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吧 关注:30,916贴子:554,542
  • 21回复贴,共1

聊一聊网上所争论的郭嘉死后“增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1-05 10:51回复
    《三国志郭嘉传》: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乃表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
    《魏书载太祖表》:臣闻褒忠宠贤,未必当身,念功惟绩,恩隆后嗣。是以楚宗孙叔,显封厥子;岑彭既没,爵及支庶。故军祭酒郭嘉,忠良渊淑,体通性达。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自在军旅,十有馀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东禽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於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方将表显,短命早终。上为朝廷悼惜良臣,下自毒恨丧失奇佐。【宜追增嘉封,并前千户,褒亡为存,厚往劝来也】。
    ————————————
    《三国志》和《魏书》都记载郭嘉死后为曹操上表增邑(八百),加上以前邑户数一共一千,也就是说郭嘉生前为洧阳亭侯时邑户当为二百。
    总而言之,嘉黑又不忘在这个问题上抹黑郭嘉一把,我们都知道封侯增邑很大程度取决于地位、功勋,郭嘉竟然在死后被增邑八百,岂不是变相证明了在曹操眼里功劳很大,而不是他们眼里不断“附议”、“抄袭”、“拍马屁”的郭嘉了吗?
    当然嘉黑依然有一套相当制杖的逻辑,下面谈


    IP属地:北京2楼2019-11-05 11:02
    收起回复
      制杖逻辑1:张绣投奔曹操后邑户数量问题
      《三国志张绣传》:绣至,太祖执其手,与欢宴,为子均取绣女,拜扬武将军。官渡之役,绣力战有功,迁破羌将军。【从破袁谭於南皮,复增邑凡二千户。是时天下户口减耗,十裁一在,诸将封未有满千户者,而绣特多】。从征乌丸于柳城,未至,薨,谥曰定侯。
      张绣在跟随曹操打败袁谭后又被增邑,达到了二千户。在当时曹操初定天下,户口流失、藏匿严重,十不存一,诸将当中没有满千户的人,而张绣的邑户数量特别的多。
      所以有人说了:那张绣对曹操有毛线功劳?还不就是在官渡之战前半路才投靠曹操的,说郭嘉邑户最终达到千计的是凭功劳的不会看看张绣的例子吗?
      本人以为说张绣功劳不大的可能真的就是一种“唯军功论”的论调,这种人眼里功劳只存在于军事战役当中,至于其他因素通通不考虑了。
      对于张绣这个人,他光凭在官渡之战前还未被曹操彻底消灭足以说明他的战斗力非常彪悍,并且当时他盘踞于南阳一线,正直面威胁着曹操的大本营许都,也因此袁绍、曹操都争相拉拢,最终在贾诩的劝说下张绣选择投曹。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是贾诩分析的那样,因为曹操比袁绍弱小,所以曹操会拿我们当一回事(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
      可以说,在当时官渡之战中袁曹二人谁取得胜利,谁就是天下霸主,这种情况之下张绣的投奔是对曹操方有多么大的鼓舞和帮助还用多说么?无怪曹操握着贾诩的手说:“使我信重天下,子也。”从南方军事威胁上来说,刘表失去了张绣这名勇将为辅后也不再妄想北上袭许,间接的帮曹操缓和了刘表的攻势,这功劳还不够大吗?


      IP属地:北京3楼2019-11-05 11:14
      收起回复
        除去功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张绣和曹操有仇
        《三国志贾诩传》: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雠】,从之如何?”、、、诩曰:“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
        《魏略》:五官将数因请会,发怒曰:“【君杀吾兄,何忍持面视人邪!】”绣心不自安,乃自杀。
        我们都知道张绣早先在建安初于宛城降而复叛,杀害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及爱将典韦。特别是曹昂之死对于曹操后来的影响非常大,曹丕曾经说过如果不是兄长曹昂早死,那么天下不会是我的。曹操原配丁夫人因为曹昂死后悲痛欲绝而与曹操争闹也被废掉,卞夫人遂上位。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对张绣自然是恨,张绣对曹操也自然有所顾忌。那么曹操如何对待张绣自然就是一个示以天下自己度量的时刻了。
        这里本人要举西汉初年刘邦对待雍齿的例子:
        《史记留候世家》: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这件事发生背景是当年刘邦已封功臣二十多人为候,其余尚未封拜,所以诸人争论不休。张良给刘邦出主意说您最恨谁,刘邦回答是雍齿,然后张良说只要先给雍齿封侯,则人人都会自信有封赏,人心自然安定下来。后来果然众人高兴的说连雍齿都被封侯了,我们就更不怕了。
        而《史记》也明确记载了“雍齿,高帝之仇也”,正是因为雍齿早年背叛了刘邦,让刘邦攻打不下,不得不见项梁多要了五千人才打败了雍齿。也因此刘邦对于雍齿特别的痛恨,不难发现其实张绣邑户二千与雍齿先于诸将封侯二者明显是有极大相似性的,特别是在【仇】的问题上,曹操之于张绣只会高于刘邦之于雍齿。所以曹操才要摆出一个特别恩宠张绣的姿态,咬着后槽牙也要容忍杀子之恨。当然曹丕忍不了这个杀兄之人拿着最高的邑户,因此数次发怒骂他没脸,最后张绣果然因此事感到恐惧而自尽。
        至于还有更制杖的人士用雍齿这种仇人封侯的例子去比郭嘉,那可真是制杖他,母亲给制杖开门,制杖到家了。


        IP属地:北京4楼2019-11-05 11:34
        回复
          制杖逻辑2:死后增邑完全都是为了给活人看
          注意本人在此加了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制杖嘉黑只是把目光放在【完全为了给活人看】。
          不得不说因为《魏书》载曹操表中确实有一句【褒亡为存,厚往劝来也】,意思也就是褒奖亡者是为了活着的人,厚赠故者是为了劝勉更多新人。然而这种“一刀切”、“非黑即白”的逻辑是完全不可取的,先说《表》中开头就说了“臣闻褒忠宠贤,未必当身,念功惟绩,恩隆后嗣”,也就是说曹操赠邑户给郭嘉实际上就是给郭奕了,也如后来曹操给荀彧书信中提到的“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所以曹操对于郭嘉增邑满千户实际上就是厚养其家以待逝者的礼遇,这里面当然会有给活人看的ZZ因素,但是同样曹操对于郭嘉的感情也已经表现很多处地方了,不然早逝的人多了,为何曹操独独对郭嘉这么好呢?
          何况即便是展示给众人看,也并非用什么阴谋、作秀可一言以蔽之的,因为首先你要有功绩、忠心,还要让主人认为你是他的知己才能享受这种待遇,只能说有功便是有功,喜欢就是喜欢,这和给活人看完全不冲突,难道有功就要藏着掖着不能给人看么?
          总的来说,确实这可以理解为一个ZZ化的行为,然而并非所有摆上台面的官场上的做法就一定都是作秀,还是要看是否名副其实,以及是否有什么其他后续影响,单论曹操后来又给荀彧写信又多次提到了郭嘉,这也是作秀或给什么人看吗?
          实事求是的说,本人认为郭嘉确实死的这个时间点很不好,应该说郭嘉活着也本该受到增邑户的优待,参考其他同时期被增邑户的人就知道了。但是郭嘉活着的话也可以说极大可能不会增邑八百户,曹操这么做有激励生者为自己效劳的作用,另外一方面确实又是一种很情绪化,想要补偿郭嘉后代的情感因素在内。但是我也认为郭嘉死后凭借功劳被增邑八百并前千户还是非常名副其实的,理由曹操已经说了,外加这么多年帮助曹操经营府内工作,这也远远不是一些所谓的战场的功劳所能替代的。同理,另外一个高邑户数达到二千多的还有夏侯惇,然而夏侯惇传记也并不好看,但是这也不能掩盖他的实际功绩。


          IP属地:北京5楼2019-11-05 12:14
          回复
            你吧帖子水平依旧可以,顺便插个楼问下你吧吧群还在不,想回去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11-13 01:09
            收起回复
              并前千户这句话不能理解成加上之前一千户吗


              IP属地:美国7楼2023-06-06 03:49
              回复
                之前是因为郭嘉年龄、身世的原因如果给他太多封邑怕众人不服,后来写了一大堆文证明郭嘉应该得,毕竟人已经没了,这个人怎么样当然是曹操说怎么样就怎么样,我认为应该会适当夸大,但曹操愿意这样做正好说明了郭嘉值得。原因呢,1是不希望这样的功绩因社会原因被埋没,2是当然是郭嘉的小仔仔郭奕了,而且继郭嘉之后,郭氏在魏为官,是不是有曹操的原因呢?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7-28 07: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