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初读《三国演义》时,对祢衡的印象就不怎么样。尽管连诗仙李白都很敬仰他,还为他写过两首诗。
其中《望鹦鹉洲悲祢衡》一诗云:“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李白所敬仰的,无非是他的“傲”与“才”。
回头再看《三国演义》。祢衡初见曹操,仅因“礼毕,操不命坐”,便把曹操的文官武将一个个含讥带讽地贬得狗屁不如。
而曹操问其“汝有何能?”他则夸口曰:“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至君尧、舜,下可以德佩孔、颜。”祢衡不妨有这样的良好感觉,也可以有这种自己为自己做评价的自由。可惜找错了地方,看错了对象。
相比之下,曹操就显得相当明智,“此人素有虚名,远近所闻。今日杀之,天下必谓我不能容物”。
后来,这位只会意气用事的“天下名士”,居然在曹操大宴宾客时,当众脱衣,赤条条一丝不挂且振振有词的辱骂曹操。曹操非但不怒形于色,反命其出使荆州。衡至荆州见刘表,一上来就“虽颂德,实讥讽”。表遭其戏谑,并不加罪,效曹操如法炮制,命其见江夏太守黄祖。
刘表看透了曹操的用心:让我替你担个害贤之名么?休想!咱也借刀杀人,让你老曹知道我刘某亦非等闲之辈。
祢衡最后是怎样成为黄祖的刀下之鬼的呢?两人一块儿饮酒,衡当面羞辱对方是“庙中之神,虽受祭祀,恨无灵验”。黄祖哪能咽的下这口气,当即怒斩之。祢衡还英雄气十足地“至死骂不绝口”。
纵观祢衡的种种表演,实在无聊至极。若论其死的价值,真可以说与人与己与世均不沾边。李白虽爱其才,也禁不住为其“寡识冒天刑”而哀叹。
平心而论,祢衡确实有才,他具有超长的记忆力和口如悬河的辩才,也写的一手好文章。而他死时,年方二十四岁,可谓风华正茂。
本应有所作为,但他却一味“自我表现”,拿着脑袋当儿戏,偏要找死,如果不是神经上有什么毛病的话,说他不智或无知,也不算太冤枉他。曹操称他为“腐儒”,可谓切中要害。
有本事又能设法为世所用,才算得上真本事。为此哪怕忍辱负重也在所不计,方为有识之士。不然像祢衡那样,纵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兴邦之计,又有何用?
作者:李长枝 《才高寡识话祢衡》
其中《望鹦鹉洲悲祢衡》一诗云:“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李白所敬仰的,无非是他的“傲”与“才”。
回头再看《三国演义》。祢衡初见曹操,仅因“礼毕,操不命坐”,便把曹操的文官武将一个个含讥带讽地贬得狗屁不如。
而曹操问其“汝有何能?”他则夸口曰:“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至君尧、舜,下可以德佩孔、颜。”祢衡不妨有这样的良好感觉,也可以有这种自己为自己做评价的自由。可惜找错了地方,看错了对象。
相比之下,曹操就显得相当明智,“此人素有虚名,远近所闻。今日杀之,天下必谓我不能容物”。
后来,这位只会意气用事的“天下名士”,居然在曹操大宴宾客时,当众脱衣,赤条条一丝不挂且振振有词的辱骂曹操。曹操非但不怒形于色,反命其出使荆州。衡至荆州见刘表,一上来就“虽颂德,实讥讽”。表遭其戏谑,并不加罪,效曹操如法炮制,命其见江夏太守黄祖。
刘表看透了曹操的用心:让我替你担个害贤之名么?休想!咱也借刀杀人,让你老曹知道我刘某亦非等闲之辈。
祢衡最后是怎样成为黄祖的刀下之鬼的呢?两人一块儿饮酒,衡当面羞辱对方是“庙中之神,虽受祭祀,恨无灵验”。黄祖哪能咽的下这口气,当即怒斩之。祢衡还英雄气十足地“至死骂不绝口”。
纵观祢衡的种种表演,实在无聊至极。若论其死的价值,真可以说与人与己与世均不沾边。李白虽爱其才,也禁不住为其“寡识冒天刑”而哀叹。
平心而论,祢衡确实有才,他具有超长的记忆力和口如悬河的辩才,也写的一手好文章。而他死时,年方二十四岁,可谓风华正茂。
本应有所作为,但他却一味“自我表现”,拿着脑袋当儿戏,偏要找死,如果不是神经上有什么毛病的话,说他不智或无知,也不算太冤枉他。曹操称他为“腐儒”,可谓切中要害。
有本事又能设法为世所用,才算得上真本事。为此哪怕忍辱负重也在所不计,方为有识之士。不然像祢衡那样,纵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兴邦之计,又有何用?
作者:李长枝 《才高寡识话祢衡》