后,两个人的关系明面上还算是兄友弟恭。
郑文公自从依靠楚国以来,总是依仗着楚国的淫威欺负周边小国,周襄王知道后就联络蛮夷翟国攻打郑国,翟国打败郑国后,周襄王感觉自己找回些天下共主的面子,还借机取翟国公主为王后,但是隗夫人年轻气盛,在一次打猎活动中与相貌出众的太叔带暗通款曲,随后太叔带仗着太后的宠爱自由出入王宫,成天介与隗夫人偷欢。这就是“太叔带怙宠入宫中”所讲的故事。


IP属地:北京36楼2020-07-24 15:13
回复
    第三十八回 周襄王避乱居郑 晋文公守信降原
    周襄王避乱居郑:太叔带在周襄王的王宫里淫乱被周襄王知道后,为了躲避惩罚逃到了隗后的娘家翟国,欺骗老国王说叔隗蒙冤被废等等,结果翟国派兵攻打周天子,周襄王不敌,只好逃到郑国避难,郑文公并没有为难周襄王,反而帮他在氾地安顿下来,并送去许多生活必须品,其他诸侯国也派使臣去慰问。太叔带在翟国的帮助下自立为天子,并立叔隗为后,这样公开私混在一起。
    原文:次日,太叔假传太后遗命,自立为王,以叔隗为王后,临朝受贺。发府藏大犒翟军,然后为太后发丧。国人为之歌曰:莫丧母,旦娶妇,妇得嫂,臣娶后。为不渐,言可丑!谁其逐之?我与尔左右!
    晋文公守信降原:原——地名,是晋文公帮助周襄王回归东周国后周襄王赏赐给他的四座城市之一。
    原地的百姓在地方官恶意宣传之下,害怕晋军来屠城,以迎战的姿态与晋军僵持着,晋文公知道情况后对手下的大将军说,三天之内如果攻不下此城,晋国就撤兵这地方就不要了,果然三天之后晋国没攻下原城就撤军,城中百姓看到晋军撤兵,认为晋军不像地方说的那个残暴,晋文公反倒个是个仁爱守信用的君主,就大开城门迎接重耳入城。
    原文如下:
    再说文公同赵衰略地至原。原伯贯给其下曰:“晋兵围陽樊,尽屠其民矣!”原人恐惧,共誓死守,晋兵围之。赵衰曰:“民所以不服晋者,不信故也。君示之以信,将不攻而下矣。”文公曰:“示信若何?”赵衰对曰:“请下令,军士各持三日之粮,若三日攻原不下,即当解围而去。”文公依其言。到第三日,军吏告禀:“军中只有今日之粮了!”文公不答。是日夜半,有原民缒(系绳而下)城而下,言:“城中已探知陽樊之民,未尝遭戮,相约于明晚献门。”文公曰:“寡人原约攻城以三日为期,三日不下,解围去之。今满三日矣,寡人明早退师。尔百姓自尽守城之事,不必又怀二念。”军吏请曰:“原民约明晚献门,主公何不暂留一日,拔一城而归?即使粮尽,陽樊去此不远,可驰取也。”文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三日之令,谁不闻之?若复留一日,是失信矣!得原而失信,民尚何凭于寡人?”黎明,即解原围。原民相顾曰:“晋侯宁失城,不失信,此有道之君!”乃争建降旗于城楼,缒城以追文公之军者,纷纷不绝。原伯贯不能禁止,只得开城出降。


    IP属地:北京37楼2020-07-29 11:55
    回复
      2025-05-20 09:03:35
      广告
      第三十九回 柳下惠授词却敌 晋文公伐卫破曹
      柳下惠授词却敌
      柳下惠此人简介:鲁国先朝司空无骇之子,展氏获名,字子禽。官拜士师,食邑柳下。此人外和内介(介:独特,有道理),博文达理。因居官执法,不合于时,弃职归隐。
      齐孝公想复图他老爹齐桓公的霸业,但是晋国与楚国凭他一国之力又惹不起,这时候的鲁国依附于楚国,也不尊重齐国,由于齐孝公带兵要攻打鲁国找找存在感,于是鲁国君臣寻求解困的办法,找到了柳下惠,柳下惠拒不出仕,但是把却敌的办法告诉了鲁国群臣 —— 送礼同时用两国祖宗的关系说事儿。
      原文:
      昔周先王封太公于齐,封我先君伯禽于鲁,使周公与太公割牲为盟。誓曰:‘世世子孙,同奖王室,无相害也。’此语载在盟府,太史掌之。桓公是以九合诸侯,则先与庄公为柯之盟,奉王命也。君嗣位九年,敝邑君臣,引领望齐曰:‘庶几修先伯主之业,以亲睦诸侯。’若弃成王之命,违太公之誓,堕桓公之业,以好为仇,度君侯之必不然也。敝邑恃此不惧。”孝公曰:“子归语鲁侯,寡人愿修睦,不复用兵矣。”即日传令班师。
      晋文公伐卫破曹
      鲁国在齐国这里吃了亏,转头向楚国告状,楚成王派兵把齐国与宋国教训了一通。
      齐、宋两国本与晋国交好,此时晋文公虽年事已高,但也有心一图霸业,于是答应给两国解围。
      可是晋文公流浪的时候曾经受过楚文王的恩惠,但是齐国,与宋国的局势又很危急,尤其是宋国一直被楚国围困。想来想去与大臣们商议的后,决定攻打与自己有过嫌隙且又亲楚国的卫国与曹国来解齐宋之围。


      IP属地:北京38楼2020-09-10 11:10
      回复
        第四十一回 连谷城子玉自杀 践土坛晋侯主盟
        连谷城子玉自杀
        这句话说的是晋楚之间的著名大战——城濮之战
        楚国大将成得臣也称子玉,兵败后在连谷城自刎。
        践土坛晋侯主盟
        晋文公重耳在践土这个地方修建王宫,来迎接周襄王亲自面授嘉奖,同时如齐桓公一样,主盟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的又一位霸主。
        楚国在春秋初期就不尊重周王室,一直被中原诸国称为南蛮。
        强大后的楚国总是不断地侵扰中原小国,郑、陈、卫、鲁等等这些小周都纷纷依附于楚。
        而(城濮之战)是晋文公与楚成王为了争夺中原霸主地位,在卫国的城濮展开的最关键也是最著名的一次交战。


        IP属地:北京39楼2020-09-11 11:36
        回复
          第四十二回 周襄王河阳受觐 卫元咺公馆对狱
          这章看的有些叫人微微呕火。
          卫元咺——此人是卫国的一个大臣,名字叫元咺。
          卫成公郑在重耳流浪时轻谩过晋文公,后又亲楚拒晋。晋与楚城濮之战时,卫成公无法抵抗晋国大军,就听从宁俞的建议离开卫国去陈国避难,走时怕自己国君地位不保,叮嘱卫元咺帮助自己的弟弟叔武守国,如果晋打胜了,就请两个人在文公面前帮助自己求情以复君位。
          元咺与叔武兢兢业业,老老实实守国并全力为卫侯在文公面前求情,二人的作法使卫侯郑得到了晋文公的详解。
          但是流浪在外的卫侯郑听信奸佞小人喘犬的谗言,杀死了元咺为表忠心留在他身边的儿子不说,还因为疑心病重,派喘犬为先锋不按归期归卫,使得喘犬杀死了叔武。
          元咺心怀委屈,找晋文公申冤,文公不赶做天下共主周天子的事情,于是请来周襄王与各国诸侯一起到河阳来开会,会上元咺与卫侯郑等人对峙,元咺处处占理,卫侯郑应该是必死无疑。
          晋文公判卫成公有罪,欲诱杀卫成公,同时告知周襄王。但是此事让周襄王一判立马颠覆,周襄王引周官法典说:朕闻:'《周官》设两造以讯平民,惟君臣无狱,父子无狱。’若臣与君讼,是无上下也。又加胜焉,为臣而诛君,为逆已其!
          这话的大概意思是:君侯犯了错,犯再大的罪,作为臣都不能判其有罪,为臣诛君,为子诛父那是大逆不道的事!
          看到这里不由得想起卫庄在动画中引用的法家的名言——刑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对于平民来讲,这种思想在当时社会里是多么进步的一种理念了。


          IP属地:北京40楼2020-09-12 11: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